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蓝藻过滤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0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涉及蓝藻脱水干化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过滤机构和进液结构;过滤机构安装于外壳体内,过滤机构具有蓝藻液过滤通道和排水腔;蓝藻液过滤通道的一端与进液结构连通,另一端形成开口朝上的排藻口,排藻口用于将蓝藻液过滤通道过滤后的蓝藻渣排出;排水腔与蓝藻液过滤通道之间通过过滤机构上的过滤孔连通,排水腔用于将蓝藻液脱出的水体转排至外界;进液结构与所述外壳体连接,进液结构的进液口的高度高于排藻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蓝藻的过滤脱水效率低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过滤脱水效率低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过滤脱水效率低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蓝藻过滤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蓝藻脱水干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作为人们的食品,然而,每年春夏季高温天气时,部分湖泊就会大面积暴发蓝藻,蓝藻过量会影响到水质,对湖中生物造成影响。因此,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湖库藻水华进行控制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蓝藻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需要脱水干化这道工序,蓝藻脱水干化设备主要采用压滤机,目前压滤机的种类主要有: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叠箩压滤机等。原理主要采用挤压过滤、干化的方式进行对蓝藻的脱水干化。
[0004]此种蓝藻脱水干化方式对特定蓝藻类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也造成较多问题,比如其脱水效率不高、动力损耗大、操作不方便、使用药剂量大以及检修维护成本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蓝藻的过滤脱水效率低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包括外壳体、过滤机构和进液结构;
[0008]所述过滤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过滤机构具有蓝藻液过滤通道和排水腔;
[0009]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结构连通,另一端形成开口朝上的排藻口,所述排藻口用于将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过滤后的蓝藻渣排出;
[0010]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之间通过所述过滤机构上的过滤孔连通,所述排水腔用于将所述蓝藻液脱出的水体转排至外界;
[0011]所述进液结构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进液结构的进液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藻口。
[0012]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过滤脱水筒以及形成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的蓝藻液过滤组件;
[0013]所述过滤脱水筒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外界连通;
[0014]所述蓝藻液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过滤脱水筒内并与所述过滤脱水筒之间形成所述排水腔,所述蓝藻液过滤组件开设有所述过滤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蓝藻液过滤组件包括与所述过滤脱水筒之间形成所述排水腔的过滤件和连接管;
[0016]所述过滤件开设有所述过滤孔,所述过滤件的一端与所述过滤脱水筒密封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0017]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结构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脱水筒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件之间形成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
[001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呈漏斗形,所述过滤件与所述过滤脱水筒密封连接的一端的口径大于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一端。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排水腔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
[0020]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机构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过滤机构的所述排水腔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结构具有多个进料管,多个所述进料管与多组所述过滤机构中的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0022]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蓝藻过滤脱水装置还包括排料结构,所述排料结构与所述外壳体连通,所述排料结构用于承接并排出所述排藻口排出的蓝藻。
[0023]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结构包括螺旋送料器,所述螺旋送料器的进料口与所述外壳体连通。
[0024]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结构的多个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外壳体一端相连通。
[0025]本技术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包括外壳体、过滤机构和进液结构;所述过滤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过滤机构具有蓝藻液过滤通道和排水腔;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结构连通,另一端形成开口朝上的排藻口,所述排藻口用于将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过滤后的蓝藻渣排出;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之间通过所述过滤机构上的过滤孔连通,所述排水腔用于将所述蓝藻液脱出的水体转排至外界;所述进液结构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进液结构的进液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藻口。
[0027]在本技术中,进液结构内不断加入蓝藻液,以使得进液结构内的蓝藻液维持在一个高度范围内,保证进液结构内的蓝藻液可以通过大气压的作用进入过滤机构的蓝藻液过滤通道内;蓝藻液过滤通道顶部设置有排藻口,在使用时,蓝藻液过滤通道在被输入蓝藻液的同时完成过滤处理,过滤后的水进入到排水腔内,而蓝藻则存在于蓝藻液过滤通道内,即在蓝藻液过滤通道内同时存在水体和蓝藻,蓝藻较为集中于蓝藻液上方;随着蓝藻液过滤通道内的蓝藻不断堆积,位于其顶部的蓝藻通过排藻口排出;与此同时,排水腔则将过滤出的水排出。
[0028]综上,本技术实施例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蓝藻的过滤脱水效率低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藻过滤脱水装置的整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藻过滤脱水装置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藻过滤脱水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3]图4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标:1

外壳体;2

过滤机构;21

过滤脱水筒;22

蓝藻液过滤通道;221

容置腔;222

进液腔;23

过滤件;24

连接管;25

排水腔,26

排水管;27

排藻口;28

过滤孔;3

进液结构;4

排料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过滤机构(2)和进液结构(3);所述过滤机构(2)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过滤机构(2)具有蓝藻液过滤通道(22)和排水腔(25);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22)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结构(3)连通,另一端形成开口朝上的排藻口(27),所述排藻口(27)用于将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22)过滤后的蓝藻渣排出;所述排水腔(25)与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22)之间通过所述过滤机构(2)上的过滤孔(28)连通,所述排水腔(25)用于将所述蓝藻液脱出的水体转排至外界;所述进液结构(3)与所述外壳体(1)连接,所述进液结构(3)的进液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藻口(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2)还包括过滤脱水筒(21)以及形成所述蓝藻液过滤通道(22)的蓝藻液过滤组件;所述过滤脱水筒(2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与外界连通;所述蓝藻液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过滤脱水筒(21)内并与所述过滤脱水筒(21)之间形成所述排水腔(25),所述蓝藻液过滤组件开设有所述过滤孔(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藻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液过滤组件包括与所述过滤脱水筒(21)之间形成所述排水腔(25)的过滤件(23)和连接管(24);所述过滤件(23)开设有所述过滤孔(28),所述过滤件(23)的一端与所述过滤脱水筒(2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24)连通;所述连接管(24)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亮吕国雄肖利娟韩博平林秋奇雷腊梅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