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23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更具体地,公开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包括过滤结构、管道和虹吸补偿器,所述管道的上端连接过滤结构,管道的下端连接虹吸补偿器,所述虹吸补偿器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一下行段、第一过渡段、上行段、第二过渡段、第二下行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与第二下行段相互并列,所述第一过渡段与第一下行段、上行段横向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与上行段、第二下行段横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能有效降低水锤对管体的破坏,提高排水效率,且排水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检修更便捷。检修更便捷。检修更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地表渗透设施主要有渗管、渗井等,排水原理主要是通过材料或结构渗透,实现地表雨水的重力排放,但这些设施存在如排水截面小、渗透时间长、排水速率低、单位流量小,容易堵塞等缺陷,无法迅速排放超标地表雨水,必须通过扩大渗水井的孔径和增加数量来实现,且现有渗透设施仅能实现地表浅水层的重力排放,无法实现地下排水与地上排水的有机联动。另外,水排放时受到外力作用或突然中断时,排水管道内部后续水流在惯性的作用下,水力会迅速达到最大,对管壁产生破坏作用,发生水锤效应,而水锤现象在排水管路中难以消除,并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作用,尤其对于管道弯头处的长期冲击力,会造成弯头处漏水等现象。因此,建立高效、便捷、可持续发展的渗透设施,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内涝问题还需不断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降低水锤对管体的破坏,提高排水效率。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包括过滤结构、管道和虹吸补偿器,所述管道的上端连接过滤结构,管道的下端连接虹吸补偿器,所述虹吸补偿器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一下行段、第一过渡段、上行段、第二过渡段、第二下行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与第二下行段相互并列,所述第一过渡段与第一下行段、上行段横向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与上行段、第二下行段横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0005]本技术通过所述虹吸补偿器的第一连接段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可以防止或避免水锤现象的发生,不但能减少水流对管壁的压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水头损失,保证水流的通畅。而且过滤结构、管道和虹吸补偿器由上至下连接的立体结构,地表雨水经过滤结构直接进入虹吸补偿器,利用虹吸作用实现由重力渗透排水向虹吸排水的转化,提高排水效率。
[0006]优选地,所述虹吸补偿器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一下行段、第一过渡段、上行段、第二过渡段、第二下行段和第二连接段连通形成呈S型的虹吸补偿器,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呈弯曲设置。
[0007]所述虹吸补偿器的整体形状呈S型,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呈弯曲设置,利于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水封结构的高度,利于虹吸的形成,同时也便于液体倒流时在水封管内形成气体腔,避免液体倒流,提升防臭能力。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平行。
[0009]虹吸补偿器的第一连接段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平行错开的设置,减小水流对管道
的冲击力,避免水锤效应对管道的破坏。
[001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轴线相对于管道的轴线倾斜,利于对水流冲击力进行分解,更好地对管道内的水流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水锤效应对管道造成破坏。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和第二下行段的高度为H,35mm≤H≤80mm。
[0012]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和第二下行段的高度H在35mm~80mm,利于虹吸补偿器的水封高度大于50mm,当高度H小于35mm时,水封高度低于50mm,虹吸触发过快,但虹吸速度较低,虹吸过程时间较长,而当高度H大于80mm,则产生虹吸较晚,且虹吸持续时间短,需增加水量才能将积水排出。
[001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和第二下行段的高度为H,40mm≤H≤60mm,虹吸速度更大,虹吸过程时间更短,排水更快。
[0014]优选地,所述管道的下端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管道的排水孔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小于管道的内径。
[0015]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小于管道的内径,管道的雨水能够迅速排出S型虹吸补偿器内的气体,缩短虹吸形成的时间,形成脉冲水流,实现更好的虹吸效果。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段靠近上行段一端的内径小于上行段的内径。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段靠近上行段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二过渡段靠近第二下行段一端的内径。
[0018]第二过渡段的内径从靠近上行段一端至靠近第二下行段一端逐渐变小,使得虹吸补偿器中的水流速度会从慢到快变化,保证了进入上行段内的水流可快速进入到第二下行段内,使得第二下行段与上行段之间可尽早形成负压,加快虹吸,将管道内的液体排出。
[0019]优选地,所述过滤结构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0020]优选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三级过滤层,所述二级过滤层的孔径小于一级过滤层的孔径,所述三级过滤层的孔径小于二级过滤层的孔径。
[0021]优选地,所述过滤结构内的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与三级过滤层通过两端自带异型卡口咬合固定连接于过滤结构内。
[0022]由于排水过程中有大量的杂质,要保证杂质不沉积在过滤层底部,形成淤塞,所述二级过滤层和/或三级过滤层采取坡度设计,使雨水中的杂质自上而下向过滤层的一侧快速聚集沉淀,防止杂质在过滤层底部沉淀而堵塞透水通道,有效地保障清洁水向下快速渗透。
[0023]优选地,所述三级过滤层的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三级过滤层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α,30
°
≤α≤45
°

[0024]优选地,所述二级过滤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倾斜设置,二级过滤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α,30
°
≤α≤45
°

[0025]另一种方案,所述二级过滤层和三级过滤层倾斜设置,所述二级过滤层的最低端与三级过滤层的最高端设置于过滤结构同侧。
[0026]优选地,所述管道包括变径连接件,所述变径连接件的上部与过滤结构连接,所述变径连接件的上部管径的大于下部管径。
[0027]所述变径连接件的上部管径大于下部管径,便于增加雨水的汇流面积,扩大收集
雨水的范围,下部管径由大变小,便于水流的汇集,增大流量。
[0028]优选地,所述变径连接件上部的管径的横截面积小于过滤结构底端的横截面积。
[0029]优选地,所述变径连接件为P型变径连接件或V形变径连接件。
[0030]过滤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过滤雨水杂质,过滤面积要大,变径连接件的主要功能是快速收集过滤后的雨水,管径设计由大变小,有利于形成满管流,增加流速,因此,变径连接件的管径的横截面积小于相连接的过滤结构底端的横截面积。
[0031]优选地,所述虹吸补偿器的第一下行段和上行段之间的间距为1~10mm,所述上行段和第二下行段之间的间距为1~10mm。
[0032]考虑到排水井结构的空间有限,以及经济性和科学合理性考虑,所述虹吸补偿器的第一下行段和上行段之间、上行段和第二下行段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可有效的降低进水时水流对管道的冲击力,减小排水结构的晃动,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结构、管道和虹吸补偿器,所述管道的上端连接过滤结构,管道的下端连接S型虹吸补偿器,所述虹吸补偿器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一下行段、第一过渡段、上行段、第二过渡段、第二下行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与第二下行段相互并列,所述第一过渡段与第一下行段、上行段横向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与上行段、第二下行段横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段、上行段和第二下行段的高度为H,35mm≤H≤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下端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管道的排水孔相连,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小于管道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渗透式虹吸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段靠近上行段一端的内径小于上行段的内径;和/或所述第二过渡段靠近上行段一端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叶吉宋桃丁磊武庆旭梁齐珊
申请(专利权)人: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