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和相关节点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20813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和相关节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所述小区具有唯一的服务属性,和/或,所述小区具有唯一的管理状态;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或所述终端。基站或所述终端。基站或所述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和相关节点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和相关节点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通信系统中,着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目前5G通信业务由增强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时延(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三大类组成。而在在数字孪生技术中,其连接包括物理实体间的互联与协作,物理实体与虚拟实体的虚实互联与交互,物理实体与数据/服务间的双向通信与闭环控制,虚拟实体、数据及服务间的集成与融合等。这些连接支持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数字孪生服务。因此,一方面,6G网络将会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将打破5G网络传统的eMBB和URLLC的界限,拓宽支持更加丰富多元的数字孪生服务,如包括低时延高可靠性并且如5G eMBB的高速率业务。另一方面,当前的5G技术只考虑支持相对较小覆盖范围,如工业工厂,自动化泊船码头等。在6G中,支持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引入广地域大规模传感网络,如智慧城市,其主要由海量传感器,高算力的设备和高容量存储设备组成。这种大规模传感网络将引入大规模低时延高可靠性业务,将融合5G传统中URLLC和mMTC业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网络接入方法和相关节点设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所述小区具有唯一的服务属性,和/或,所述小区具有唯一的管理状态;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或所述终端。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管理状态包括连接态或非激活态。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管理状态包括数据面层二管理用四层协议栈、三层协议栈或一层协议栈;
[0009]其中,所述四层协议栈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
[0010]其中,所述三层协议栈包括PDCP层、RLC层和MAC层;
[0011]其中,所述一层协议栈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中的至少一层的部分功能。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管理状态包括控制层管理用二层协议栈或一层协议栈;
[0013]其中,所述二层协议栈包括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和无线资源控制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
[0014]其中,所述一层协议栈包括NAS和/或RRC层的部分功能。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特性:
[0016]业务类型;
[0017]业务数据的缓冲长度;
[0018]业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和/或体验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
[0019]业务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和/或移动轨迹。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包括所述终端的数据包特性;所述数据包特征包括第一数据包特性和/或第二数据包特性;满足所述第二数据包特性的数据包的长度大于满足所述第一数据包特性的数据包的长度;
[0021]所述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
[0022]在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特性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数据包特性匹配的唯一具有非激活态的小区;
[0023]在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特性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特性匹配的唯一具有连接态的小区。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属性;
[0025]所述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
[0026]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选择小区,所述小区的唯一具有的服务属性与所述终端的业务属性相匹配。
[0027]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
[0028]所述终端基于各小区的标识确定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基于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
[0029]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基于各小区的标识确定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0]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
[0031]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标识、小区的服务属性、管理状态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之一;
[0032]本小区和/或相邻小区支持的管理状态信息;
[0033]相邻小区中和本小区支持的管理状态信息相同的小区列表;
[0034]相邻小区支持的不同管理状态类型对应的小区列表;
[0035]本小区和/或相邻小区支持的终端的状态属性。
[0036]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重新选择与改变后的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
[0037]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重新选择与改变后的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
[0038]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终端更新后的状态属性;
[0039]所述基站基于各小区的标识确定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基于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选择与所述终端更新后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
[0040]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小区的相关信息。
[004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42]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建立连接;
[0043]所述基站解析所述第一消息,获得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内容,基于所述内容与数据网节点建立连接;
[0044]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004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用于随机接入的消息内容,所述消息内容为两步随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所述小区具有唯一的服务属性,和/或,所述小区具有唯一的管理状态;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或所述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状态包括连接态或非激活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状态包括数据面层二管理用四层协议栈、三层协议栈或一层协议栈;其中,所述四层协议栈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其中,所述三层协议栈包括PDCP层、RLC层和MAC层;其中,所述一层协议栈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中的至少一层的部分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状态包括控制层管理用二层协议栈或一层协议栈;其中,所述二层协议栈包括非接入层NAS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其中,所述一层协议栈包括NAS和/或RRC层的部分功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特性:业务类型;业务数据的缓冲长度;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和/或体验质量QoE;业务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和/或移动轨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包括所述终端的数据包特性;所述数据包特征包括第一数据包特性和/或第二数据包特性;满足所述第二数据包特性的数据包的长度大于满足所述第一数据包特性的数据包的长度;所述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在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特性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数据包特性匹配的唯一具有非激活态的小区;在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为所述第二数据包特性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特性匹配的唯一具有连接态的小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属性;所述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选择小区,所述小区的唯一具有的服务属性与所述终端的业务属性相匹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终端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所述终端基于各小区的标识确定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基于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选择与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各小区的标识确定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标识、小区的服务属性、管理状态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之一;本小区和/或相邻小区支持的管理状态信息;相邻小区中和本小区支持的管理状态信息相同的小区列表;相邻小区支持的不同管理状态类型对应的小区列表;本小区和/或相邻小区支持的终端的状态属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重新选择与改变后的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节点为所述终端重新选择与改变后的所述终端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所述消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终端更新后的状态属性;所述基站基于各小区的标识确定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基于各小区的服务属性和/或管理状态选择与所述终端更新后的状态属性匹配的小区。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小区的相关信息。13.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建立连接;所述基站解析所述第一消息,获得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的内容,基于所述内容与数据网节点建立连接;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用于随机接入的消息内容,所述消息内容为两步随机接入中的第一条消息内容。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所述第一系统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标识、小区的服务属性、管理状态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之一;本小区和/或相邻小区支持的管理状态信息;相邻小区中和本小区支持的管理状态信息相同的小区列表;相邻小区支持的不同管理状态类型对应的小区列表;本小区和/或相邻小区支持的终端的状态属性。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系统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消息中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