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条件下螟虫卵寄生性天敌羽化及收集等相关研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包括饲养组件、收集组件和布罩,通过在天窗上设置防虫网,防止羽化的寄生蜂逃跑,进而避免造成损失,从而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同时,通过防虫网,能够避免外界昆虫对饲养的卵寄生性天敌造成伤害,进而提高饲养的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成功率,通过在饲养罐内设置湿润滤纸,能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进而保证饲养的卵寄生性天敌的正常发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寄生蜂饲养的健康状况,通过使用该收集装置,能及时有效快速简便的收集初羽化的卵寄生性天敌,以获得大量羽化时间整齐一致的卵寄生蜂。寄生蜂。寄生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条件下螟虫卵寄生性天敌羽化及收集等相关研究
,具体说是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水稻螟虫的防治措施仍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而随着各类化学药剂的使用,螟虫对各类药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显著降低。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一步减少越冬代虫源和严重为害世代的虫源,近年来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螟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被普遍应用推广,寄生蜂是稻田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能调节水稻害虫种群动态,并对害虫的危害起持续控制作用,因此,对稻田螟虫寄生蜂的种类和自然寄生情况的调查研究就尤为重要了,但是,如何高效快速的收集螟虫卵的寄生性天敌是生物防治的难点,被寄生的螟虫卵存在单寄生和重寄生现象,卵寄生性天敌的发育和羽化时间存在差异,并且卵寄生性天敌的个体较小,不易捕捉。因此,及时的快速的有效的收集卵寄生性天敌是鉴定稻田螟虫卵寄生蜂的种类和自然寄生情况的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0003]有鉴于此,本使用新型提供了针对现有螟虫卵寄生性天敌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其主要优点是:可及时有效快速简便的收集初羽化的卵寄生性天敌;以获得大量羽化时间整齐一致的卵寄生蜂的收集装置;能够提高饲养的成活率,以及提高收集寄生蜂的成功率;使用可靠,不会对寄生蜂造成伤害,为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收集效率高,能快速实现收集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包括饲养组件、收集组件和布罩,所述饲养组件顶部中心套接有收集组件,所述饲养组件上覆盖包裹有布罩。
[0006]其中,所述饲养组件包括饲养罐、套接管口和防虫网。所述饲养罐为透明的两端封闭的空心柱体结构,所述饲养罐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固定有套接管口;所述套接管口为中空柱体结构,且所述套接管口内部通过通孔与饲养罐内部贯通;所述收集组件套设在套接管口上。所述饲养罐的一侧开设有天窗,所述天窗上覆盖有防虫网,所述饲养罐底端内壁设有滤纸。通过使用透明的饲养罐,使饲养罐透光良好,通过在饲养罐的上开设天窗,使饲养罐透气良好,通过使用湿润的滤纸,使饲养罐保持湿度,通过保证饲养罐的透光性、透气性以及湿度,使饲养组件能够为卵寄生性天敌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而使卵寄生性天敌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羽化,提高该饲养组件饲养被寄生的螟虫卵的成活率,同时,给卵寄生性天敌提供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羽化的舒适环境,提高羽化的寄生蜂健康状况,从而
提高收集的寄生蜂活力更强,为收集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样本,通过在天窗上设置防虫网,防止羽化的寄生蜂逃跑,进而避免造成损失,从而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同时,通过防虫网,能够避免外界昆虫对饲养的卵寄生性天敌造成伤害,进而进一步提高饲养的成活率,通过在饲养罐内设置湿润滤纸,能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进而保证饲养的卵寄生性天敌的正常发育;
[0007]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管和盖塞,所述收集管为透明的塑料圆柱管,且所述收集管的顶端封闭,所述收集管底部设有开口,所述收集管通过底部开口套设在套接管口上,且收集管内部通过套接管口与饲养罐内部贯通,所述收集管靠近底部的外侧壁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远离收集管的一端系有盖塞,所述盖塞的截面大小与收集管底部开口截面大小相适配,通过将收集管设置为透明结构,使收集管透光性良好,进而能保持收集管内光线充足,使羽化的寄生蜂顺利进入收集管内,通过设置套接管口,使收集管与饲养罐的连接贯通,为收集寄生蜂提供便利,同时,也避免收集管与饲养罐对接不严密,造成寄生蜂的逃走,同时,也方便更换收集组件,进一步提高收集寄生蜂的效率,通过设置盖塞,方便对收集后的寄生蜂进行转运,通过使用连接线将收集管和盖塞连接,避免盖塞丢失,同时,也方便在收集寄生蜂后,迅速用盖塞将收集管堵住;
