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屋面角度可调模板顶托
[0001]本技术属于坡屋面模板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坡屋面角度可调模板顶托。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坡屋面施工时,待钢管支撑搭设完后,钢管上放置上托,下排枋沿梁轴方向,上排枋垂直梁轴方向,然后再去调整顶托高度,有错位和空隙的部位再用木枋去填补。因为坡屋面倾斜的角度问题,顶托支撑与模板接触位置很容易出现缝隙,用木枋填补缝隙并不能完全封堵,并且稳定性较差,施工作业时也会造成不便。现有的顶托具有角度调节的功能,但实际施工时使用多少顶托就要调节多少次角度,且每次角度的调整不一定都准确,后续还需进行精细调整,费时费力。
[0003]因此找出一种能够快速安装模板顶托从而加快施工速度的顶托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坡屋面角度可调模板顶托,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第一伸缩连杆和第二伸缩连杆,其与两个支撑立杆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当对拉螺栓的螺母旋松时,通过控制两个支撑立杆的相对高度即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屋面角度可调模板顶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立杆(1)、套设在支撑立杆(1)底部的伸缩底管(2)、连接在两个支撑立杆(1)之间且呈平行布设的第一伸缩连杆(11)和第二伸缩连杆(12)、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连杆(11)两端的U型托槽(3),所述第一伸缩连杆(11)设置在两个支撑立杆(1)顶部,U型托槽(3)顶部高于支撑立杆(1)顶部,所述第一伸缩连杆(11)与支撑立杆(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伸缩连杆(12)与支撑立杆(1)之间均通过对拉螺栓(4)可拆卸连接,两个U型托槽(3)的顶部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角度可调模板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连杆(11)和所述第二伸缩连杆(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伸缩连杆(11)包括依次连接的基础连接杆(5)、导向杆(6)和套设在导向杆(6)上的伸缩连接管(7),伸缩连接管(7)上设置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卫青,魏辉,李朝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