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及旋转接驳轨道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19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和旋转接驳轨道设备。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包括中心底座、旋转轴承座、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旋转压盖以及动力装置。中心底座包括固定的底座部和垂直安装于底座部上的轴部。旋转轴承座套设在轴部,包括第一轴承座部、第二轴承座部和连接第一、第二轴承座部的套管,第二轴承座部的孔径大于轴部的直径。第一轴承与轴部间隙配合,设置在第一轴承座部和轴部之间。第二轴承与第二轴承座部间隙配合,设置在第二轴承座部和底座部之间。旋转压盖安装于第一轴承座部上以带动第一轴承座部旋转。动力装置连接旋转压盖。该旋转接驳轨道装置通过动力装置提供给旋转装置动力使其旋转从而带动轨道旋转,且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构简单调节方便。构简单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及旋转接驳轨道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及包括其的旋转接驳轨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旋转接驳轨道装置是一种安装在设备里对接平车,使平车自由进出而又不影响设备开关门的接驳装置。
[0003]在各种真空设备中,大件部件需要通过转运台车进出真空罐,由于真空罐上设置有罐门,则需为罐门挖掘地坑做罐门行走轨道以满足真空罐门的开关,所以转运台车需要跨过地坑进出真空罐。现有旋转接驳轨道是使用液压缸推到旋转杆的形式转动,放置于罐子外面,针对这种旋转杆,需求地坑够大够宽以满足旋转与收纳旋转装置,这样增加了挖坑成本,而且由于轨道过长,轨道中段需增加跟随旋转支撑轮以满足承重要求;液压缸推动形式调节不方便,调节时间长,精度低;还有一种使用人工旋转轨道方式,该种方式耗费人力,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装置。该旋转接驳轨道装置设置在对接设备内部,通过动力装置提供给旋转装置动力使其旋转从而带动轨道旋转,且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旋转接驳轨道装置的旋转接驳轨道设备。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其包括中心底座、旋转轴承座、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旋转压盖以及动力装置。中心底座包括固定的底座部和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部的圆柱体形轴部。旋转轴承座套设在所述轴部,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轴承座部、位于下部的第二轴承座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部和所述第二轴承座部的套管,所述第二轴承座部的孔径大于所述轴部的直径。第一轴承与所述轴部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部和所述轴部之间以便承受来自所述旋转轴承座的径向力和轴向力。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部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座部和所述底座部之间以便承受来自所述旋转轴承座的轴向力。旋转压盖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部上以带动所述第一轴承座部旋转。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旋转压盖以在启动所述动力装置时转动所述旋转压盖。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座部包括中空的圆柱体部和安装于所述圆柱体部的平板部,所述圆柱体部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轴部插入所述第一空腔中并连接于所述圆柱体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座部为倒凸字形并且具有圆柱形的第三空腔。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轴承通过所述轴部、所述第一轴承座部和所述旋转压盖夹持。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座部包括第一圆柱体和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圆柱体外部的突起部,其中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上下表面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二轴承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座部和所述圆柱体部夹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旋转接驳轨道装置还包括护套,环绕所述突起部且通过螺栓连接到所述突起部,所述护套罩住所述第二轴承座部和所述圆柱体部形成的空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座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旋转压盖通过螺栓连接到所述螺纹孔中,且所述旋转压盖上具有键位槽。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动力装置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架,并且穿过所述电机安装架连接到所述旋转压盖的所述键位槽中,所示电机安装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平板部。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设备。其设置于对接设备内部,包括旋转接驳轨道装置、轨道、轨道连接板以及挡块。旋转接驳轨道装置是上述的旋转接驳轨道装置,且所述旋转接驳轨道装置为一对。轨道为长条形的,在收起时收纳于所述对接设备中且在打开时伸出所述对接设备。轨道连接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承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轨道,从而通过旋转接驳轨道装置的旋转而使所述轨道收起和打开。挡块设置于所述旋转接驳轨道装置的一侧以便在轨道收起时阻挡轨道。
[0017]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包括中心底座、旋转轴承座、轴承、旋转压盖以及动力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该旋转接驳轨道装置通过动力装置提供旋转动力,带动旋转压盖以及固定旋转压盖的旋转轴承座旋转,进而实现固定到旋转轴承座的轨道的收起和打开。由于轨道的收起和打开可减少轨道长度,占地面积小,可将其放置到对接设备内部以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0019]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20]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设备的轨道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对接设备中旋转接驳轨道设备的轨道处于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图2中沿B

B线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0024]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设备的轨道处于收起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对接设备中旋转接驳轨道设备的轨道处于收起状态的主视图。
[0026]图7是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中心底座的俯视图。
[0028]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中心底座的主视剖视图。
[0029]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中心底座的底座部的主视剖视图。
[0030]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旋转轴承座和轨道连接板的立体图。
[0031]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旋转轴承座和轨道连接板的俯视图。
[0032]图13是图12中沿D

D线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0033]图14是图12中沿E

E线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0034]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护套的立体图。
[0035]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旋转压盖的俯视图。
[0036]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机安装架的立体图。
[003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8]1、中心底座;11、底座部;110、圆柱体部;111、平板部;112、第一空腔;113、第二空腔;12、轴部;2、旋转轴承座;21、第一轴承座部;210、第三空腔;22、第二轴承座部;220、第一圆柱体;221、突起部;23、套管; 3、第一轴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底座(1),包括固定的底座部(11)和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部(11)的圆柱体形轴部(12);旋转轴承座(2),套设在所述轴部(12),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轴承座部(21)、位于下部的第二轴承座部(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部(21)和所述第二轴承座部(22)的套管(23),所述第二轴承座部(22)的孔径大于所述轴部(12)的直径;第一轴承(3),与所述轴部(12)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部(21)和所述轴部(12)之间以便承受来自所述旋转轴承座(2)的径向力和轴向力;第二轴承(4),与所述第二轴承座部(22)间隙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座部(22)和所述底座部(11)之间以便承受来自所述旋转轴承座(2)的轴向力;旋转压盖(5),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部(21)上以带动所述第一轴承座部(21)旋转;以及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旋转压盖(5)以在启动所述动力装置时转动所述旋转压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11)包括中空的圆柱体部(110)和安装于所述圆柱体部(110)的平板部(111),所述圆柱体部(110)包括第一空腔(112)和第二空腔(113),所述轴部(12)插入所述第一空腔(112)中并连接于所述圆柱体部(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部(21)为倒凸字形并且具有圆柱形的第三空腔(2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位于所述第三空腔(210)内,且所述第一轴承(3)通过所述轴部(12)、所述第一轴承座部(21)和所述旋转压盖(5)夹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接驳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座部(22)包括第一圆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林吴银红王月井峰黄桂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