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74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包括壳体和底座,传感器外壳表面固定有多个接线引出端,壳体内安装有可变电阻总成和行程管,行程管的一端从壳体的上端伸出,壳体的下端通过设置的弹簧阻尼件实现与底座的连接,可变电阻总成包括金属爪片和电阻组件,金属爪片与电阻组件抵触使电阻组件形成电路通路,金属爪片与行程管固定连接,行程管轴向运动带动金属爪片沿电阻组件滑动改变电路的电阻;接线引线端与电阻组件电连接。该行程传感器具有检测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结构简单等优点。结构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传感器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品,是一种重要的检测设备,将被测量通过中间变量转化再以其他所需的形式输出。传感器的种类繁多,行程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中的一种,主要用于反应被测物体的移动量。比如中国专利CN201220353130.X提供了一种带行程传感器的新型制动主缸,其利用行程传感器检测制动主缸的行程。
[0003]现有的传统行程传感器存在机械结构复杂、使用寿命不长、分辨力不高、耐磨性差、平滑性差、动作噪声大、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等一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行程传感器缺点,提供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包括壳体和底座,传感器外壳表面固定有多个接线引出端,壳体内安装有可变电阻总成和行程管,行程管的一端从壳体的上端伸出,壳体的下端通过设置的弹簧阻尼件实现与底座的连接,可变电阻总成包括金属爪片和电阻组件,金属爪片与电阻组件抵触使电阻组件形成电路通路,金属爪片与行程管固定连接,行程管轴向运动带动金属爪片沿电阻组件滑动改变电路的电阻;接线引线端与电阻组件电连接。
[0007]作为优选,电阻组件至少包括与行程管同轴线设置的电阻膜片一和电阻膜片二,电阻膜片一和电阻膜片二通过金属膜片连接形成电路通路。
[0008]作为优选,电阻组件包括三个横向设置的电阻膜片三、电阻膜片四和电阻膜片五;电阻膜片三和电阻膜片一连接,电阻膜片四、电阻膜片五与电阻膜片二连接,电阻膜片三、电阻膜片四和电阻膜片五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接线引出端。
[0009]作为优选,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弹簧阻尼件的导杆,弹簧阻尼件套设在导杆上,弹簧阻尼件的一端抵触在导杆件的下端,弹簧阻尼件的另一端抵触在导杆件的底座上,行程管可以克服弹簧阻尼件的阻力进行轴向运动,撤去外力时,可在弹簧阻尼件的带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
[0010]作为优选,底座上设置有便于传感器安装的凹槽一,壳体上与底座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便于传感器安装的凹槽二。
[0011]作为优选,行程管包括轴状的管体和连接在管体底部的安装座,金属爪片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两个金属爪片相互连通。
[0012]作为优选,电阻组件安装在同一平面,电阻组件通过多个厚膜金属片组成。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传感器的可变电阻总成采用的是带型厚膜电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平滑性好、耐磨性好、动作噪声小、电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变电阻固定于传感器内部,通过金属爪片在滑接区的位移,实现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电阻的变化检测被测体在轴向移动的移动量。将传感器作为分压器,可降低因温度变化导致的阻值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装置的后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电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壳体、2—底座、3—接线引出端、4—可变电阻总成、5—行程管、6—弹簧阻尼件、8—金属爪片、9—电阻组件、10—电阻膜片一、11—电阻膜片二、12—电阻膜片三、14—电阻膜片四、16—电阻膜片五、17—导杆、18—凹槽一、19—凹槽二、21—管体、2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包括壳体1和底座2,壳体1表面固定有多个接线引出端3,壳体1内安装有可变电阻总成和行程管5,行程管5的一端从壳体1的上端伸出,壳体1的下端通过设置的弹簧阻尼件6实现与底座2的连接,可变电阻总成包括金属爪片8和电阻组件9,金属爪片8与电阻组件9抵触使电阻组件9形成电路通路,金属爪片8与行程管5固定连接,行程管5轴向运动带动金属爪片8沿电阻组件9滑动改变电路的电阻;接线引线端与电阻组件9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电阻组件9安装在同一平面,电阻组件9通过多个厚膜金属片组成。
