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43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包括炉体、炉门和多个加热管,所述炉体内为炉膛,炉膛设置多个加热管,炉门铰接设置在炉体上,用于开关炉膛口;炉体壁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炉体外壳层、炉体保温隔热内层和第一耐火混凝土层,多个加热管设置在炉体保温隔热内层与第一耐火混凝土层之间;在炉膛口与炉门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耐火混凝土层;炉门壁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炉门外壳层、炉门保温隔热内层和第三耐火混凝土层,在炉膛口与炉门接触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围绕炉膛口的多条闭环凹槽,在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上对应设置有多条闭环凸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炉门与炉膛口的接触面凹凸契合,降低热量散失,且经久耐用。久耐用。久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


[0001]本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

技术介绍

[0002]电阻炉是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材料产生热能的加热炉。
[0003]传统的电阻炉因为保温材料和炉子结构的原因,往往耗电较大。特别是温度超过900度后,因为与外界环境温差增大,冷热空气通过炉门的缝隙对流传热,损失的热量增大。为了保证温度,加热器需要频繁启动,容易损坏发热元件,并且耗费的电能增大。现有技术通过在炉体与炉门之间设置密封圈,来减少热量的散失,但由于密封圈耐高温程度不高,密封圈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存在容易变形、变质、松动,导致密封保温效果差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加热管或加热板设置在炉膛内壁上对炉膛内加热存在加热不均,影响工件品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炉门与炉膛口的接触面凹凸契合,增加气密性,延长传热路径,减少炉内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的对流传热,降低热量散失,且结构设计合理,经久耐用。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包括炉体、炉门和多个加热管,所述炉体内为炉膛,炉膛设置多个加热管,所述炉门铰接设置在炉体上,用于开关炉膛口;
[0007]所述炉体的壁体从外壁到内壁依次包括炉体外壳层、炉体保温隔热内层和第一耐火混凝土层,所述多个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炉体保温隔热内层与第一耐火混凝土层之间;所述炉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炉膛口,在炉膛口与炉门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耐火混凝土层,所述第二耐火混凝土层与第一耐火混凝土层连为一体且用耐火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0008]所述炉门的壁体从外壁到内壁依次包括炉门外壳层、炉门保温隔热内层和第三耐火混凝土层,在炉门关闭炉膛口时,所述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与炉膛口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接触;
[0009]其中,在炉膛口与炉门接触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围绕炉膛口的多条闭环凹槽,在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上对应设置有多条闭环凸条。
[0010]优选的是,第一耐火混凝土层厚度为5

10mm。
[0011]优选的是,闭环凸条的垂直切面为梯形或半圆形,所述闭环凹槽的形状与闭环凸条对应匹配。这样更能使炉门与炉膛口更充分的契合,密封效果更好。
[0012]优选的是,炉膛口最外端口大于炉膛口向内延伸口,形成的垂直切面为梯形的梯
形炉膛口,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上形成与梯形炉膛口对应的梯形凸起,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与梯形凸起连为一体且用耐火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0013]优选的是,闭环凹槽和闭环凸条各有3

5条,且闭环凸条的高度比闭环凹槽的深度略高。
[0014]优选的是,闭环凹槽深度5

9mm,闭环凸条的高度比闭环凹槽对应高出1mm。
[0015]优选的是,炉体保温隔热内层包括第一保温隔热层、第二保温隔热层和第三保温隔热层,所述第三保温隔热层、第二保温隔热层和第一保温隔热层从炉体外壳层到第一耐火混凝土层依次分布,所述多个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与第一耐火混凝土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三保温隔热层由轻质高铝砖砌筑而成,第二保温隔热层为耐火陶瓷纤维棉层;所述炉门保温隔热内层与炉体保温隔热内层结构相同。
[0016]优选的是,闭环凸条和闭环凹槽的形状与炉膛口同为长方形。
[0017]优选的是,炉体的壁体上预留有安装热电偶的孔洞,用于穿设热电偶的检测端位于炉膛中心。
[0018]优选的是,炉门侧边与炉体用活页门扣铰接。
[0019]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一、本技术通过在炉膛口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上设置多条闭环凹槽,以及在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上对应设置多个闭环凸条,使得关闭炉膛口时,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与炉膛口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的接触面凹凸契合。这样可以增加炉门与炉膛口之间的气密性,延长传热路径,减少炉内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的对流传热,降低热量散失。本技术的通过在耐火混凝土层上实现凹凸契合密封,利用了耐火混凝土具有的整体性能好,耐热温度高,不易开裂的特点,有利于炉门与炉膛口之间的密封性经久耐用。并且耐火混凝土层为市售的耐火混凝土浇筑而成,制作简单实用。
[0021]二、本技术的多个加热管的热量经过一层厚度为5

10mm的较薄第一耐火混凝土层再传递到炉膛内,既有利于对炉膛内均匀传热,又不易开裂,经久耐用。
[0022]三、本技术通过设置梯形炉膛口和炉门上对应的梯形凸起,既能减小炉膛口的缝隙,又能使炉门与炉膛口更充分的契合,延长了传热路径,增大接触面,密封效果更好。。
[0023]四、本技术设置闭环凸条的高度比闭环凹槽对应高出1mm,使炉门与炉膛口更充分的凹凸契合。
[0024]五、本技术通过将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三保温隔热层设计为由轻质高铝砖砌筑而成,第二保温隔热层为耐火陶瓷纤维棉层,具有质轻,且耐火温度高的优点。
[0025]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的一种实现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沿A

A'方向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沿B

B'方向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炉体1;炉膛2;炉门3;加热管4;第一耐火混凝土层5;梯形凸起6;第二耐火混
凝土层7;炉体外壳层11;炉体保温隔热内层12;第一保温隔热层13;第二保温隔热层14;第三保温隔热层15;闭环凹槽21;炉门外壳层31;炉门保温隔热内层32;第三耐火混凝土层33;闭环凸条3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

3所示的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的一种实现形式,其包括炉体1、炉门3和多个加热管4,所述炉体1内为炉膛2,炉膛2设置多个加热管4,所述炉门3铰接设置在炉体1上,用于开关炉膛口;炉体1的壁体从外壁到内壁依次包括炉体外壳层11、炉体保温隔热内层1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包括炉体、炉门和多个加热管,所述炉体内为炉膛,炉膛设置多个加热管,所述炉门铰接设置在炉体上,用于开关炉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壁体从外壁到内壁依次包括炉体外壳层、炉体保温隔热内层和第一耐火混凝土层,所述多个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炉体保温隔热内层与第一耐火混凝土层之间;所述炉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炉膛口,在炉膛口与炉门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耐火混凝土层,所述第二耐火混凝土层与第一耐火混凝土层连为一体且用耐火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所述炉门的壁体从外壁到内壁依次包括炉门外壳层、炉门保温隔热内层和第三耐火混凝土层,在炉门关闭炉膛口时,所述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与炉膛口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接触;其中,在炉膛口与炉门接触的第二耐火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围绕炉膛口的多条闭环凹槽,在炉门的第三耐火混凝土层上对应设置有多条闭环凸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火混凝土层厚度为5

1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凸条的垂直切面为梯形或半圆形,所述闭环凹槽的形状与闭环凸条对应匹配。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站实验室用箱式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口最外端口大于炉膛口向内延伸口,形成的垂直切面为梯形的梯形炉膛口,炉门的第三耐火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吉祥刘文军黄以伟蒙桂俊莫志胜谭冠廖增余何佳龙肖文科陈权忠李仕贵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同达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