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44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该技术方案对电池组的封装结构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板式排列结构,在形成的电池堆下方,设置了具有循环水管的夹层,从而在底端起到水冷散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池组的散热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池组的壳体结构与散热夹层予以整合,并在两侧围挡上预留了接线口,从而可较为快捷的进出线。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池组两侧设置了带有腔道的散热挡板,既从结构上对电池单元体起到围护作用,又从侧端起到进一步的散热作用;同时,散热挡板与围挡之间采用滑槽插接,保证了装配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改善燃料电池组的燃烧问题,具体突出的技术优势。突出的技术优势。突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使用寿命长。由此可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
[0003]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它是按电化学原理,即原电池工作原理,等温的把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因而实际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燃料电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燃料气和氧化气分别由燃料电池的阳极和阴极通入。燃料气在阳极上放出电子,电子经外电路传导到阴极并与氧化气结合生成离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解质迁移到阳极上,与燃料气反应,构成回路,产生电流。同时,由于本身的电化学反应以及电池的内阻,燃料电池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电池的阴、阳两极除传导电子外,也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当燃料为碳氢化合物时,阳极要求有更高的催化活性。阴、阳两极通常为多孔结构,以便于反应气体的通入和产物排出。电解质起传递离子和分离燃料气、氧化气的作用。为阻挡两种气体混合导致电池内短路,电解质通常为致密结构。在实际应用层面,燃料电池通常以集成结构协同运行,此时通常将多个燃料电池封装成分电池堆,此类电池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散热问题,其中,板式电池组是一种燃料电池的集成化封装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散热效率较低,不利于电池堆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以解决常规燃料电池堆散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包括支撑板,底板,耳座,循环水管,托板,围挡,接线口,电池单元体,接线柱,散热挡板,腔道,滑槽,螺栓孔,夹层,其中,在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夹层,在底板的边缘具有耳座,在耳座上设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与夹层相连通,在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在托板的两侧具有围挡,在围挡上具有接线口,在两个围挡之间排列有若干电池单元体,在电池单元体上具有接线柱,接线柱位于接线口旁侧,在若干电池单元体的两侧分别具有散热挡板,在散热挡板上具有若干与夹层相连通的腔道,在散热挡板的两侧分别具有滑槽,滑槽与围挡的端部插接
配合,在散热挡板上具有螺栓孔。
[0007]作为优选,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体之间具有金属材质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相互平行。
[0008]作为优选,在电池单元体的外壳顶端设有把手。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围挡的顶部,所述端盖位于若干电池单元体上方。
[0010]作为优选,循环水管至少有两个,循环水管连接至水源。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该技术方案对电池组的封装结构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本技术采用板式排列结构,在形成的电池堆下方,设置了具有循环水管的夹层,从而在底端起到水冷散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池组的散热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将电池组的壳体结构与散热夹层予以整合,并在两侧围挡上预留了接线口,从而可较为快捷的进出线。此外,本技术在电池组两侧设置了带有腔道的散热挡板,既从结构上对电池单元体起到围护作用,又从侧端起到进一步的散热作用;同时,散热挡板与围挡之间采用滑槽插接,保证了装配的便捷性。本技术能够充分改善燃料电池组的燃烧问题,具体突出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5]图中:
[0016]1、支撑板
ꢀꢀꢀꢀꢀꢀꢀꢀ
2、底板
ꢀꢀꢀꢀꢀꢀꢀꢀꢀꢀ
3、耳座
ꢀꢀꢀꢀꢀꢀꢀꢀꢀꢀ
4、循环水管
[0017]5、托板
ꢀꢀꢀꢀꢀꢀꢀꢀꢀꢀ
6、围挡
ꢀꢀꢀꢀꢀꢀꢀꢀꢀꢀ
7、接线口
ꢀꢀꢀꢀꢀꢀꢀꢀ
8、电池单元体
[0018]9、接线柱
ꢀꢀꢀꢀꢀꢀꢀꢀ
10、散热挡板
ꢀꢀꢀꢀꢀ
11、腔道
ꢀꢀꢀꢀꢀꢀꢀꢀꢀ
12、滑槽
[0019]13、螺栓孔
ꢀꢀꢀꢀꢀꢀꢀ
14、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如图1~3所示,包括支撑板1,底板2,耳座3,循环水管4,托板5,围挡6,接线口7,电池单元体8,接线柱9,散热挡板10,腔道11,滑槽12,螺栓孔13,夹层14,其中,在支撑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与支撑板1之间形成夹层14,在底板2的边缘具有耳座3,在耳座3上设有循环水管4,循环水管4与夹层14相连通,在底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在托板5的两侧具有围挡6,在围挡6上具有接线口7,在两个围挡6之间排列有若干电池单元体8,在电池单元体8上具有接线柱9,接线柱9位于接线口7
旁侧,在若干电池单元体8的两侧分别具有散热挡板10,在散热挡板10上具有若干与夹层14相连通的腔道11,在散热挡板10的两侧分别具有滑槽12,滑槽12与围挡6的端部插接配合,在散热挡板10上具有螺栓孔13。
[0023]实施例2
[0024]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如图1~3所示,包括支撑板1,底板2,耳座3,循环水管4,托板5,围挡6,接线口7,电池单元体8,接线柱9,散热挡板10,腔道11,滑槽12,螺栓孔13,夹层14,其中,在支撑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与支撑板1之间形成夹层14,在底板2的边缘具有耳座3,在耳座3上设有循环水管4,循环水管4与夹层14相连通,在底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在托板5的两侧具有围挡6,在围挡6上具有接线口7,在两个围挡6之间排列有若干电池单元体8,在电池单元体8上具有接线柱9,接线柱9位于接线口7旁侧,在若干电池单元体8的两侧分别具有散热挡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底板(2),耳座(3),循环水管(4),托板(5),围挡(6),接线口(7),电池单元体(8),接线柱(9),散热挡板(10),腔道(11),滑槽(12),螺栓孔(13),夹层(14),其中,在支撑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与支撑板(1)之间形成夹层(14),在底板(2)的边缘具有耳座(3),在耳座(3)上设有循环水管(4),循环水管(4)与夹层(14)相连通,在底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在托板(5)的两侧具有围挡(6),在围挡(6)上具有接线口(7),在两个围挡(6)之间排列有若干电池单元体(8),在电池单元体(8)上具有接线柱(9),接线柱(9)位于接线口(7)旁侧,在若干电池单元体(8)的两侧分别具有散热挡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强左晨东郭少军孔彪李现红孔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