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72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色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和电子设备,将电致发光器件与炫光膜结合,在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保护壳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且能够使降低壳体的厚度。降低壳体的厚度。降低壳体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变色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在消费电子领域,手机保护壳的更新换代层出不穷。
[0003]现有技术中的有些手机壳具有通电发光功能,其具体方案是将LED、导光板、反光装饰膜集成在手机壳的玻璃面板下方,其通电效果是在反光装饰膜原有的图案上发光。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使用电致发光薄膜器件而非LED进行发光,壳体更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和电子设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透明盖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复合发光器件;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炫光膜、位于外侧的电致发光器件。
[0008]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透明盖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复合发光器件;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二炫光膜、位于内侧的电致发光器件。
[0009]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透明盖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复合发光器件;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炫光膜、位于外侧的第二炫光膜,以及设置在第一炫光膜和第二炫光膜之间的电致发光器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EL薄膜基材、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二导电层、粘结层以及第二EL薄膜基材;所述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以及第二导电层上设置有非透明的图案区以及透明的非图案区。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和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介质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EL薄膜基材、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二导电层、粘结层以及第二EL薄膜基材;所述第二EL薄膜基材上设置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设置在第二EL薄膜基材的内侧或者外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炫光膜包括第一炫光膜基材、设置在第一炫光膜基材内侧的第一纹理层、设置在纹理层内侧的第一镀膜层,以及位于第一镀膜层内侧的第一油墨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炫光膜包括第二炫光膜基材、设置在第二炫光膜基材内侧的第二纹理层、设置在第二纹理层内侧的第二镀膜层,以及位于第二镀膜层内侧的第二油墨
层;
[0015]所述第二油墨层为半透油墨与普通油墨的组合;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能够透过半透油墨所在位置;或者
[0016]所述第二油墨层为普通油墨,并具有油墨镂空结构。
[00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本体,以及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套设在电子设备本体的外部。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设置在壳体与复合发光器件之间的电路板层,所述电路板层设置有能够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感应芯片。
[0019]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所述壳体的侧边设置有音量键凸起、拓展卡槽凸起、开关键凸起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壳体的下边设置有耳机孔、充电孔、话筒孔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摄像头通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21]本技术通过将电致发光器件与炫光膜结合,实现壳体图案的变化,断电状态下,壳体呈现图案并具有炫光;通电状态下,壳体局部可以发光,并呈现图案、炫光以及发光器件的组合视觉效果;电致发光器件方案相较于LED、导光板的方案,能够使壳体整体厚度下降。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层状结构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复合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复合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爆炸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复合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30]如图1所示,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透明盖板40、第三透明粘结层533、复合发光器件30、第二透明粘结层532、电路板层20、壳体10;靠近透明盖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壳体一侧为内侧。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2和3所示,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炫光膜基材541、第二纹理层542、第二镀膜层543、第二油墨层544、第一透明粘结层531、第一EL薄膜基材521、第一导电层522、发光层523、第一绝缘介质层524、第二导电层525、粘结层526、第二EL薄膜基材527、第一纹理层512、第一镀膜层513、第一油墨层514。
[0033]第一纹理层、第一镀膜层、第一油墨层组成第一炫光膜510;第二炫光膜基材、第二纹理层、第二镀膜层、第二油墨层组成第二炫光膜540,本实施例中第一炫光膜与电致发光器件共用第二EL薄膜基材,也可以单独设置第一炫光膜基材;第一EL薄膜基材、第一导电
层、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二导电层、粘结层以及第二EL薄膜基材组成电致发光器件520。
[0034]使用UV转印形成纹理层,镀NCVM形成炫光;由于第二炫光膜设置在外侧,故第二油墨层选用半透油墨和普通油墨的组合,局部的半透油墨可以使内侧的电致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透过来;或者第二油墨层进行油墨镂空,以便透光。
[0035]实施例二
[0036]如图4和5所示,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EL薄膜基材521、第一导电层522、发光层523、第一绝缘介质层524、第二导电层525、粘结层526、第二EL薄膜基材527、第一透明粘结层531、第一炫光膜基材511、第一纹理层512、第一镀膜层513、第一油墨层514。
[0037]第一炫光膜基材、第一纹理层、第一镀膜层、第一油墨层组成第一炫光膜510;第一EL薄膜基材、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二导电层、粘结层以及第二EL薄膜基材组成电致发光器件520。
[0038]如图6和7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的复合发光器件去掉了内侧的第一炫光膜。
[0039]上述实施例中,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绝缘介质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均不是透明的,但可以将上述不透明层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做成图案,非图案区都是透明的。这样即使将电致发光器件放置在靠近视野的位置,依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透明盖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复合发光器件;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炫光膜、位于外侧的电致发光器件。2.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透明盖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复合发光器件;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二炫光膜、位于内侧的电致发光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EL薄膜基材、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二导电层、粘结层以及第二EL薄膜基材;所述第二EL薄膜基材上设置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设置在第二EL薄膜基材的内侧或者外侧。4.一种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透明盖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复合发光器件;所述复合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炫光膜、位于外侧的第二炫光膜,以及设置在第一炫光膜和第二炫光膜之间的电致发光器件。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通电发光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EL薄膜基材、第一导电层、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二导电层、粘结层以及第二EL薄膜基材;所述发光层、第一绝缘介质层以及第二导电层上设置有非透明的图案区以及透明的非图案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通电发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