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6月3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第2019
‑
103811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说明书中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实施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热交换器、室内空调单元、空调制冷装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70781号公报
[0008]在专利文献1这样的热交换器中,设定了使冷却性能和加热性能中的任一种优先的制冷剂流动。专利文献1的装置需要对冷却性能和加热性能这两方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加热性能和冷却性能的制冷循环装置。
[0010]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而采用了彼此不同的技术手段。另外,专利请求的范围和此项所记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制冷剂回路(1a,1b、1c),该制冷剂回路供制冷剂进行循环;冷却用热交换器(16),该冷却用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并在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的冷却运转时供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对象物进行热交换;加热用热交换器(12),该加热用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并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加热运转时供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所述加热对象物进行热交换;流路可变热交换器(2;102),该流路可变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并且热交换芯部(21)中的制冷剂的流路在所述冷却运转时和所述加热运转时不同;以及流路切换装置(24,25,26;124,125,126;125,126),该流路切换装置将所述流路可变热交换器的所述热交换芯部中的制冷剂的流路在所述冷却运转时的冷却模式流路与所述加热运转时的加热模式流路之间切换,所述加热模式流路是在所述热交换芯部中供制冷剂向一方向流下的流路,所述冷却模式流路包含在所述热交换芯部中供制冷剂向一方向行进后向反方向流下的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可变热交换器具备:所述热交换芯部、及与所述热交换芯部连通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芯部的两端的第一箱部(22)和第二箱部(23),所述制冷剂回路包含:经由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将与压缩机(11)的吸入部连通的通路和所述第一箱部连接起来的冷却用通路(1c)、及不经由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而将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连通的通路和所述第二箱部连接起来的加热用通路(1b),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具备:在所述第一箱部的内部对通路进行开闭的第一阀、对所述第二箱部的内部与所述加热用通路进行开闭而成为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第二阀、及对所述第一箱部的内部与所述冷却用通路进行开闭而成为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第三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装置(4),该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及所述第三阀的工作进行控制,在所述冷却运转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控制为闭状态且将所述第三阀控制为开状态,在所述加热运转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控制为开状态且将所述第三阀控制为闭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运转时制冷剂流量包含于规定的高流量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控制为开状态且将所述第三阀控制为闭状态,在所述加热运转时制冷剂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