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084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按质量份,包括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内饰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变得越来越普及,逐渐成为一种日常应用的交通工具;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不仅仅只看重汽车外部造型的美观,也越来越看重汽车内饰材料的环保型,汽车内饰材料的性能已经成为影响汽车整车品质和档次的重要因素。
[0003]现有的汽车内饰材料中,使用了大量的非金属材料,从而导致现有的汽车内的气味重,且内饰材料容易划伤,也容易因为静电作用而吸附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对植物秸秆进行NaHCO3浸泡处理之后惰性烧结成高比表面积多孔生物炭,并对该生物炭进行表面改性之后加入到废旧回收聚丙烯材料中,制备出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专用的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按质量份,包括20

40份的回收聚丙烯材料、10

20份的聚丙烯、5

15份的增韧剂、5

10份的活化生物炭、5

10份的滑石粉、0.05

1份的抗氧剂、0.05

1份的光稳定剂、0.05/>‑
1份的润滑剂、1

2份的耐刮擦剂以及0.5

1份的偶联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聚丙烯选自于PP

K9026、PP

CI36D、PP

EPS30R、PP

K1215C、PP

Z30S,PP

L5E89、PP

S2040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增韧剂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活化生物炭为1250目小麦秸秆多孔生物炭、稻壳多孔生物炭、杨木多孔生物炭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DSTDP、抗氧剂1076、抗氧剂2246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光稳定剂选自光稳定剂770DF、光稳定剂944G、光稳定剂622、光稳定剂LA

402XPAF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钙、硬脂酸钠、芥酸酰胺、优酸酰胺、硬脂酸丁酯、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耐刮擦剂选自硅酮母粒、硅酮粉、硅油、二硫化钼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偶联剂选自钛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S1、高比表面积生物炭制备;
[0017]步骤S11、将植物秸秆或者木材磨粉至300

800目的植物细粉;
[0018]步骤S12、在常温下,使用饱和NaHCO3溶液对植物细粉以2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浸泡24h后,使用离心分离粉体取出,在65℃下烘干4h得到NaHCO3处理的植物细粉;
[0019]步骤S13、将NaHCO3处理的植物细粉置于真空管式炉中,氮气保护,并于600℃温度下碳化2H,得到高比表面积生物炭;
[0020]步骤S2、活化生物炭;
[0021]步骤S21、将高比表面积生物炭经过球磨和筛分机进行筛分,得到目标细度的生物炭粉;
[0022]步骤S22、将生物碳粉加入到高速搅拌锅中,以2000

3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至粉体温度升高到110

130℃;
[0023]步骤S23、向高速搅拌锅中加入0.5

1质量份的偶联剂,以5000

7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30

40min;
[0024]步骤S24、向高速搅拌锅中加入0.05

0.5质量份的润滑剂,以3000

5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7

10min,得到活化生物炭;
[0025]步骤S3、复合内饰材料制备,将回收聚丙烯材料、聚丙烯、增韧剂、活化生物炭、滑石粉、抗氧剂、光稳定剂、润滑剂、耐刮擦剂以及偶联剂加入到各自的投料仓中,通过全自动失重式喂料系统设定配方比例后进行挤出共混,得到复合内饰材料,其中,全自动失重式喂料系统的主机转速为400

600r/min,喂料速率为400kg/h

600kg/h,主机电流150

230A,挤出真空度≤

0.07Mpa。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1、利用NaHCO3进驻到植物纤维细胞内部之后形成碳酸氢钠溶液,在纤维碳化过程中碳酸氢钠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保证烧结的生物炭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最大化,为后续改性中对回收聚丙烯重复加工产生的小分子物质进行吸附提供结构基础;
[0028]2、利用生物炭中碳原子SP2杂化轨道电子传递的原理,使得生物炭具有导电率较高,加入到聚丙烯基体中后形成导电通路,改善绝缘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性能,进而解决汽车内饰表面由于静电作用吸灰等问题;
[0029]3、由于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在聚合物表面形成微观凹凸结构,当刮擦力时,凹凸结构有效削减刮擦能量,使得复合内饰材料在添加少量刮擦剂的情况下拥有良好的耐划伤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
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按质量份,包括20

40份的回收聚丙烯材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包括20

40份的回收聚丙烯材料、10

20份的聚丙烯、5

15份的增韧剂、5

10份的活化生物炭、5

10份的滑石粉、0.05

1份的抗氧剂、0.05

1份的光稳定剂、0.05

1份的润滑剂、1

2份的耐刮擦剂以及0.5

1份的偶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选自于PP

K9026、PP

CI36D、PP

EPS30R、PP

K1215C、PP

Z30S,PP

L5E89、PP

S2040中的一种或者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生物炭为1250目小麦秸秆多孔生物炭、稻壳多孔生物炭、杨木多孔生物炭中的一种或者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DSTDP、抗氧剂1076、抗氧剂2246中的一种或者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选自光稳定剂770DF、光稳定剂944G、光稳定剂622、光稳定剂LA

402XPAF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钙、硬脂酸钠、芥酸酰胺、优酸酰胺、硬脂酸丁酯、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低气味耐划伤复合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刮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龙凤张家宝彭文锴秦舒浩范俊华孟正华王达飞张龙廖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林贵州高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