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18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包括转运梯本体,所述转运梯本体由两个竖向平行设置的立杆以及横向间隔设在立杆之间的踏板组成;所述转运梯本体下端的若干个踏板的中间设有与所述立杆平行的让位板,所述让位板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孔;转运梯本体的后侧的下端铰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可穿过所述方形孔的液压抬升装置,液压抬升装置的上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通过旋转限位装置转动连接有一转运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压升降,安全稳固,操作方便,不用医护人员抬高手臂转运伤员;匹配大部分车型,使用率高;省时省力,能为医护人员抢救伤员争取更多的时间;电动与手动可自由切换,有效避免了野外电力不足造成的麻烦。造成的麻烦。造成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

技术介绍

[0002]野战医疗卡车是目前在战现场或灾害现场中战伤救治的最基本的移动手术医院治疗方式。野战情况下,医护人员通常通过担架搬运伤病员,将伤员紧急转移到野战医疗卡车上再由军医进行紧急救治。
[0003]实际情况下,医护人员将伤员搬运到野战医疗卡车前,由于卡车车厢较高,医护人员需要用手臂抬高担架才能将伤员转移到卡车担架上,费时费力,一方面伤员与野战医疗卡车的距离遥远,医护人员在搬运伤员时已经耗费了较多的体力,伤员较多时,还需要来回多趟运送伤员,因此极易造成医护人员体力透支,错过抢救伤员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另一方面野战情况下环境恶劣,造成伤病员病情复杂,且急危重症者较多,抬高担架时,要保证担架平稳缓慢,否则极易造成伤员二次伤害,增加了伤员的痛苦。
[000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包括转运梯本体,所述转运梯本体由两个竖向平行设置的立杆以及横向间隔设在所述立杆之间的踏板组成;
[0007]所述转运梯本体下端的若干个踏板的中间设有与所述立杆平行的让位板,所述让位板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孔;
[0008]所述转运梯本体的后侧的下端铰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可穿过所述方形孔的液压抬升装置,所述液压抬升装置的上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通过旋转限位装置转动连接有一转运平台。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
[0011]所述液压抬升装置包括双层剪叉式支架,每层剪叉式支架由竖向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剪叉式支架一和剪叉式支架二组成,底层的所述剪叉式支架一和剪叉式支架二的底端之间均通过连接转轴转动连接,且其中任一所述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可在所述滑槽内来回滑动的滑块,另一个所述连接转轴的两端固设在所述方形凹槽的侧壁上,两层剪叉式支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下端与上层的所述剪叉式支架的上端铰接;
[0012]上层的所述剪叉式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转轴平行的固定杆,与所述滑块连接的
所述连接转轴中间铰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缩端与所述固定杆中间铰接;
[0013]所述底座上设有蓄电池、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液压杆连接的液压泵,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压泵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设在所述剪叉式支架的铰接点的下端,且设在与所述方形凹槽固定连接的连接转轴的上端一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杆伸缩的脚踏式液压泵。
[001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内部设有空腔;
[0017]所述旋转限位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转运平台下表面的中间且穿入所述空腔内的转轴一、套设在所述转轴一端部的从动伞齿轮、与所述从动伞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伞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伞齿轮配合连接的转轴二,所述转轴二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并穿出所述基座的前侧壁与旋钮连接。
[001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立杆的上端内侧之间设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上通过套筒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转运梯本体固定在卡车车厢边沿的卡箍;
[0019]所述卡箍为两个,所述卡箍的下端穿设有锁紧螺杆。
[0020]进一步地,所述转运平台的后侧设有固定挡板,所述转运平台的前侧设有活动挡板;
