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38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设有主、副卷扬机进行施工货物吊装,并分设主、副撑脚既能高度调节,其副撑脚还能伸缩转动,保证了装置既能高度承重又能方便移动;平台木模板与次梁柔性免钉连接快捷、方便;本装置构件均为螺接组合、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并能组合成不同三维空间尺寸,以适应不同工况施工所需;本装置构件多为通用部件,制作容易,性价比高,是建筑装修,特别是高大空间建筑替代“满堂红”传统脚手架,实现网络式施工(立体利用时间、空间),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装置。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装置。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对于高大空间中的安装与装修施工(包括部分市政工程),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往往采用满堂红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这种操作平台人工、物料投入大,且人、物三维空间移动极不方便,并严重影响相关工序同时施工,极不利于网络式施工(立体利用时间、空间)。
[0005]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利用电动升降平台来代替传统的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技术,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8518052 A (申请号为:20181027523.5)名为“一种用于建筑装修的建筑平台”,公开了“包括底部支撑架,底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基座,底部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电动升降柱,底部支撑架通过连接杆与电动升降柱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台,底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短横板和长横板,操作台的上侧设置有横杆”的技术方案。但现有技术的这种电动升降平台存在下述不足之处:
[0006]1)现有高大空间往往达到十几米高度,数十米的水平范围,因此上述利用蜗轮蜗杆拖动的刚性结构的“电动升降柱”,很难实现上述的空间范围。
[0007]2)电动升降柱结构复杂、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困难,使用成本高。
[0008]3)电动升降柱结构决定,其升降高度最大只能是其设备高度的2倍,因此要实现大高度的升降,其设备结构必须高大,为保证其刚性,必须加大截面,致使设备庞大、笨重,不仅成本增加,并且造成运输困难,运费高昂。
[0009]4)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其电力拖动装置置于设备中部,整个设备重心高悬,使设备稳定性差,运行时易产生震动,影响设备平稳运行,因而会产生安全隐患,并增加设备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增加噪声,污染环境。
[0010]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
[001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0013]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包括主撑脚、副撑脚、底座、主卷扬机、立柱、升降平台、主绳轮、配重绳轮、水平支撑杆、支撑绳轮、吊钩绳轮、平台钢绳、配重钢绳、吊钩钢绳、配重块、吊钩和副卷扬机,所述主撑脚与副撑脚安装在底座的下端面,立柱、主卷扬机以及副卷扬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水平支撑杆水平固定在立柱的顶端,升降平台滑动连接在立柱上,在立柱的顶端并排装有主绳轮和配重绳轮,在水平支撑杆的每侧均安装有支撑绳轮和吊钩绳轮,平台钢绳的一端与升降平台连接,另外一端经绳轮后与主卷扬机连接,配重钢绳一端与升降平台连接,另一端经配重绳轮与配重块吊接,吊钩钢绳一端系有吊钩,另一端经支撑绳轮和吊钩绳轮后与副卷扬机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侧面设有凹槽,在升降平台的两侧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置于立柱侧面的凹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拉紧钢丝绳进行对角拉紧,所述拉紧钢丝绳上配有花篮螺栓。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弹性支撑在升降平台上,导向轮包括滚轮体、轮架和压簧,所述轮架通过压簧弹性支撑在升降平台的侧面上,滚轮体转动连接在轮架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上满铺木模板,在升降平台的台四周装有围栏,围栏上设有围栏门。
[0018]进一步地,所述木模板的下平面上设有磁珠,所述磁珠下平面与木模板的下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磁珠吸附于升降平台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平面安装有缓冲器。
