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丁专利>正文

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734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淀分离装置,尤其为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一侧外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侧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侧固定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固定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转轴一端贯穿装置本体一侧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缓流槽和缓流斜坡,打开第一电磁阀,能有效减缓污水进入沉淀池内的冲击力,防止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由于冲击力而再次飘起,从而影响沉淀分离的效果。沉淀分离的效果。沉淀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分离装置,具体为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显得重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与开发其他水源相比具有优势。首先城市污水数量巨大、稳定、不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条件的限制,并且可以再生利用。污水作为再生利用水源与污水的产生基础上可以同步发生,就是说只要城市污水产生,就有可靠的再生水源。同时,污水处理厂就是再生水源地,与城市再生水用户相对距离近供水方便。污水的再生利用规模灵活,既可集中在城市边缘建设大型再生水厂,也可以在各个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内建设小型再生水厂或一体化处理设备,其规模可大可小,因地制宜。现有的分离沉淀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3]1、现有的分离沉淀装置大都结构简单不具备缓流装置,将污水通入到沉淀池内时,注入沉淀池内中水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由于冲击力的作用会再次飘起,影响装置的沉淀分离效果。
[0004]2、现有的分离沉淀装置大都结构简单的,将污水直接排入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在排出,而污水中还存在大量悬浮杂质,不能很好的沉淀,沉淀分离效果差,实用性不强。
[0005]3、现有的分离沉淀装置往往需要很大的空间去处理,并且具有占地面大、不好管理、自动化程度不高、维护困难等缺点,后期对污泥的处理还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工作量大。
[0006]因此需要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一侧外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侧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侧固定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固定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转轴一端贯穿装置本体一侧内壁,所述第二转轴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分离过滤转盘,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固定设有缓流斜坡,所述缓流斜坡一侧设有缓流槽,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底部固定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一侧设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一侧墙壁表面固定开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腔一侧腔壁上固定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一侧池壁上固定开设有排泥口,所述排
泥口处固定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固定设有排泥泵。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刮板位置与分离过滤转盘位置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分离过滤转盘两侧均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一侧表面与分离过滤转盘一侧表面接触。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分离过滤转盘包括固定内环,所述固定内环外侧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外环,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与分离过滤转盘位置对应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缓流槽和缓流斜坡,打开第一电磁阀,将中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装置本体内部的缓流槽内,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中水从缓流槽内溢流出,并沿着缓流斜坡缓缓流向沉淀池内,能有效减缓污水进入沉淀池内的冲击力,防止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由于冲击力而再次飘起,从而影响沉淀分离的效果。
[0017]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分离过滤转盘、电机和刮板,随着水位不断上升,中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并通过分离过滤转盘的过滤分离将中水中的杂质进行滞留并沉淀在沉淀池底部,过滤后的中水通过溢流槽流出,并进入溢流腔内,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将经过沉淀分离后的中水通过出水口排出并投入使用或者进入下一工序,使用一段时间后,分离过滤转盘上的过滤网表面会堆积杂质,可转动,启动电机转动,电机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转动进一步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分离过滤转盘转动,进一步使分离过滤转盘两侧的刮板对分离过滤转盘两侧表面的杂质进行刮落清除,再使杂质沉降到沉淀池池底,再由排泥管排出即可,能有效过滤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提高沉淀分离的效果,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能对过滤网进行清理,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8]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排泥泵和排泥管,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并启动排泥泵将沉淀池的污泥通过排泥口和排泥管排出,再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行工作,能定期自动清理沉淀池底的污泥,无需人工清理,节约了清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分离过滤转盘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装置本体;2、进水口;3、皮带;4、第一皮带轮;5、电机;6、电机架;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二皮带轮;10、第一电磁阀;11、缓流斜坡;12、刮板;13、分离过滤转盘;14、溢流槽;15、溢流腔;16、第二电磁阀;17、出水口;18、排泥口;19、沉淀池;20、缓流槽;21、
排泥管;22、排泥泵;23、第三电磁阀;24、支撑杆;25、过滤网;26、固定外环;27、固定内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沉淀分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外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6),所述电机架(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所述第一皮带轮(4)上侧设有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所述第二皮带轮(9)上侧固定设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上固定设有第一电磁阀(10),所述第二转轴(8)一端贯穿装置本体(1)一侧内壁,所述第二转轴(8)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分离过滤转盘(13),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12),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固定设有缓流斜坡(11),所述缓流斜坡(11)一侧设有缓流槽(20),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底部固定设有沉淀池(19),所述沉淀池(19)一侧设有溢流腔(15),所述溢流腔(15)一侧墙壁表面固定开设有溢流槽(14),所述溢流腔(15)一侧腔壁上固定设有第二电磁阀(16),所述第二电磁阀(16)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丁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