[0021]所述转运平台的前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活动挡板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内部设有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挡板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包括上立杆和下立杆,所述上立杆和下立杆通过“冂”型连接件连接,且二者的端部分别通过转轴四与所述“冂”型连接件转动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下立杆的外侧壁上设有锁扣,所述上立杆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锁扣匹配的锁钩。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技术的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其转运梯本体下端的若干个踏板的中间设有与立杆平行的让位板,让位板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孔;转运梯本体的后侧的下端铰接有底座,由于医疗卡车车厢的高度不尽相同,导致转运梯本体在使用中的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底座可以相对转运梯进行旋转,以匹配不同高度的医疗卡车;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可穿过所述方形孔的液压抬升装置,所述液压抬升装置的上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有转运平台,转运平台可以随着液压抬升装置的升降而进行上下移动,用以将载有患者的担架抬升至卡车车厢的高度,不用医护人员抬高手臂,省时省力,避免了医护人员因搬运伤员可能造成的体力不支;升降过程平稳安全,避免伤员二次受伤。
[0026]2、本技术的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其转运平台通过旋转限位装置转动设在液压抬升装置上端的基座上,在转运平台上升到比卡车车厢上表面略高时,由于此时的转运平台是横向放置,担架也横向放在转运平台上,为了将担架能移动到卡车车厢内,可以通过旋转限位装置将转运平台旋转90度,使其竖向放置;当转运平台旋转90度时,其可完全搭在或位于梯子顶端的上面,即位于车厢边沿的上端,此时,将载有伤员的担架推入或拉入卡车车厢内即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旋转限位装置采用齿轮传动,转动过程平稳缓慢,避免了旋转过猛给伤员造成的不适,也避免了二次伤害。
[0027]3、本技术的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其两个立杆的上端内侧之间设
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上通过套筒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转运梯本体固定在卡车车厢边沿的卡箍,采用卡箍卡紧的方式,使转运梯转运伤员时更加地安全稳固,避免了梯子不稳对伤员造成的二次伤害;且卡箍与转运梯本体之间可以相对转动,适合不同高度的野战医疗卡车使用,方便灵活,提高了本转运梯的使用效率。
[0028]4、本技术的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其底座上设有电控的液压泵,操作方便,不用医护人员手动控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能为医护人员抢救伤员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野战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电量不足或没电的情况,因此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液压杆伸缩的脚踏式液压泵,有效地避免了野战情况下由于电力不足可能造成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基座与液压抬升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运平台与基座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包括转运梯本体,所述转运梯本体由两个竖向平行设置的立杆(1)以及横向间隔设在所述立杆(1)之间的踏板(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梯本体下端的若干个踏板(2)的中间设有与所述立杆(1)平行的让位板(3),所述让位板(3)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孔(31);所述转运梯本体的后侧的下端铰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端设有可穿过所述方形孔(31)的液压抬升装置(5),所述液压抬升装置(5)的上端设有基座(51),所述基座(51)的上端通过旋转限位装置(6)转动连接有一转运平台(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凹槽(41),该方形凹槽(41)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42);所述液压抬升装置(5)包括双层剪叉式支架,每层剪叉式支架由竖向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剪叉式支架一(52)和剪叉式支架二(53)组成,底层的所述剪叉式支架一(52)和剪叉式支架二(53)的底端之间均通过连接转轴(54)转动连接,且其中任一所述连接转轴(54)的两端分别连接可在所述滑槽(42)内来回滑动的滑块(43),另一个所述连接转轴(54)的两端固设在所述方形凹槽(41)的侧壁上,两层剪叉式支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转轴(54)转动连接,所述基座(51)的下端与上层的所述剪叉式支架的上端铰接;上层的所述剪叉式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转轴(54)平行的固定杆(510),与所述滑块(43)连接的所述连接转轴(54)中间铰接有液压杆(55),所述液压杆(55)的伸缩端与所述固定杆(510)中间铰接;所述底座(4)上设有蓄电池(56)、控制器(57)以及与所述液压杆(55)连接的液压泵(58),所述蓄电池(56)电连接所述液压泵(58)和所述控制器(57),所述控制器(57)与所述液压泵(58)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式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510)设在所述剪叉式支架的铰接点的下端,且设在与所述方形凹槽(41)固定连接的连接转轴(54)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樑刘竞辉王元钞敏赵彬芳徐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