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070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育苗方法包括组培苗培育、炼苗和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过程。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一年内各时段均可培育,作为来年种植的繁殖材料;其组培微球茎表面具有多个萌芽点,芽上具有生长点和细胞全能性,取下扦插亦可形成一完整植株,正常生长。根据此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对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后取芽种植,可有效提高球茎繁殖系数,减少用种量和用种成本,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加快魔芋产业发展。加快魔芋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无性繁殖
,尤其涉及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珠芽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面上长有气生小球茎的一类魔芋的统称,是迄今自然界中唯一含有大量葡甘聚糖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工业等领域。因其高产,抗病性强,适宜高温高湿环境种植,深受种植户喜爱;近几年种植面积快速扩大,种质缺乏,成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种植产业中采用的繁殖材料主要是球茎、珠芽与少部分的实生种子,但通常采用常规种植方式,一个球茎(珠芽、实生种子)播种后依然只收获一个球茎,产量虽较白魔芋、花魔芋高,但多苗生长特性未充分得到利用。
[000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公开了一种珠芽魔芋种苗繁育方法(申请号200410040723.0),以野外采集珠芽魔芋的珠芽,以及植物的叶片、叶柄、根、块茎芽、鳞叶和块茎切片为外植体,经过芽的诱导与增殖、类似块茎状物的诱导、生根和移植,首次完成了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吴金平等进行了珠芽魔芋的组培繁殖与快速繁殖,以珠芽魔芋的芽鞘为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的形成、生根炼苗及移栽,获得了珠芽魔芋生根苗,成活率达到90%;昆明学院(申请号201611000366.4)通过组培技术,改变外植体的诱导发育、生长途径,通过添加相应的生长调节物质,引导生长发育途径由器官发生途径转向胚状体发生途径,直接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大量成熟的珠芽魔芋种球,用于播种进一步生长膨大,来收获并提高珠芽魔芋产量。显然,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利用珠芽魔芋组培苗微球茎的无性繁殖特性,进行大规模繁殖育苗的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珠芽魔芋发展快速,种质缺乏,自然繁殖周期长、收获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的技术,同时对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和炼苗机制进行研究,获取大量的珠芽魔芋种苗,加快产业发展和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取珠芽魔芋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获得无菌组培苗;无菌组培苗经移栽炼苗,培育收获微球茎;对微球茎进行催芽,待微球茎长出芽头后,取下芽头移栽培养。
[0008]优选的是,所述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6

BA 1

2mg/L+NAA 0.1

0.5mg/L+琼脂6.5

8g/L+蔗糖25

32g/L。
[0009]优选的是,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组成为:MS+6

BA 1

2mg/L+IAA 0.3

0.6mg/L+琼脂6.5

8g/L+蔗糖25

32g/L。
[0010]优选的是,所述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NAA 0.1

0.5mg/L+琼脂6.5

8g/L+蔗糖13

17g/L。
[0011]优选的是,所述炼苗基质由体积份数的泥炭土2

4份,红土0

2份,椰糠1

2份组成,基质含水量为65%

82%。
[0012]优选的是,所述炼苗过程包括:遮阴度60%

80%,温度25

32℃,空气湿度65%

92%。
[0013]优选的是,所述微球茎的重量为1

3g。
[0014]优选的是,所述催芽包括:在收获的微球茎上盖一层纸,喷施清水或40

60mg/L GA3或40

60mg/L IAA,至纸面潮湿但无水珠滴下。
[0015]优选的是,所述取芽包括:待所述微球茎长出芽头且长度1cm以上,在芽根基与微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
[0016]优选的是,所述微球茎重复进行催芽、取芽、移栽培养直至球茎皱缩加重,质地松软,移栽播种。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一年内各时段均可培育,作为来年种植的繁殖材料,其表面具有多个萌芽点,芽上具有生长点和细胞全能性,取下扦插亦可形成一完整植株,正常生长。
[0019](2)本专利技术组培苗培育方法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增殖率和生根率都较高,简单易操作。
[0020](3)本专利技术中珠芽魔芋炼苗方法能有效提高珠芽魔芋组培苗成活率至92%及以上,有助于促进珠芽魔芋产业发展。
[0021](4)本专利技术中组培微球茎的生长周期短,在组培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1

2个月便可收获单重1

3g左右的珠芽魔芋微球茎,一年可收获3

4轮,繁育2

3次,体积小,储存、运输方便。
[0022](5)本专利技术中催芽育苗方法能有效提高组培微球茎出芽率,扩大珠芽魔芋种苗,繁殖系数翻倍,可缩小用种量和用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法简单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珠芽魔芋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获得无菌组培苗;无菌组培苗经移栽炼苗,培育收获微球茎;对微球茎进行催芽,待微球茎长出芽头后,取下芽头移栽培养。
[0024]本专利技术优选珠芽魔芋外植体为地下球茎或叶面珠芽,进一步优选外植体材料健康、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害、霉变。采集外植体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杂质,削去表皮,备用。
[0025]本专利技术优选对外植体材料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优选消毒处理包括:将削皮后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30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转入无菌操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20min,再分别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20min和无菌水冲洗3次。
[0026]本专利技术在外植体消毒后,将其切移至无菌操作台上切成小块。优选小块体积为
GA3或40

60mg/L IAA,至纸面潮湿但无水珠滴下;进一步优选喷施50mg/L的GA3或IAA。
[0040]待微球茎长出芽头且长度1cm以上,在芽根基与微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取芽工具需要利用75%

100%酒精消毒。
[0041]本专利技术优选取下的芽头用体积份数的多菌灵1

2份,噻菌酮1

2份的800

1000混合溶液消毒后,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后移栽种植;进一步优选利用体积比多菌灵和噻菌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珠芽魔芋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获得无菌组培苗;无菌组培苗经移栽炼苗,培育收获微球茎;对微球茎进行催芽,待微球茎长出芽头后,取下芽头移栽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6

BA1

2mg/L+NAA 0.1

0.5mg/L+琼脂6.5

8g/L+蔗糖25

32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组成为:MS+6

BA 1

2mg/L+IAA 0.3

0.6mg/L+琼脂6.5

8g/L+蔗糖25

32g/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NAA 0.1

0.5mg/L+琼脂6.5

8g/L+蔗糖13

17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威岩香甩田耀华魏丽萍龚燕雄黄菁原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