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63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沿着第一衬底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测试端子;    沿着第二衬底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二测试端子;    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粘结到一起,以暴露出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以及    用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执行发光测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具体涉及到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和笔记本计算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对重量轻、外形薄的平板显示装置的需求正在日益提高。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等平板显示装置当中,LCD最为理想,因为它能够大批量生产,驱动手段简便,并且能够获得高质量图像。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下衬底5(即,驱动装置阵列衬底)、上衬底3(即,滤色片衬底)、和在上、下衬底3和5之间形成的一个液晶层7。尽管图中没有表示,在下衬底5上形成多个象素,在每个象素上形成一个驱动装置例如是薄膜晶体管,并在上衬底3上形成一个用来产生彩色图像的滤色片层。另外,分别在下衬底5和上衬底3上形成一个象素电极(未示出)和一个公共电极(未示出),并在上面提供一个用来使液晶层7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定向层(未示出)。用密封材料9将下衬底5和上衬底3粘结到一起,其中在二者之间形成液晶层7。因此,通过使用形成于下衬底5上的驱动装置来驱动液晶分子,可以控制穿过液晶层7的光。这样就能显示出图像。图2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流程图。在图2中,可以将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划分成用于在下衬底上形成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阵列衬底工序,用于在上衬底上形成一个滤色片的滤色片衬底工序,以及用于形成显示液晶盒的液晶盒工序。步骤S101(TFT阵列工序)包括在下衬底上形成限定象素区的多条栅极线和数据线,并在每个象素区处形成一个薄膜晶体管。这样就能用沿着栅极线和数据线传输的信号来驱动TFT。此外,在驱动装置阵列工序中形成象素电极。步骤S104(滤色片工序)包括在上衬底上形成红、绿、蓝(R、G、和B)色的滤色片层和一个公共电极。步骤S102和S105(提供并且摩擦定向层)包括在上衬底和下衬底上提供定向层,并且摩擦定向层,为形成在上、下衬底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提供锚固力或表面固定力(即,预倾角和取向方向)。步骤S103(散布衬垫料)包括在下衬底5上提供衬垫料,用来维持上、下衬底之间的固定盒间隙。步骤S106(提供密封材料)包括沿着上衬底的外围提供一种密封材料。步骤S107(粘结)包括通过将上、下衬底挤压到一起,从而将上、下衬底粘结到一起。步骤S108(制造)包括将粘结的上、下衬底分割(即,切割)成单个液晶显示面板。步骤S109(液晶注入和密封)包括通过一个液晶注入孔将液晶注入到各个单个液晶面板中,并且密封液晶注入孔。步骤S110(测试)包括检验各个液晶面板的缺陷。图3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液晶注入系统的示意图。在图3中,当液晶面板1的注入孔16接触到一个容器12中的液晶14时,向一个真空室10中供应氮(N2)气。然后降低真空室10内的压力,借助于液晶面板1内部压力与真空室10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注入孔16将液晶注入到液晶面板1中。另外,在液晶面板1内充满液晶之后用密封材料将注入孔16完全密封。这样就在液晶面板1的上、下衬底之间形成一个液晶层。然而,由于液晶是通过液晶面板1的注入孔16借助于液晶面板1与真空室10之间的压力差注入的,注入液晶需要很长时间。由于液晶面板1的下衬底(即,驱动装置阵列衬底)与上衬底(即,滤色片衬底)之间的间隙很窄(即,几μm),每单位时间只有少量的液晶能够注入到液晶面板1中。例如,要完成一个边长为15英寸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注入需要耗费大约8小时。这样,液晶面板1的总制造时间就会因液晶注入而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能够基本上消除因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造成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加工效率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产生劣质液晶面板的。以下要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一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中明显得出或者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来得到。通过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具体描述的结构能够实现并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实现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作为具体和广泛地说明,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沿着第一衬底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测试端子;沿着第二衬底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二测试端子;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粘结到一起,以暴露出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以及用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执行发光测试。按照另一方面,一种制造液晶显示(LCD)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其上形成有多个滤色片衬底和一个第一测试端子;提供第二衬底,在其上形成有对应着滤色片衬底的多个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所述的第二衬底包括第二测试端子;在第一衬底上沿着滤色片衬底的外部提供一种密封材料;将液晶分配到第二衬底上;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粘结到一起,以暴露出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通过对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提供电压来执行第一和第二衬底的第一缺陷测试;以及将粘结的第一和第二衬底分割成多个单独的液晶面板。应该意识到以上的概述和下文的详细说明都是解释性的描述,都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所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附图说明所包括的用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作为说明书一个组成部分的附图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连同说明书一起可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流程图;图3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液晶注入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示例性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示例性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示例性液晶分配方法的透视图;图7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目测方法的示意图;图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示例性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9A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示例性下衬底的平面图;图9B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图9A中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以及图10A和10B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和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要具体描述在附图中例举的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示例性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在图4中,在将下衬底105和上衬底103粘结到一起之前,可以将液滴形状的液晶107滴落在下衬底105上。例如,下衬底105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而上衬底103可以包括滤色片。液晶107可以滴落到上面可以形成有滤色片的上衬底103上。或是可以将液晶107滴落到上面可以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下衬底105上。然而,在粘结上、下衬底103和105时,应当将上衬底103或下衬底105其中之一,上面滴落有液晶107的那一衬底设置为下部。此时可以沿着上衬底103的外部提供一种密封材料109,由此,通过将上、下衬底103和105挤压到一起可以将上、下衬底103和105粘结到一起。借助于施加压力可以使液晶107的各个液滴分散,从而在上、下衬底103和105之间形成厚度均匀的液晶层。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液晶分配方法包括在液晶被分配到上、下衬底103和105中最下面一个上之后用密封材料109粘结上、下衬底103和105。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示例性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在图5中,步骤S201(TFT阵列工序)包括在下衬底上形成限定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沿着第一衬底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测试端子;沿着第二衬底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二测试端子;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粘结到一起,以暴露出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以及用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执行发光测试。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执行目测以检测液晶显示装置缺陷的步骤,在第一和第二衬底之一的背面设置第一偏振器,在第一和第二衬底中的另一个衬底的背面设置第二偏振器,并旋转第一和第二偏振器之一。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衬底之一上分配液晶的步骤。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执行发光测试之后通过切割第一和第二衬底来形成多个单独的液晶面板的步骤。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第一衬底包括提供一个透明衬底;在透明衬底上形成滤色片;以及在滤色片上形成公共电极。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公共电极的步骤和形成第一测试端子的步骤是同时执行的。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公共电极用电路连接到第一测试端子。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衬底包括提供一个上面限定有象素区的透明衬底;形成栅极线和用来互连透明衬底上的栅极线的栅极短路棒;形成与栅极线隔离并与其交叉的数据线,和用来互连数据线的数据短路棒;以及在象素区上形成象素电极。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栅极短路棒的步骤包括形成连接栅极短路棒的栅极测试端子。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栅极测试端子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测试端子之一。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数据短路棒的步骤包括形成连接数据短路棒的数据测试端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景洙卞溶相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