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摩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448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电子水泵,电子水泵与散热器、发动机的缸体水套连通;节温器,节温器与发动机的缸盖水套连通,且所述节温器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电子水泵;其中,散热器、电子水泵和节温器均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由此,通过使用电子水泵代替机械水泵,并将散热器、电子水泵和节温器均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降低冷却系统中各管路的布置难度,从而可以缩小发动机的尺寸大小,进而可以减少发动机在摩托车上占用的空间大小。发动机在摩托车上占用的空间大小。发动机在摩托车上占用的空间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的发动机可以为摩托车提供动力,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的排量可以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的功率,同时也会增加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可以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冷却,冷却系统可以避免摩托车发动机过热,从而可以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也可以保证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
[0003]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冷却系统中均使用机械水泵,机械水泵可以由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进行驱动,机械水泵与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可以按照一定的转速比耦合连接。由于机械水泵与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连接时需要在摩托车的曲轴箱上设置开口,机械水泵和节温器的布置位置会受到限制,会提高冷却系统中各管路的布置难度,从而造成发动机的体积过大,进而会导致发动机在摩托车上占用的空间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该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可以降低冷却系统中各管路的布置难度,从而可以缩小发动机的尺寸大小,进而可以减少发动机在摩托车上占用的空间大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与所述摩托车的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电子水泵与所述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水套连通;节温器,所述节温器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水套连通,且所述节温器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电子水泵;其中,所述散热器、所述电子水泵和所述节温器均设于所述发动机的同一侧。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节温器通过小循环管路与所述电子水泵连通,所述节温器通过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子水泵通过散热器出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电子水泵通过缸体进水管与所述缸体水套连通。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节温器通过缸盖出水管与所述缸盖水套连通;所述缸盖水套包括左缸盖水套和右缸盖水套,所述缸盖出水管包括第一缸盖出水管和第二缸盖出水管,所述节温器通过所述第一缸盖出水管与所述左缸盖水套连通,所述节温器通过所述第二缸盖出水管与所述右缸盖水套连通,所述第一缸盖出水管的中心与所述节温器的中心轴线间夹角为β,满足关系式:25
°
≤β≤35
°
,所述第二缸盖出水管的中心与所述节温器的中心轴线间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30
°
≤α≤40
°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子水泵设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且所述电子水泵的驱动电机轴线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平行。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节温器设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且所述节温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平行。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设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在所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间隔开。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子风扇,所述电子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平行,以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散热器设有压力阀盖和/或排气管。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16]根据本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使用电子水泵代替机械水泵,并将散热器、电子水泵和节温器均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降低冷却系统中各管路的布置难度,从而可以缩小发动机的尺寸大小,进而可以减少发动机在摩托车上占用的空间大小。
[001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摩托车。
[00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9]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0020]所述摩托车与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系统安装于发动机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系统安装于发动机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系统的方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发动机100;冷却系统200;
[0030]散热器1;第一散热器11;第二散热器12;
[0031]电子水泵2;
[0032]节温器3;节温器本体31;
[0033]小循环管路41;散热器出水管42;缸体进水管43;缸盖出水管44;散热器进水管45;第一缸盖出水管46;第二缸盖出水管47;
[0034]缸体水套51;缸盖水套52;缸盖垫片53;缸体进水口54;缸盖出水口55;左缸盖水套56;右缸盖水套57;
[0035]电子风扇6;压力阀盖7;排气管8。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8]如图1

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100的冷却系统200包括:散热器1、电子水泵2和节温器3。电子水泵2与摩托车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子水泵2工作,优选地,控制器可以为摩托车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水泵2与ECU之间通信连接,且电子水泵2与散热器1、发动机100的缸体水套51连通,节温器3与发动机100的缸盖水套52连通,且所述节温器3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器1和所述电子水泵2;其中,散热器1、电子水泵2和节温器3均设于发动机100的同一侧。
[0039]其中,摩托车发动机100可以为水平对置发动机100,摩托车发动机100可以设置有多个气缸,在摩托车发动机100的宽度方向上,多个气缸可以分别设置在摩托车发动机100的两侧,且摩托车发动机100两侧的气缸数量一致,摩托车发动机100的宽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例如,如图1所示,当摩托车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电子水泵(2),所述电子水泵(2)与所述摩托车的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电子水泵(2)与所述散热器(1)、所述发动机(100)的缸体水套(51)连通;节温器(3),所述节温器(3)与所述发动机(100)的缸盖水套(52)连通,且所述节温器(3)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器(1)和所述电子水泵(2);其中,所述散热器(1)、所述电子水泵(2)和所述节温器(3)均设于所述发动机(100)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3)通过小循环管路(41)与所述电子水泵(2)连通,所述节温器(3)通过散热器进水管(45)与所述散热器(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2)通过散热器出水管(42)与所述散热器(1)连通,所述电子水泵(2)通过缸体进水管(43)与所述缸体水套(5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3)通过缸盖出水管(44)与所述缸盖水套(52)连通;所述缸盖水套(52)包括左缸盖水套(56)和右缸盖水套(57),所述缸盖出水管(44)包括第一缸盖出水管(46)和第二缸盖出水管(47),所述节温器(3)通过所述第一缸盖出水管(46)与所述左缸盖水套(56)连通,所述节温器(3)通过所述第二缸盖出水管(47)与所述右缸盖水套(57)连通,所述第一缸盖出水管(46)的中心与所述节温器(3)的中心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鹏程刘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