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通风管的中部被缺口截断为两段,缺口内活动固定有处理结构,通过设置的处理结构,使用者在操作时,当气体从进风口进入,通过进风口的集束效果,提高介质的流速,通过水池,与水池内部的液体反应,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和有害元素,之后通过出气管冒出,再进入输送管中,通过由于输送管的结构特点,气体需要通过上下两组输送管中的活性炭板,进入通风管的另一端,达到对其中的气体处理的效果,由于其中设置有的多种除杂结构,使用者可以针对气体中的杂质,在水池中加入合适的液体,而活性炭板亦可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提高使用效果,扩大使用范围。扩大使用范围。扩大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输送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保设备是指用于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而由生产单位或建筑安装单位制造和建造出来的机械产品、构筑物及系统,同时,环保设备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机械加工产品,环保设备还应包括输送含污染物流体物质的动力设备,如水泵、风机、输送机等,同时还包括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的监测控制仪表仪器。
[0003]在中国专利CN201920408316.2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废气处理装置,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废气处理管道依次设置有净化处理层、光化学除臭层和喷淋洗涤层,其清洗处理的效果更加,净化废气更加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在出风口对应一侧的废气处理管道下表面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阀,通过排水阀将污水排出,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大大减少了对处理设备内部的拆洗及维护频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现有废气处理结构大多是采用药液喷淋的方式,这需要对药液加以高压,从喷嘴中雾状喷出,而且废气在和药液滴接触过程中,无法实现完全接触反应,存在一些未被处理的废气与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出风口的情况,对之后的使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喷淋式,无法全面覆盖废气,进而造成不能完全处理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中部被缺口截断为两段,所述缺口内活动固定有处理结构,所述通风管的截断面上下两端均向内开设有T 型槽,所述通风管的断面和处理结构的两端侧面均固定有防水胶圈,所述处理结构中包括处理管、操作面板和进风口,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于处理管的侧壁,所述进风口设置于处理管的一侧中部,所述进风口上下两端均固定有T型块,所述进风口向处理管内部延伸,所述进风口的末端与水池的中部连通,所述水池的两端与处理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池的一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输送管连通。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管由上而下设置有两组,且底端所述输送管与处理管的管口结构连通,顶端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每组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均与活性炭板连接固定,上下两组所述输送管的设置方向相反,且底端所述输送管与处理管的底端侧壁之间设置有多组活性炭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紫外线灯管,且所述水池和输送管均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紫外线灯管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口为外大内小的梯形结构,且所述进风口的前端设置有筛网。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口和出气管的外侧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管的外侧设置有把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处理结构,使用者可以在任一截通风管截出缺口,再开设T型槽,通过T型块与T型槽之间的卡设效果,将处理结构与通风管进行固定,达到快速固定的效果,其中的防水胶圈可以提高内部的密闭性和外侧的防水性能,避免造成干扰和影响,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把手结构将处理结构从通风管中拖出,对其内部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操作,加快工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处理结构,使用者在操作时,当气体从进风口进入,通过进风口的集束效果,提高介质的流速,通过水池,与水池内部的液体反应,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和有害元素,之后通过出气管冒出,再进入输送管中,通过由于输送管的结构特点,气体需要通过上下两组输送管中的活性炭板,进入底部,再次通过两组活性炭板,最后从管道的出口逸出,进入通风管的另一端,达到对其中的气体处理的效果,由于其中设置有的多种除杂结构,使用者可以针对气体中的杂质,在水池中加入合适的液体,而活性炭板亦可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提高使用效果,扩大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处理结构的示意图。
[0018]其中:1、通风管;11、缺口;12、T型槽;13、防水胶圈;2、处理结构; 21、处理管;22、操作面板;23、把手;24、输送管;241、活性炭板;25、T 型块;26、进风口;261、筛网;27、电磁阀;28、水池;281、出气管;29、紫外线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1,通风管1的中部被缺口11截断为两段,缺口11内活动固定有处理结构2。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风管1的截断面上下两端均向内开设有T型槽12,通风管1的断
面和处理结构2的两端侧面均固定有防水胶圈13。
[0023]防水胶圈13可以提高结构外侧的防水性能和内部的密闭性能。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结构2中包括处理管21、操作面板22和进风口26,操作面板22设置于处理管21的侧壁,进风口26设置于处理管21的一侧中部,进风口26上下两端均固定有T型块25,进风口26向处理管21内部延伸,进风口26的末端与水池28的中部连通,水池28的两端与处理管21的侧壁固定连接,水池28的一端设置有出气管281,出气管281与输送管24连通。
[0025]通过设置的处理结构2,使用者可以在任一截通风管1截出缺口11,再开设T型槽12,通过T型块25与T型槽12之间的卡设效果,将处理结构2与通风管1进行固定,达到快速固定的效果,其中的防水胶圈13可以提高内部的密闭性和外侧的防水性能,避免造成干扰和影响,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把手23结构将处理结构2从通风管1中拖出,对其内部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操作,加快工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管24由上而下设置有两组,且底端输送管24与处理管21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的中部被缺口(11)截断为两段,所述缺口(11)内活动固定有处理结构(2),所述通风管(1)的截断面上下两端均向内开设有T型槽(12),所述通风管(1)的断面和处理结构(2)的两端侧面均固定有防水胶圈(13),所述处理结构(2)中包括处理管(21)、操作面板(22)和进风口(26),所述操作面板(22)设置于处理管(21)的侧壁,所述进风口(26)设置于处理管(21)的一侧中部,所述进风口(26)上下两端均固定有T型块(25),所述进风口(26)向处理管(21)内部延伸,所述进风口(26)的末端与水池(28)的中部连通,所述水池(28)的两端与处理管(2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池(28)的一端设置有出气管(281),所述出气管(281)与输送管(2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设备的废气处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24)由上而下设置有两组,且底端所述输送管(24)与处理管(21)的管口结构连通,顶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峰,黄春峰,吕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润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