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1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外部套接有隔板。该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通过向下拉动拉板使得活动杆向下移动,此时活动杆在导向槽和导向块的共同作用下向着远离车体的方向移动,此时活动套筒受到向着远离车体方向的力,带动固定杆移动,当固定杆移动至定位卡槽的外部时继续向下拉动拉板即可将安装块拆卸下来了,金属连接杆在金属连接板以及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与金属接触板相接触,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当防护罩下降将金属连接杆罩在防护罩的内部,起到了保护作用,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的机械结构使得安装块和电池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更换。结构使得安装块和电池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滑板车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滑板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目前的电动滑板一般分为双轮驱动或单轮驱动,最常见的传动方式分别为:轮毂电机以及皮带驱动,其主要电力来源为锂电池组,电动滑板车的控制方式与传统电动自行车相同,容易被驾驶者学习,配备可拆装可折叠的车座,比传统电动自行车结构简单、车轮小和轻巧简便,能节省大量社会资源,近年来,锂电池的电动滑板车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需求和态势。
[0003]电动滑板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市面上的电动滑板车的电池一般安装在电动车体的底部,这种情况下电话滑板车的充电口也处于电动滑板车的底部,相对于安装在车杆的位置而言,使得在使用电动滑板车使用完毕后不便于进行充电,需要将电动滑板车折叠后放置于与插口接近的地方进行充电,故此提出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具备便于充电等优点,解决了充电不便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便于充电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外部套接有隔板,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车体外部的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车体外部的防护罩,车体的外部套接有安装块,车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金属活动板,左右两个所述金属活动板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块相接触的金属连接杆,左右两侧所述金属活动板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金属连接杆外部且与车体相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车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金属活动板相接触且与车体电连接的金属连接板,安装块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金属连接杆相接触的金属接触板,安装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同时与金属接触板相连接的电池,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导向槽,安装块的底部插接有延伸至安装块内部的活动杆,活动杆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导向槽内部的导向块,活动杆的外部套接有活动套筒,活动套筒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活动套筒内部的限位块,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套筒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车体内部的固定杆,活动套筒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固定杆外部且与安装块相连接的拉力弹簧,安装块的前侧开设有开口。
[0008]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凹槽,左右两侧所述导向凹槽槽
内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开设在车体内部的定位卡槽,所述车体顶部的直径大于车体底部的直径,开口的宽度大于车体底部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中空腔,中空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金属活动板,金属活动板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金属连接杆外部且与中空腔腔内侧壁相连接的复位弹簧,中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板。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移动凹槽,移动凹槽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安装有开设在安装块内部的导向槽,导向槽为矩形凹槽,导向槽的左右两侧壁均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三十五度。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底部插接有延伸至安装块内部的活动杆,所述导向块为矩形块,且导向块的上下两侧壁均为倾斜表面。
[0012]优选的,左右两侧所述移动凹槽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开设在安装块内部的活动凹槽,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套筒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贯穿活动凹槽且延伸至定位卡槽内部的固定杆。
[0013]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活动套筒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限位槽内部的限位块。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圆柱杆,左右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均为弧形表面。
[0015]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板,拉板为弧形板,两个所述活动杆呈对称分布。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通过向下拉动拉板使得活动杆向下移动,此时活动杆在导向槽和导向块的共同作用下向着远离车体的方向移动,此时活动套筒受到向着远离车体方向的力,从而带动固定杆移动,当固定杆移动至定位卡槽的外部时继续向下拉动拉板即可将安装块拆卸下来了,金属连接杆在金属连接板以及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与金属接触板相接触,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当防护罩下降将金属连接杆罩在防护罩的内部,起到了保护作用,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的机械结构使得安装块和电池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0019]2、该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通过电池、金属活动板、金属连接杆、金属连接板以及金属接触板形成通路,能够正常的对车体进行通电作业,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的机械结构使得电池安装在车体车杆的外部,从而使得充电口的位置也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便于使用者进行充电,且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的机械结构使得电池便于拆卸,从而使得在需要时能够将电池拆卸下来进行充电,在部分较为复杂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充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安装块俯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车体、2隔板、3压力弹簧、4防护罩、5定位卡槽、6中空腔、7金属活动板、8金属连接杆、9复位弹簧、10金属连接板、11导向凹槽、12安装块、13电池、14金属接触板、15移动凹槽、16活动凹槽、17导向槽、18活动杆、19导向块、20限位槽、21活动套筒、22限位块、23固定杆、24拉力弹簧、25拉板、2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凹槽11,左右两侧导向凹槽11槽内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开设在车体1内部的定位卡槽5,车体1顶部的直径大于车体1底部的直径,开口26的宽度大于车体1底部的直径,车体1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中空腔6,中空腔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金属活动板7,金属活动板7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金属连接杆8外部且与中空腔6腔内侧壁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外部套接有隔板(2),隔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车体(1)外部的压力弹簧(3),压力弹簧(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车体(1)外部的防护罩(4),车体(1)的外部套接有安装块(12),车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金属活动板(7),左右两个所述金属活动板(7)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块(12)相接触的金属连接杆(8),左右两侧所述金属活动板(7)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金属连接杆(8)外部且与车体(1)相连接的复位弹簧(9),所述车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金属活动板(7)相接触且与车体(1)电连接的金属连接板(10),安装块(12)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金属连接杆(8)相接触的金属接触板(14),安装块(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同时与金属接触板(14)相连接的电池(13),安装块(12)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导向槽(17),安装块(12)的底部插接有延伸至安装块(12)内部的活动杆(18),活动杆(18)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导向槽(17)内部的导向块(19),活动杆(18)的外部套接有活动套筒(21),活动套筒(21)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活动套筒(21)内部的限位块(22),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套筒(21)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车体(1)内部的固定杆(23),活动套筒(21)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固定杆(23)外部且与安装块(12)相连接的拉力弹簧(24),安装块(12)的前侧开设有开口(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动滑板车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凹槽(11),左右两侧所述导向凹槽(11)槽内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开设在车体(1)内部的定位卡槽(5),所述车体(1)顶部的直径大于车体(1)底部的直径,开口(26)的宽度大于车体(1)底部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恩补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斯彼德微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