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317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抗拉基布层、置于抗拉基布层一侧的涤棉外层、置于抗拉基布层另一侧的涤棉内层,所述涤棉外层与涤棉内层均由涤棉复合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抗拉基布层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的反面,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的正面,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均包括成圈以及与成圈交替分布的浮线,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依顺序循环分布,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抗拉透气、柔软舒适的针织布。柔软舒适的针织布。柔软舒适的针织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使用的纺织物品要求也不断提高,纺织物品单一性能要求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多性能的纺织物品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有针织布功能单一,具有透气性能的针织布的抗拉性不佳,容易断裂或者变形,影响面料使用,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抗拉透气、柔软舒适的针织布。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包括抗拉基布层、置于抗拉基布层一侧的涤棉外层、置于抗拉基布层另一侧的涤棉内层,所述涤棉外层与涤棉内层均由涤棉复合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抗拉基布层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的反面,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的正面,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均包括成圈以及与成圈交替分布的浮线,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依顺序循环分布。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抗拉基布层使针织布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增加针织布的使用寿命,通过涤棉外层、涤棉内层使针织布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涤棉外层与涤棉内层均由涤棉复合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保证针织布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拉基布层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的反面,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的正面,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均包括成圈以及与成圈交替分布的浮线,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依顺序循环分布,通过正反面成圈使抗拉基布层具有较高的线圈密度,通过此结构制造而成的面料不易被顶破。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位置相同,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位置相同且对应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浮线位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位置相同,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位置相同且对应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浮线位置,成圈和浮线间隔的正反面结构使面料外观形成均匀的条形凹凸状,可以使手感更加舒适,不易起球。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通过涤棉复合纱线一上一下的平纹组织编织而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通过涤棉复合纱线一上一下的平纹组织编织而成,使针织布编织紧密,进一步提高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的抗拉强度,增加涤棉
外层和涤棉内层的使用寿命。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棉复合纱线包括异形涤纶纤维、棉纤维、亲肤层、吸水层。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棉复合纱线包括异形涤纶纤维、棉纤维、亲肤层、吸水层,异形涤纶纤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棉纤维为天然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亲肤层采用菠萝纤维材质,吸水层采用Coo lmax纤维,且呈螺旋缠绕设置在亲肤层外表面,提高针织布的抗拉透气性能,进一步增加涤棉复合纱线的手感舒适性以及柔软性。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涤纶纤维呈十字型结构,所述棉纤维均匀分布与异形涤纶纤维形成圆形截面且与亲肤层紧密结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形涤纶纤维呈十字型结构,异形涤纶纤维通过喷丝板生产加工,棉纤维均匀分布与异形涤纶纤维形成圆形截面且与亲肤层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涤棉复合纱线的结构稳固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涤纶纤维的轴线处设有碳纤维加固丝。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形涤纶纤维的轴线处设置有碳纤维加固丝,通过碳纤维加固丝改善了纱线的抗拉强度,使其不易断裂,进一步提高针织布的抗拉性能,增加针织布的使用寿命。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抗拉基布层通过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规则编织而成,通过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编织编织成圈使抗拉基布层具有较高的线圈密度,进一步提高抗拉基布层的抗拉强度,增加针织布的使用寿命。
[0018]2、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通过涤棉复合纱线一上一下的平纹组织编织而成,使针织布编织紧密,进一步提高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的抗拉强度,增加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的使用寿命。
[0019]3、涤棉复合纱线通过异形涤纶纤维、碳纤维加固丝提高抗拉强度,通过棉纤维、亲肤层、吸水层提高涤棉复合纱线的吸水性、透气性,进一步提高针织布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针织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抗拉基布层实施例的编织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涤棉外层和涤棉内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涤棉复合纱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1、涤棉外层;2、抗拉基布层;3、涤棉内层;4、涤棉复合纱线;41、异形涤纶纤维;42、棉纤维;43、亲肤层;44、吸水层;45、碳纤维加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包括抗拉基布层2、置于抗拉基布层2一侧的涤棉外层1、置于抗拉基布层2另一侧的涤棉内层3,通过抗拉基布层2使针织布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增
加针织布的使用寿命,通过涤棉外层1、涤棉内层3使针织布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涤棉外层1与涤棉内层3均由涤棉复合纱线4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保证针织布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拉基布层2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2的反面,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2的正面,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均包括成圈以及与成圈交替分布的浮线,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依顺序循环分布,通过正反面成圈使抗拉基布层2具有较高的线圈密度,通过此结构制造而成的面料不易被顶破。
[0027]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位置相同,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位置相同且对应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浮线位置,成圈和浮线间隔的正反面结构使面料外观形成均匀的条形凹凸状,可以使手感更加舒适,不易起球。
[0028]涤棉外层1和涤棉内层3通过涤棉复合纱线4一上一下的平纹组织编织而成,使针织布编织紧密,进一步提高涤棉外层1和涤棉内层3的抗拉强度,增加涤棉外层1和涤棉内层3的使用寿命。
[0029]涤棉复合纱线4包括异形涤纶纤维41、棉纤维42、亲肤层43、吸水层44,异形涤纶纤维41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棉纤维42为天然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亲肤层43采用菠萝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拉基布层(2)、置于抗拉基布层(2)一侧的涤棉外层(1)、置于抗拉基布层(2)另一侧的涤棉内层(3),所述涤棉外层(1)与涤棉内层(3)均由涤棉复合纱线(4)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抗拉基布层(2)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2)的反面,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的成圈在抗拉基布层(2)的正面,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均包括成圈以及与成圈交替分布的浮线,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依顺序循环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生智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赞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