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74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肥料烘干装置,属于肥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转筒和内转筒,外转筒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且内壁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内转筒设在外转筒内,且与外转筒连接并能够与外转筒同步转动,内转筒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与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内转筒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出料端位于内转筒靠近外转筒封闭端的一侧、且与外转筒内部连通、以使物料从内转筒进入外转筒;其中,在外转筒和内转筒转动时,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的带动下从内转筒的进料端运行至出料端后落入外转筒内,并在第一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运行至外转筒的敞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热量的耗散,提升安全性和烘干效果。提升安全性和烘干效果。提升安全性和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肥料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肥料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肥料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肥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脱水烘干作业,常见的烘干方法包括机械脱水法、化学除湿法和加热干燥法。而对于制粒后的有机肥,一般利用转筒烘干机加热干燥,以保证肥料颗粒的完好。在对肥料物料进行干燥时,转筒烘干机的转筒转动,其内部的螺旋叶片带动物料前进,同时向转筒内通入高温空气,利用高温空气中的热量将物料中的水分带走。但是目前的这种转筒烘干机的转筒长度非常长,对生产用地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在生产时,转筒的热量耗散比较严重,使得外壁温度比较高,既浪费能源,又容易烫伤工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料烘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肥料烘干装置,包括外转筒和内转筒,外转筒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且内壁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内转筒设在外转筒内,且与外转筒连接并能够与外转筒同步转动,内转筒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与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内转筒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出料端位于内转筒靠近外转筒封闭端的一侧、且与外转筒内部连通、以使物料从内转筒进入外转筒;其中,在外转筒和内转筒转动时,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的带动下从内转筒的进料端运行至出料端后落入外转筒内,并在第一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运行至外转筒的敞开端。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螺旋叶片与内转筒的外壁连接,以将外转筒与内转筒连接。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螺旋叶片与内转筒的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螺旋叶片与内转筒的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连接,以将外转筒与内转筒连接。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干连接柱分布在内转筒的外周,且每个连接柱一端与内转筒转动连接、且另一端穿出外转筒并与外转筒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以调节内转筒的偏心度。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柱外端设有外螺纹,外转筒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与外转筒内壁密封连接、且内部设有贯穿外转筒的筒壁的内螺纹孔。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肥料烘干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外转筒连接,以带动外转筒转动。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与外转筒一端连接,外转筒另一端设有托辊架,托辊架支撑外转筒转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转筒、内转筒、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均为导
热结构;肥料烘干装置还包括窑炉,外转筒的封闭端位于窑炉内,窑炉内部用于对外转筒进行加热。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肥料烘干装置还包括入料机构和收集机构,入料机构与内转筒的进料端配合、以将物料送入内转筒内,收集机构与外转筒的敞开端配合、以收集外转筒导出的物料。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入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一端伸入内转筒的进料端内、以将物料送入内转筒内;收集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一端设在外转筒的敞开端下方、以将外转筒导出的物料收集并运走。
[0014]本技术提供的肥料烘干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对肥料物料进行烘干时,将外转筒安装在转动机构上,使外转筒和内转筒转动,并将高温空气从内转筒的进料端连续吹入,之后将物料从内转筒的进料端导入,在第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将物料向内翻转运送至外转筒的封闭端,再在第一螺旋叶片的作用下将物料向外翻转运送至外转筒的敞开端后导出,即完成烘干工序;这种外转筒和内转筒套设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转筒的长度,降低对生产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外转筒的外部面积大大减小,有利于降低热量的耗散,同时先经过内转筒后再经过外转筒,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既能降低外转筒外壁的温度,又能减少热量的耗散,同时内转筒内外均被高温空气包裹,使得内转筒内的物料受热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肥料烘干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肥料烘干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0019]10、外转筒;11、第一螺旋叶片;12、连接柱;13、内螺纹套筒;
[0020]20、内转筒;21、第二螺旋叶片;
[0021]30、驱动机构;31、托辊架;
[0022]40、窑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肥料烘干装置进行说明。
[002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肥料烘干装置,包括外转筒10和内转筒20,外转筒10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且内壁设有第一螺旋叶片11;内转筒20设在外转筒10内,且与外转筒10连接并能够与外转筒10同步转动,内转筒20内壁上设有第
二螺旋叶片21,第二螺旋叶片21与第一螺旋叶片11的旋向相反,内转筒20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出料端位于内转筒20靠近外转筒10封闭端的一侧、且与外转筒10内部连通、以使物料从内转筒20进入外转筒10;其中,在外转筒10和内转筒20转动时,物料在第二螺旋叶片21的带动下从内转筒20的进料端运行至出料端后落入外转筒10内,并在第一螺旋叶片11的带动下运行至外转筒10的敞开端。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肥料烘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对肥料物料进行烘干时,将外转筒10安装在转动机构上,使外转筒10和内转筒20转动,并将高温空气从内转筒20的进料端连续吹入,之后将物料从内转筒20的进料端导入,在第二螺旋叶片21的作用下将物料向内翻转运送至外转筒10的封闭端,再在第一螺旋叶片11的作用下将物料向外翻转运送至外转筒10的敞开端后导出,即完成烘干工序;这种外转筒10和内转筒20套设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转筒的长度,降低对生产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外转筒10的外部面积大大减小,有利于降低热量的耗散,同时先经过内转筒20后再经过外转筒10,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既能降低外转筒10外壁的温度,又能减少热量的耗散,同时内转筒20内外均被高温空气包裹,使得内转筒20内的物料受热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烘干效果。
[0027]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在第一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转筒,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且内壁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内转筒,设在所述外转筒内,且与所述外转筒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外转筒同步转动,所述内转筒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所述内转筒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位于所述内转筒靠近所述外转筒封闭端的一侧、且与所述外转筒内部连通、以使物料从内转筒进入外转筒;其中,在所述外转筒和所述内转筒转动时,物料在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带动下从内转筒的进料端运行至出料端后落入外转筒内,并在第一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运行至外转筒的敞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内转筒的外壁连接,以将所述外转筒与内转筒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内转筒的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内转筒的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连接,以将所述外转筒与内转筒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肥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连接柱分布在所述内转筒的外周,且每个所述连接柱一端与所述内转筒转动连接、且另一端穿出所述外转筒并与所述外转筒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以调节所述内转筒的偏心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肥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丽霞董超刘展宏马振海王黎李向丽
申请(专利权)人:昌黎县嘉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