[002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平面安装有万向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主撑脚包括主脚座、十字丝杆、推力球轴承和连接座,所述十字丝杆通过推力球轴承转动连接在主脚座上,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下端面上,十字丝杆与连接座螺纹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副撑脚包括副脚座、一字丝杆、调节螺母、水平脚杆、外套、扳手、连接板、转轴和锁紧螺栓,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弧形槽,转轴穿过底座和连接板,在转轴上螺纹连接两个锁紧螺栓,将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外套固定在连接板的下端面上,水平脚杆固定于外套内,一字丝杆竖直穿过水平脚杆的末端,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一字丝杆上,并将一字丝杆固定于水平脚杆上,扳手和副脚座分别安装在一字丝杆的顶端和底端。
[0023]本技术本升降平台并设有主、副卷扬机进行施工货物吊装,并分设主、副撑脚既能高度调节,其副撑脚还能伸缩转动,保证了装置既能高度承重又能方便移动;平台木模板与升降平台免钉连接快捷、方便;本装置构件多为通用部件,制作容易,性价比高,是建筑装修,特别是高大空间建筑替代“满堂红”传统脚手架,实现网络式施工(立体利用时间、空间),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设立主、副卷扬机构,分管平台升降、货物吊运,既能节省功率,又可对平台上需进一步吊装的货物进行单个的吊装,方便施工。
[0025](2)本技术分设主、副撑脚,且副撑脚位置可调节,通过调节副撑脚位置来调节平台装置的支承面,一以适应不同吊货高度的稳定性需求;同时还设多个万向脚轮,既能有效承载增加平台装置的刚度、又能方便移动适应多种工况需要。
[0026](3)本技术主撑脚通过双面推力轴承实现可转动设置,有益于平台装置的位置调整和垂直承力。
[0027](4)本技术的承载体是由底座、立柱和水平支撑杆连接形成的支承框架,其中的立柱可以分段设置,适应不同高度况需且,且组装方便、并有利运输。
[0028](5)本技术升降平台上的木模板采用磁力吸合在升降平台上,使拆卸方便快捷。
[0029](6)本技术升降平台设置的配重,不使下降时减少冲击,使升降平稳安全。
[0030](7)本技术上有水平撑杆框接,中有钢绳、花兰连接,底有框架支撑,特别是副撑脚能展开,稳固扩大支撑、确保装置重心在支撑面内,大大增强了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
[0031](8) 本技术所有主、副卷扬机构均设置于装置底部,使装置重心有效下沉,趋近稳定平衡,大大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
[0032]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3A为图1的附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3B为图1副脚座在水平脚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导向轮弹性支撑在升降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磁珠在木模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主撑脚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副撑脚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副撑脚在底座的俯视放大图。
[0042]图中:
[0043]1‑
主撑脚、
[0044]101

主脚座、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撑脚(1)、副撑脚(2)、底座(3)、立柱(6)、升降平台(9)、主绳轮(19)、配重绳轮(20)、水平支撑杆(21)、支撑绳轮(22)、吊钩绳轮(23)、平台钢绳(24)、配重钢绳(25)、吊钩钢绳(26)、配重块(27)、吊钩(28)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主卷扬机(5)和副卷扬机(30;所述主撑脚(1)与副撑脚(2)分别位置固定和位置可调节的安装在底座(3)上,立柱(6)连接在底座(3)的上端,水平支撑杆(21)水平固定在两相邻立柱(6)的顶端,升降平台(9)滑动连接在立柱(6)上,主绳轮(19)和配重绳轮(20)均安装在立柱(6)的顶端,水平支撑杆(21)的两端均安装有支撑绳轮(22)和吊钩绳轮(23);平台钢绳(24)绕接主绳轮(19),一端与升降平台(9)连接,另外一端与主卷扬机(5)连接;配重钢绳(25)绕接配重绳轮(20),一端与升降平台(9)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块(27)连接;吊钩钢绳(26)绕接支撑绳轮(22)和吊钩绳轮(23),一端系接吊钩(28),另一端与副卷扬机(30)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的侧面设有凹槽,在升降平台(9)的两侧设有导向轮(13),所述导向轮(13)置于立柱(6)侧面的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立柱(6)之间设有相互斜交叉且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拉紧钢丝绳(32),每一拉紧钢丝绳(32)上配有花篮螺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式钢绳牵引组合型电动升降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13)弹性支撑在升降平台(9)上,导向轮(13)包括滚轮体(131)、轮架(132)和压簧(133),所述轮架(132)通过压簧(133)弹性支撑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黄观阳秦烁晓于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