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78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包括:输送线,所述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识别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识别组件,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以及检测组件,其位于所述检测工位;其中,所述输送线用于输送治具,所述治具内部装有至少两个工件,所述识别组件分别对位于识别工位的治具及每个工件进行识别,所述检测组件对位于检测工位的每个工件进行检测。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使得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


[0001]本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

技术介绍

[0002]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识别检测流水线来实现工件的高效识别及检测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工件的高效识别及检测的过程中,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识别检测流水线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3]现有的识别检测流水线对不同的零件进行识别时分为多个识别步骤进行识别,单个的识别步骤只能识别一种零件,效率低下,同时,现有的识别检测流水线只能对工件的单个部位进行检测,当需要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时,需要将工件多次转动以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或者分为多个检测步骤进行检测,效率低下。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其通过上识别模组对治具进行识别,通过下识别模组对每个工件进行识别,通过上检测组件及下下检测组件分别对每个工件的上下两端进行检测,使得识别

检测一体化紧密高效配合,大大提升了识别及检测效率,最终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包括:输送线,所述输送线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识别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
[0007]识别组件,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以及
[0008]检测组件,其位于所述检测工位;
[0009]其中,所述输送线用于输送治具,所述治具内部装有至少两个工件,所述识别组件分别对位于识别工位的治具及每个工件进行识别,所述检测组件对位于检测工位的每个工件进行检测。
[0010]优选的是,所述识别组件包括:上识别模组,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且所述上识别模组设于所述输送线的正上方;以及
[0011]下识别模组,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且所述下识别模组设于所述输送线的正下方;
[0012]其中,所述上识别模组对治具进行识别,所述下识别模组对治具内的每个工件进行识别。
[0013]优选的是,所述上识别模组包括:支撑架,其固接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以及
[0014]第一识别传感器,其沿Z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识别传感器固接于所述支撑架的表面;
[0015]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传感器用于对治具进行识别。
[0016]优选的是,所述下识别模组包括:第一输送模组,其沿Y轴方向设置;
[0017]第二输送模组,其沿X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模组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的活动部传动连接;以及
[0018]第二识别传感器,其沿Z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通过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输送模组的活动部传动连接;
[0019]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模组驱动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输送模组驱动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对每个工件分别进行识别。
[0020]优选的是,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三输送模组,其沿Y轴方向设置;
[0021]承托座,其与所述第三输送模组的活动部传动连接;
[0022]上检测模组,其通过固定板固接于所述承托座的表面;以及
[0023]下检测模组,其固接于所述承托座的表面,且所述下检测模组与所述上检测模组沿Z轴方向对称设置;
[0024]其中,所述第三输送模组驱动所述上检测模组及所述下检测模组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0025]优选的是,所述上检测模组包括:至少两组位置微调单元及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
[0026]每组所述位置微调单元均可活动的设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且两所述位置微调单元对称设置;
[0027]每个所述检测传感器均设于相应一组所述位置微调单元的表面,且两所述检测传感器对称设置。
[0028]优选的是,所述位置微调单元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及第三调节板;
[0029]所述第二调节板可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板表面,所述第三调节板可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板表面。
[0030]优选的是,所述承托座的表面设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相螺接;
[0031]所述第一调节板的表面设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二调节板相螺接;
[0032]所述第二调节板的表面设有第三调节螺栓,所述第三调节螺栓沿Z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三调节板相螺接。
[003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上识别模组对治具进行识别,通过下识别模组对每个工件进行识别,通过上检测组件及下下检测组件分别对每个工件的上下两端进行检测,使得识别

检测一体化紧密高效配合,大大提升了识别及检测效率,最终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
[003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
[0036]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的三维结构视图;
[0037]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中引导定位车道的正视图;
[0038]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中下识别模组的三维结构视图;
[0039]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中检测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0040]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中位置微调单元的三维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43]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线(11),所述输送线(11)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识别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识别组件(12),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以及检测组件(13),其位于所述检测工位;其中,所述输送线(11)用于输送治具,所述治具内部装有至少两个工件,所述识别组件(12)分别对位于识别工位的治具及每个工件进行识别,所述检测组件(13)对位于检测工位的每个工件进行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组件(12)包括:上识别模组(121),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且所述上识别模组(121)设于所述输送线(11)的正上方;以及下识别模组(122),其位于所述识别工位,且所述下识别模组(122)设于所述输送线(11)的正下方;其中,所述上识别模组(121)对治具进行识别,所述下识别模组(122)对治具内的每个工件进行识别。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识别模组(121)包括:支撑架(1211),其固接于所述输送线(11)的上方;以及第一识别传感器(1212),其沿Z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识别传感器(1212)固接于所述支撑架(1211)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传感器(1212)用于对治具进行识别。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识别模组(122)包括:第一输送模组(1221),其沿Y轴方向设置;第二输送模组(1222),其沿X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模组(1222)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1221)的活动部传动连接;以及第二识别传感器(1224),其沿Z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1224)通过连接座(1223)与所述第二输送模组(1222)的活动部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模组(1221)驱动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1224)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输送模组(1222)驱动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1224)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二识别传感器(1224)对每个工件分别进行识别。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缪磊徐振光侍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