[0008]所述布罩为圆柱型结构,且所述布罩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布罩通过底部开口套设在饲养罐上,且所述布罩完全覆盖包裹饲养罐,所述布罩顶部中心开设有圆孔,套接管口贯穿圆孔,通过使用布罩将饲养罐罩住,使饲养罐内光线变暗,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羽化的寄生蜂会向没有布罩覆盖的装置迁移,为快速高效的收集到寄生蜂提供便利,从而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同时,通过利用光线使羽化的寄生蜂进行迁移,避免了对寄生蜂造成伤害,对寄生蜂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同时,通过保护寄生蜂不被驱动伤害,减少后期筛选的麻烦,提高收集后研究工作的效率,通过将布罩设置为黑色的,进一步降低饲养罐内的亮度,进而使羽化后的寄生蜂能更加完全的以及快速的进行迁移。
[0009]优选的,饲养罐的高为4.0cm,饲养罐上端直径为6.8cm,饲养罐的下端直径为5.5cm,通过固定尺寸的饲养罐,方便控制饲养密度,从而使螟虫卵寄生性天敌的饲养更加科学规范。
[0010]优选的,天窗的长度为3.5cm,天窗的宽度为2.5cm,防虫网的尺寸大小与天窗的尺寸大小相适配,防虫网的筛孔尺寸为60目,通过设置固定尺寸的天窗,使天窗与饲养罐之间的比列更加协调,能够更加科学的为饲养罐内提供充足的空气,通过将防虫网的尺寸设置为60目,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透气性,同时,也能够防止寄生蜂飞出。
[0011]优选的,套接管口的高度为1.5cm,套接管口横截面的直径为0.6cm,套接管口截面直径的大小与通孔截面直径的大小相适配,通过将套接管口的直径设置为0.6cm,能够更好的控制寄生蜂的迁移。
[0012]优选的,收集管横截面的直径为0.8cm,收集管的高度为5.0cm,通过控制收集管的高度以及直径,使收集管能够以套接管口配合的更加紧密以及能够更好的为寄生蜂提供充足的转运空间。
[0013]优选的,布罩的横截面直径为7.0cm,布罩的高度为4.0cm,圆孔的直径为1.0c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通过使用透明的饲
养罐,使饲养罐透光良好,通过在饲养罐的上开设天窗,使饲养罐透气良好,通过保证饲养罐的透光性以及透气性,使饲养组件能够为卵寄生性天敌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而使卵寄生性天敌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羽化,该饲养组件提高饲养螟虫卵寄生性天敌的成活率,从而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成功率,同时,通过使卵寄生性天敌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羽化,提高羽化的寄生蜂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收集的寄生蜂活力更强,为收集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样本,从而提高该收集装置的使用效果,通过在天窗上设置防虫网,防止羽化的寄生蜂逃逸,进而避免造成损失,从而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同时,通过防虫网,能够避免外界昆虫对饲养的卵寄生性天敌造成伤害,进而进一步提高饲养的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收集装置使用的成功率,通过在饲养罐内设置湿润滤纸,能保持饲养环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螟虫卵寄生性天敌室内收集装置,包括饲养组件(1)、收集组件(2)和布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组件(1)顶部中心套接有收集组件(2),所述饲养组件(1)上覆盖包裹有布罩(3);其中,所述饲养组件(1)包括饲养罐(101)、套接管口(104)和防虫网(105),所述饲养罐(101)为透明的两端封闭的空心柱体结构,所述饲养罐(10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2),所述通孔(102)固定有套接管口(104),所述套接管口(104)为中空柱体结构,且所述套接管口(104)内部通过通孔(102)与饲养罐(101)内部贯通,所述收集组件(2)套设在套接管口(104)上,所述饲养罐(101)的一侧开设有天窗(103),所述天窗(103)上覆盖有防虫网(105),所述饲养罐(101)底端内壁设有滤纸(106);所述收集组件(2)包括收集管(201)和盖塞(203),所述收集管(201)为透明的塑料圆柱管,且所述收集管(201)的顶端封闭,所述收集管(201)底部设有开口,所述收集管(201)通过底部开口套设在套接管口(104)上,且收集管(201)内部通过套接管口(104)与饲养罐(101)内部贯通,所述收集管(201)靠近底部的外侧壁连接有连接线(202),所述连接线(202)远离收集管(201)的一端系有盖塞(203),所述盖塞(203)的截面大小与收集管(201)底部开口截面大小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娟,谢家廉,徐志,张姝,杨芳,吴晗霖,姬红丽,彭云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