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包括地面和装饰面板,所述地面顶端设置有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一侧设置有内凹式踢脚,所述内凹式踢脚一端设置有复合型护角,所述复合型护角的高度小于mm,所述内凹式踢脚与装饰面板之间设置有墙面缝隙,所述内凹式踢脚内表面设置有凹槽,通过设置的复合型护角,避免缝隙内部滋生细菌以及微生物,从而腐蚀墙面导致墙面漆脱落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复合机护角的结构简单,适用性高,能够适用于弧形或者直角的墙体接面处,因此,能够直接解决弧形转角非封闭空间,彻底清除细菌,通过代替之前膨胀胶封堵做法,效果较其简单,不会二次施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墙面踢脚缝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某些医疗机构、无菌实验室、养老机构、教育机构、无尘车间、洁净场所等对高度耐磨、洁净抗菌、抗污染、健康环保、易清洁保养要求较高的场所地面材料除了需要满足平整光滑、无裂缝,不易积尘的基本要求外,室内墙地角还需全部为弧形结构设计,地脚和墙角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出现一个90
°
墙角,使细菌无处藏身,避免了清除不尽的死角。另一方面除了担心地脚和墙角处残留细菌,墙面1.5m以下位置也是细菌、病毒多为存在和容易被污染的地方,因此还会要求墙下1.5m范围内设置装饰面板。由于墙地脚采用弧形构造,面板无法直接落地,另外在墙转角处为了保护装饰面板被剐、蹭产生裂缝、沟壑而残留病菌等污染物,必须要在转角处设置阳角内凹式踢脚,一方面保护转角处装饰面板,另一方面加固装饰面板不脱落。但是装饰面板是有一定厚度的(大约10mm),普通内凹式踢脚安装后会存在内凹式踢脚、地面、装饰面板三者围堵的非全封闭空间,该空间会积累很多污染物且非常不易清洁。并且缝隙过大,也不满足精装要求。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通常做法为利用膨胀泡沫胶封堵抹平。但泡沫胶强度不高,暴露在外边长时间会被破坏,需要二次或多次封堵,不仅费事费时还不美观,这给业主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适应于该节点处的能有效解决残留病菌缝隙的内凹式踢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膨胀胶堵缝的耐久性不高,膨胀胶裸露于外界,经过多次碰撞、冲洗便会慢慢脱落,积累有害微生物,因此多数需要二次封堵,不仅浪费人力及材料,还会影响业主使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包括地面和装饰面板,所述地面顶端设置有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一侧设置有内凹式踢脚,所述内凹式踢脚一端设置有复合型护角,所述复合型护角的高度小于10mm,所述内凹式踢脚与装饰面板之间设置有墙面缝隙,所述内凹式踢脚内表面设置有凹槽。
[0005]优选的,所述复合型护角的材质为铁铝合金,所述复合型护角的长度于cm。
[0006]优选的,所述装饰面板下表面与地面上表面尺寸保持一致,所述装饰面板与地面之间通过粘胶进行粘接。
[0007]优选的,所述内凹式踢脚内部一侧与装饰面板外部一侧保持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复合型护角的形状通过施工现场需要可进行调整。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方法,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内凹式踢脚,能够有效地减少装饰面板与地面或者墙面之间产生的缝隙,同时,通过设置的内凹式踢脚,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利用内凹式踢脚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
[0011]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复合型护角,避免缝隙内部滋生细菌以及微生物,从而腐蚀墙面导致墙面漆脱落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复合机护角的结构简单,适用性高,能够适用于弧形或者直角的墙体接面处,因此,能够直接解决弧形转角非封闭空间,彻底清除细菌、病毒的“藏身之处”,通过代替之前膨胀胶封堵做法,效果较其简单,且效果更好,不会二次施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利用复合型护角的即时性,相对于以前,大大的提高了施工进度,同时,由于减少一道膨胀胶堵缝工序,可节省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的节点详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的整体效果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的改进前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的改进后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装饰面板;2、内凹式踢脚;3、墙面缝隙;4、地面;5、复合型护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包括地面4和装饰面板1,地面4顶端设置有装饰面板1,装饰面板1一侧设置有内凹式踢脚2,内凹式踢脚2一端设置有复合型护角5,复合型护角5的高度小于10mm,内凹式踢脚2与装饰面板1之间设置有墙面缝隙3,内凹式踢脚2内表面设置有凹槽,由于复合型护角5的结构简单,适用性高,能够适用于弧形或者直角的墙体接面处,因此,能够直接解决弧形转角非封闭空间,彻底清除细菌,通过代替之前膨胀胶封堵做法,效果较其简单,且效果更好,不会二次施工。
[0020]本技术中,优选的,复合型护角5的材质为铁铝合金,复合型护角5的长度于10cm,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型护角5的适用范围。
[0021]本技术中,优选的,装饰面板1下表面与地面4上表面尺寸保持一致,装饰面板1与地面4之间通过粘胶进行粘接,能够大大增加装饰面板1与地面4的粘合性。
[0022]本技术中,优选的,内凹式踢脚2内部一侧与装饰面板1外部一侧保持贴合,使装饰面板1与内凹式踢脚2之间的缝隙尽可能的减少。
[0023]本技术中,优选的,复合型护角5的形状通过施工现场需要可进行调整,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误差,可利用角磨机自行调节其高度,能更好满足现场,提高施工效果。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利用在地面4与装饰面板1间高度范围内,将内凹式踢脚2内侧局部加宽至贴紧竖向地面4,能够有效地减少装饰面板1与地面4与墙面缝隙3之间产生的缝隙,同时,通过设置的内凹式踢脚2,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4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利用内凹式踢脚2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通过设置的复合型护角5,避免缝隙内部滋生细菌以及微生物,从而腐蚀墙面导致墙面漆脱落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复合型护角5的结构简单,适用性高,能够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包括地面(4)和装饰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4)顶端设置有装饰面板(1),所述装饰面板(1)一侧设置有内凹式踢脚(2),所述内凹式踢脚(2)一端设置有复合型护角(5),所述复合型护角(5)的高度小于10mm,所述内凹式踢脚(2)与装饰面板(1)之间设置有墙面缝隙(3),所述内凹式踢脚(2)内表面设置有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面内凹式踢脚在转角处的缝隙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护角(5)的材质为铁铝合金,所述复合型护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丛利,吉柳彧,赵文杰,丁鲁波,张元会,孙庆鑫,赵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