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8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属于水处理药液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制备罐和支撑柱,支撑柱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制备罐底部的左右两侧,制备罐的底部中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制备罐的顶部中端开设有进料口,制备罐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根散药内管,且若干根散药内管的顶部均与进料口连通设置,每根散药内管左右两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内槽,每个内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旋转叶扇,旋转叶扇的一侧均设置有两根扰动杆。该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可提高药液与设备内部的水的混合速率,同时,通过对出料口进行重新设计,可使得出料口在排液时不会堵塞,且可将药渣进行单独收集,使得液体和渣屑有效分离,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药液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中,消毒药液的合理应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该种消毒药液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制备,但是,现有的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只是单一的通过进料口将药液注入到制备设备内,而由于制备设备内原有存在的水具有一定的量和一定的深度,而只是通过单一的进料口将药液注入到设备内,明显会降低药液与水混合的速率,同时,现有的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在排水时,水内的药渣易将出料管堵塞,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0004]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0005]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包括制备罐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制备罐底部的左右两侧;
[0006]所述制备罐的底部中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制备罐的顶部中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制备罐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根散药内管,且若干根所述散药内管的顶部均与进料口连通设置,每根所述散药内管左右两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内槽,每个所述内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旋转叶扇,所述旋转叶扇的一侧均设置有两根扰动杆,所述内槽远离旋转叶扇的一侧均连通设置有通口,所述出料管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盛装框。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设置,且滤网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延伸至盛装框内。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口远离内槽的一端贯穿至散药内管内部,且通口均呈倾斜状设置。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槽均为从上至下等距排布设置,且旋转叶扇的驱动装置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药内管的数量为三根,且三根所述散药内管为左、中、右排布设置,并且左端所述散药内管和右端所述散药内管均为弯折状设置,而中端所述散药内管为竖直状设置,同时每根所述散药内管的底部均为封闭设置。
[0011]有益效果:
[0012](1)该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提高药液与设备内部的水的混合速率,同时,通过对出料口进行重新设计,可使得出料口在排液时
不会堵塞,且可将药渣进行单独收集,使得液体和渣屑有效分离,实用性强。
[0013](2)该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之优点在于:通过散药内管、内槽、旋转叶扇、扰动杆和通口的配合使用,且由于左端散药内管和右端散药内管均为弯折状设置,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进料口注入的药液可分别流向至三根散药内管内,而流入到散药内管内的药液又可通过通口流入到内槽内,使得药液散发至制备罐内,与此同时,通过旋转叶扇的转动可实时带动扰动杆旋转,进而加速药液散发至制备罐内而与罐内的水混合。
[0014](3)其次:通过滤网和盛装框的配合使用,且由于滤网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设置,并且由于滤网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延伸至盛装框内,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在通过出料管排料时,与水混合的药液可通过滤网过滤后被排出,而产生的药渣,可借助滤网的弧面,并通过在滤网表面流动的水使其冲入到盛装框内,使得药渣不会随水被排出,使得液体和渣屑有效分离,而后,待水排完后,将盛装框取出,并将药渣倒掉处理即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散药内管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出料管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1

4中:1

制备罐;101

散药内管;1011

内槽;1012

旋转叶扇;1013

扰动杆;1014

通口;2

支撑柱;3

出料管;301

滤网;302

盛装框;4

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
[0021]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包括制备罐1和支撑柱2,支撑柱2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制备罐1底部的左右两侧,制备罐1的底部中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3,制备罐1的顶部中端开设有进料口4,制备罐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根散药内管101,且若干根散药内管101的顶部均与进料口4连通设置,每根散药内管101左右两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内槽1011,每个内槽101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旋转叶扇1012,旋转叶扇1012的一侧均设置有两根扰动杆1013,内槽1011远离旋转叶扇1012的一侧均连通设置有通口1014,出料管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301,滤网3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盛装框302。
[0023]进一步的,滤网301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设置,且滤网301的左右两侧底端均延伸至盛装框302内,在通过出料管3排料时,与水混合的药液可通过滤网301过滤后被排出,而产生的药渣,可借助滤网301的弧面,并通过在滤网301表面流动的水使其冲入到盛装框302内,使得药渣不会随水被排出,使得液体和渣屑有效分离,而后,待水排完后,将盛装框302取出,并将药渣倒掉处理即可,通口1014远离内槽1011的一端贯穿至散药内管101内部,且通口1014均呈倾斜状设置,使得流入到散药内管101内的药液,若溢满至通口1014以上,则会通过通口1014流入到内槽1011内,而由于通口1014均呈倾斜状设置,使得制备罐1内的水无法反噬至散药内管101内,使得制备罐1内的水可被通口1014进行阻挡,以免其反噬至散药内管101内而与散药内管101内的药液接触,内槽1011均为从上至下等距排布设置,且旋
转叶扇1012的驱动装置均与外部电源连接,这使得散药内管101内的药液可从不同的高度在散药内管101表面散发出,进而使得药液可在不同的高度与制备罐1内的水混合,散药内管101的数量为三根,且三根散药内管101为左、中、右排布设置,并且左端散药内管101和右端散药内管101均为弯折状设置,而中端散药内管101为竖直状设置,同时每根散药内管101的底部均为封闭设置,通过左端散药内管101和右端散药内管101均为弯折状的设置,可扩大左端的散药内管101和右端散药内管101之间与中端的散药内管101的间距,使得中端的散药内管101内的药液可在更大的面积内扩散,而通过每根散药内管101的底部均为封闭的设置,可使得药液无法通过散药内管101的底部流出,而只能通过从上至下等距排布开设的槽1011排出。
[0024]工作原理:
[0025]在使用本技术时,将药液通过进料口4排入到制备罐1内,而当药液进入到进料口4内时,其会流入到散药内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药液制备设备,包括制备罐(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制备罐(1)底部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罐(1)的底部中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3),所述制备罐(1)的顶部中端开设有进料口(4),所述制备罐(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根散药内管(101),且若干根所述散药内管(101)的顶部均与进料口(4)连通设置,每根所述散药内管(101)左右两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内槽(1011),每个所述内槽(101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旋转叶扇(1012),所述旋转叶扇(1012)的一侧均设置有两根扰动杆(1013),所述内槽(1011)远离旋转叶扇(1012)的一侧均连通设置有通口(1014),所述出料管(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301),所述滤网(3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盛装框(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药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炜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