[0023]本实施例中行程管5为塑料件,壳体1表面电阻组件9至少包括与行程管5同轴线设置的电阻膜片一10和电阻膜片二11,电阻膜片一10和电阻膜片二11通过金属膜片连接形成电路通路。本实施例中接线引出端3的个数为三个,接线引出端3可用于连接信号传输导线。
[0024]本实施例中电阻膜片一10和电阻膜片二11形成电阻滑接区,通过调节金属爪片8在滑接区的位置实现对电阻大小的调节。
[0025]本实施例中电阻组件9包括三个横向设置的电阻膜片三12、电阻膜片四14和电阻膜片五5;电阻膜片三12和电阻膜片一10连接,电阻膜片四14、电阻膜片五5与电阻膜片二11连接,电阻膜片三12、电阻膜片四14和电阻膜片五5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接线引出端3。本实施例中该设计的电阻膜片三12、电阻膜片四14和电阻膜片五5的作用在于便于接线引出端3出线。
[0026]本实施例中,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弹簧阻尼件6的导杆17,弹簧阻尼件6套设在导杆17上,导杆17起到对弹簧阻尼件6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弹簧阻尼件6的一端抵触在导杆17件的下端,弹簧阻尼件6的另一端抵触在导杆17件的底座2上,行程管5可以克服弹簧阻
尼件6的阻力进行轴向运动,撤去外力时,可在弹簧阻尼件6的带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当外力作用在行程管5的端部时,行程管5受力向内部滑移,同时带动金属爪片8在电阻膜片一10和电阻膜片二11上滑动,从而改变传感器的电阻,然后通过接线引出端3测试出电阻变化,从而推导出行程管5的行程变化。
[0027]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一个侧板为电路板33,所以实施例还包括电路板33,电阻组件9位于电路板33的内侧面,接线引出端3位于电路板33的外侧面,壳体1上设置有插槽34,电路板34作为壳体1的侧面板插接在插槽34内。接线引出端3、电阻组件9与电路板形成一个整体实现与壳体1的配合安装。
[0028]其中壳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行程管5同轴线设置的导向条30,安装座20上设置有与导向条30配合的导槽31,安装座20上开设有插孔32,插孔32与管体21内部的空腔结构连通,弹簧阻尼件6通过插孔32插接在管体21内。本实施例中的弹簧阻尼件6为长条件一端插接在管体21内,另一端套设在底座2的导杆17上。
[0029]本实施例中,底座2上设置有便于传感器安装的凹槽一18,壳体1上与底座2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便于传感器安装的凹槽二19。凹槽一18和凹槽二19均为“U”型卡槽,底座2和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包括壳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外壳表面固定有多个接线引出端(3),壳体(1)内安装有可变电阻总成和行程管(5),行程管(5)的一端从壳体(1)的上端伸出,壳体(1)的下端通过设置的弹簧阻尼件(6)实现与底座(2)的连接,可变电阻总成包括金属爪片件(8)和电阻组件(9),金属爪片件(8)与电阻组件(9)抵触使电阻组件(9)形成电路通路,金属爪片件(8)与行程管(5)固定连接,行程管(5)轴向运动带动金属爪片件(8)沿电阻组件(9)滑动改变电路的电阻;接线引线端与电阻组件(9)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阻组件(9)至少包括与行程管(5)同轴线设置的电阻膜片一(10)和电阻膜片二(11),电阻膜片一(10)和电阻膜片二(11)通过金属膜片连接形成电路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阻组件(9)包括三个横向设置的电阻膜片三(12)、电阻膜片四(14)和电阻膜片五(5);电阻膜片三(12)和电阻膜片一(10)连接,电阻膜片四(14)、电阻膜片五(5)与电阻膜片二(11)连接,电阻膜片三(12)、电阻膜片四(14)和电阻膜片五(5)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接线引出端(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电阻式行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弹簧阻尼件(6)的导杆(17),弹簧阻尼件(6)套设在导杆(17)上,弹簧阻尼件(6)的一端抵触在底座(2)上,弹簧阻尼件(6)另一端插入在行程管(5)内且与行程管(5)的内壁抵触,行程管(5)可以克服弹簧阻尼件(6)的阻力进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腾炜刘旺昌傅琰杰陈钢强徐恒王玉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