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79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切换机构,包括一本体组件,本体组件具有一空腔体以及贯通空腔体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出水端上盖设有出水组件,出水组件包括多组出水口,空腔体内设置有一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具有两组推杆单元,两推杆单元切换出水口、形成至少三种出水模式,其中一推杆单元正向切换出水模式,另一推杆单元反向切换出水模式,实现一个推杆单元切换下一出水模式、另一推杆单元切换上一出水模式的功能,使用户可以不需要跨越多个中间档位才能切换到所需的功能档位,切换感受和体验良好。切换感受和体验良好。切换感受和体验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切换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多功能花洒已是很常规可见的卫浴产品,而现有的多功能按键切换机构基本是采用一键来按压,用户有时需要切换很多次,才能切换到用户想要的那个档位功能,多功能切换涉及到中间跨度多个档位,影响手感和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切换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双切换机构,包括一本体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具有一空腔体以及贯通所述空腔体的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出水端上盖设有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多组出水口,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一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具有两组推杆单元,两推杆单元切换所述出水口、形成至少三种出水模式,其中一推杆单元正向切换所述出水模式,另一推杆单元反向切换所述出水模式。
[0006]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包括三组,所述出水模式包括至少三种出水模式,推动其中一推杆单元以依序切换第一种出水模式、第二种出水模式和第三种出水模式,推动另一推杆单元以反向切换第三种出水模式、第二种出水模式和第一种出水模式。
[0007]优选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定座、贯设于所述固定座下方的切换盘、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且与所述切换盘相连接的切换齿,所述切换齿靠近所述进水端一侧设置有两所述推杆单元,分别推动两所述推杆单元而使所述切换齿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切换所述出水模式。
[0008]优选的,所述切换齿具有一圆形盘、环形开设于所述圆形盘周圈的多个齿位、设于两齿位之间的槽位、以及开设于所述圆形盘中心的定位孔,所述切换盘向上凸设一定位凸,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定位凸相对应的穿孔,所述定位凸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定位孔相定位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穿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轨,所述导向轨靠近所述穿孔一侧开设有让位槽,两所述推杆单元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轨、并通过所述让位槽推动所述齿位、以使所述切换齿正向和反向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推杆单元包括一切换杆、以及容置于所述导向轨内的第一弹簧,所述切换杆抵顶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切换杆上开设与所述让位槽相对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连接有一棘爪、以及与所述棘爪相顶置的弹性件,所述切换杆带动所述棘爪推动所述齿位转动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棘爪复位、所述第一弹簧使所述切换杆复位。
[0011]优选的,所述穿孔远离所述进水端一侧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容置有一可活动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凸出容置于所述槽位、使所述切换齿定位不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内的第二弹簧、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珠,所述弹珠受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凸出容置于所述槽位、或受所述齿位抵顶而脱离所述槽位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切换盘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口,所述推杆单元推动所述切换齿转动、所述切换盘随所述切换齿转动、使至少其中一所述过水口与至少其中一所述出水口相贯通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出水组件包括面盖、以及设于所述面盖上的分水体,所述面盖上开设有多组所述出水口、设于中间的起泡器、以及将多组出水口相分离的分隔壁,所述分水体上开设有与多组出水口相对应的多个过流口,至少其中一过水口与其中一过流口相对应贯通、以使至少其中一所述过水口与至少其中一所述出水口相贯通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在所述切换机构上设置两按键用于功能切换,实现一个按键切换下一出水模式、另一按键切换上一出水模式的功能,使用户可以不需要跨越多个中间档位才能切换到所需的功能档位,切换感受和体验良好。
[0017]2)、通过在所述切换组件上设置两推杆单元,并将按键盖设在推杆单元上以按压推动推杆单元,其结构简单、操作流畅、方便快捷且实用,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
[0018]3)、通过在推杆单元上设置棘爪和弹性件,使得切换杆在推动切换齿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大面积推动切换齿、使切换齿转动流畅,增加切换感受和体验。
[0019]4)、通过设置一定位单元,使得切换齿在切换到所需位置时,可以准确地定位、而不会无限转动乱动,使档位和出水模式切换准确无误,保证用户使用体验良好。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轴测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主视剖面图一。
[0024]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主视剖面图二。
[0025]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俯视剖面图一。
[0026]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俯视剖面图二。
[0027]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切换齿的结构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切换机构的固定座的结构图。
[0029]图中标号:
[0030]1、本体组件;11、本体;12、水道;121、进水处;122、出水处;
[0031]2、出水组件;21、面盖;211、第一组出水口;212、第二组出水口;213、起泡器;214、安装孔;22、分水体;221、过流口;222、让位孔;
[0032]3、切换组件;31、固定座;311、穿孔;312、进水位;313、导向轨;314、定位槽;32、切换盘;321、定位凸;322、过水口;33、切换齿;331、圆形盘;332、齿位;333、槽位;334、定位孔;
34、切换杆;35、第一弹簧;36、棘爪;37、弹性件;38、第二弹簧;39、弹珠;
[0033]4、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参考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中一较佳的实施例一种双切换机构,包括一本体组件1,所述本体组件1具有一空腔体以及贯通所述空腔体的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出水端上盖设有出水组件2,所述出水组件2包括多组出水口,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一切换组件3,所述切换组件3具有两组推杆单元,两所述推杆单元上盖接有两按键4,两按键4切换所述出水口、形成至少三种出水模式,其中一按键4正向切换所述出水模式,另一按键4反向切换所述出水模式;水流从所述进水端进入所述空腔体、经由所述切换组件3切换出水模式、再从确定的出水口流出。
[0036]所述本体组件1包括具有空腔体的本体1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切换机构,包括一本体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具有一空腔体以及贯通所述空腔体的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出水端上盖设有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多组出水口,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一切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具有两组推杆单元,两推杆单元切换所述出水口、形成至少三种出水模式,其中一推杆单元正向切换所述出水模式,另一推杆单元反向切换所述出水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包括三组,所述出水模式包括至少三种出水模式,推动其中一推杆单元以依序切换第一种出水模式、第二种出水模式和第三种出水模式,推动另一推杆单元以反向切换第三种出水模式、第二种出水模式和第一种出水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定座、贯设于所述固定座下方的切换盘、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且与所述切换盘相连接的切换齿,所述切换齿靠近所述进水端一侧设置有两所述推杆单元,分别推动两所述推杆单元而使所述切换齿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切换所述出水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齿具有一圆形盘、环形开设于所述圆形盘周圈的多个齿位、设于两齿位之间的槽位、以及开设于所述圆形盘中心的定位孔,所述切换盘向上凸设一定位凸,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定位凸相对应的穿孔,所述定位凸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定位孔相定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轨,所述导向轨靠近所述穿孔一侧开设有让位槽,两所述推杆单元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轨、并通过所述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武曾昭款赖清泉雷正贞周思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汉顺洁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