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69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红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安装有缓冲活动组件,且支撑架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肥料框,所述肥料框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进料端,且肥料框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架的底端并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肥料框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出组件,且肥料框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转杆,该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的在进行施肥过程中,无需任何电力,仅需工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至施肥区域,重复活动按压柄即可带动转杆运动,而转杆的运动不仅可通过其外壁的分散叶对肥料框内部肥料进行打散作业,还可通过转杆的运动,使得其底部的破土叶与地面接触,使得土壤搅动翻起,以实现施肥效果被有效增加。以实现施肥效果被有效增加。以实现施肥效果被有效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红薯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0003]红薯,原产南美州,在我国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我国粮食生产总面积中占第四位,1999年以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后,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不断调减的同时,红薯的面积还在上升。每亩单季产量由20世纪90年代初1200公斤增加到1400

1500公斤,最高单产水平在5000公斤以上。红薯生产由自给自足的传统粮食生产,转向面对市场的多向化、多元化和专用性生产。在国际上,红薯是公认的多用途作物,既可以作为粮食、饲料、蔬菜,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红薯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位居第四。红薯适应性强,不择土质、耐瘠薄、耐干旱、产量高。由于红薯高产,用途广泛,既可食用,又可做饲料和轻工业原料,同时又是良好的间作套种作物。因此,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生产,对于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和轻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大批量的种植红薯,而红薯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松土施肥,方便红薯更好的生长,因此人们专利技术了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使用比较麻烦,施肥效果不好,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背景,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该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的在进行施肥过程中,无需任何电力,仅需工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至施肥区域,重复活动按压柄即可带动转杆运动,而转杆的运动不仅可通过其外壁的分散叶对肥料框内部肥料进行打散作业,还可通过转杆的运动,使得其底部的破土叶与地面接触,使得土壤搅动翻起,以实现施肥效果被有效增加。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安装有缓冲活动组件,且支撑架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肥料框,所述肥料框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进料端,且肥料框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架的底端并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肥料框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出组件,且肥料框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分散叶,且转杆的底端延伸至肥料框的底侧安装有破土叶。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扶手。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活动组件包括有顶板,且顶板的底端铰接设置有缓冲臂。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臂的一端设置有滚轮,且缓冲臂的外壁铰接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一端与顶板的底端活动铰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块。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腔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滑动设置有滑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内腔设置有输出蜗杆,所述输出蜗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且输出蜗杆的另一端与滑杆固定螺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盖板的内腔壁连接,所述盖板的内腔设置有传动蜗轮,且传动蜗轮与输出蜗杆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蜗轮的内壁与转杆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外壁开口处活动插接有按压柄,且按压柄的一端延伸至盖板的内腔与滑杆连接。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的在进行施肥过程中,无需任何电力,仅需工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至施肥区域,重复活动按压柄即可带动转杆运动,而转杆的运动不仅可通过其外壁的分散叶对肥料框内部肥料进行打散作业,还可通过转杆的运动,使得其底部的破土叶与地面接触,使得土壤搅动翻起,以实现施肥效果被有效增加。
[0018](2)为避免该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因施肥土地崎岖不平而造成该装置移动困难甚至无法移动的问题,该施肥装置底部设置有缓冲活动组件可通过缓冲臂与液压杆等组件的系列配合,给予滚轮一定缓冲,帮助滚轮带动装置整体更好的通过恶劣路况。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肥料框结构透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缓冲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肥料框结构底部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动力输出组件结构顶视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100、支撑架;110、扶手;200、缓冲活动组件;210、顶板;220、缓冲臂;230、滚轮;231、固定块;240、液压杆;241、活塞杆;250、第一压缩弹簧;300、肥料框;310、进料端;320、转杆;330、分散叶;340、破土叶;400、动力输出组件;410、盖板;411、滑槽;420、输出蜗杆;
430、滑杆;440、按压柄;450、第二压缩弹簧;460、传动蜗轮。
[002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支撑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的底端安装有缓冲活动组件(200),且支撑架(100)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肥料框(300),所述肥料框(300)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进料端(310),且肥料框(300)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架(100)的底端并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肥料框(300)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输出组件(400),且肥料框(300)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转杆(320),所述转杆(320)的外壁设置有分散叶(330),且转杆(320)的底端延伸至肥料框(300)的底侧安装有破土叶(3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扶手(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活动组件(200)包括有顶板(210),且顶板(210)的底端铰接设置有缓冲臂(2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薯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臂(220)的一端设置有滚轮(230),且缓冲臂(220)的外壁铰接设置有液压杆(240),所述液压杆(240)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杆(241),且活塞杆(241)的一端与顶板(210)的底端活动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徐斌龙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丰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