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长山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28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顶架,所述顶架底面的四角处均可拆卸连接有支承柱,每个所述支承柱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部、至少一个中段连接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中段连接部以及第二端部自上而下排布,所述第一端部和中段连接部的底端均连接有连接柱,所述中段连接部和第二端部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柱对应的对位孔,所述第一端部、中段连接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本申请中利用可组装以及中段连接部数量可选的支承柱,且安装方便,连接处采用固定连接板配合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保证了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可通过调整中段连接部的数量改变支承柱的高度,增加了实用性,减少了所需储备部件占用的空间。备部件占用的空间。备部件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各个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产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指这个产品当中的零件。
[0003]现有的建筑构件,虽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但是拆装步骤繁琐,实用性不佳,且稳定性大打折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顶架,所述顶架底面的四角处均可拆卸连接有支承柱,每个所述支承柱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部、至少一个中段连接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中段连接部以及第二端部自上而下排布,所述第一端部和中段连接部的底端均连接有连接柱,所述中段连接部和第二端部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柱对应的对位孔,所述第一端部、中段连接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和中段连接部的连接处以及中段连接部与第二端部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通过两个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两个固定螺栓处于两个不重合的垂直线段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均一体式连接有具有斜面的引导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与顶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中段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申请中利用可组装以及中段连接部数量可选的支承柱,且安装方便,连接处采用固定连接板配合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保证了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可通过调整中段连接部的数量改变支承柱的高度,增加了实用性,减少了所需储备部件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支承柱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
[0016]图中:1、顶架;2、支承柱;201、第一端部;202、中段连接部; 203、第二端部;204、连
接柱;205、引导部;206、固定连接板;207、固定螺栓;208、对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参照图1

图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顶架1,顶架1底面的四角处均可拆卸连接有支承柱2,每个支承柱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部201、至少一个中段连接部202 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端部203,第一端部201、中段连接部202以及第二端部203自上而下排布,第一端部201和中段连接部202的底端均连接有连接柱204,连接柱204的底部均一体式连接有具有斜面的引导部205,中段连接部202和第二端部203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柱 204对应的对位孔208,第一端部201、中段连接部202以及第二端部203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本申请中利用可组装以及中段连接部202数量可选的支承柱2,且安装方便,连接处采用固定连接板206 配合固定螺栓207进行固定保证了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可通过调整中段连接部202的数量改变支承柱2的高度,增加了实用性,减少了所需储备部件占用的空间。
[0020]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01和中段连接部202的连接处以及中段连接部202与第二端部203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固定连接板206,固定连接板206通过两个固定螺栓207进行固定,两个固定螺栓207处于两个不重合的垂直线段上,固定连接板206上的两个固定螺栓207,分别用于连接对应的两个部件。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01与顶架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中段连接部202的数量为一个。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将支承柱2 如图2所示进行组装,将连接柱204插设至对应的对位孔208内,连接柱204底部具有斜面的引导部205对连接柱204进行引导,方便安装,然后通过固定连接板206和固定螺栓207配合,实现第一端部 201、中段连接部202以及第二端部203连接处的固定,且由于对应固定连接板206上的两个固定螺栓207不处于同一垂直线段上,安装后会产生相互制约的应力,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顶架(1),所述顶架(1)底面的四角处均可拆卸连接有支承柱(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承柱(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部(201)、至少一个中段连接部(20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端部(203),所述第一端部(201)、中段连接部(202)以及第二端部(203)自上而下排布,所述第一端部(201)和中段连接部(202)的底端均连接有连接柱(204),所述中段连接部(202)和第二端部(203)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柱(204)对应的对位孔(208),所述第一端部(201)、中段连接部(202)以及第二端部(203)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山
申请(专利权)人:吴长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