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69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床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连接杆以及围拢结构,所述围拢结构由左右两幅可对开的鱼骨状骨架结构和底部的平板结构围合而成,所述围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床患者转移装置可以减少卧床患者在移位过程中的痛苦,方便护士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同时减轻护士为卧床患者搬运的难度,并减少患者在移位过程中的管路脱落。的管路脱落。的管路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床患者转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卧床患者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对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检查或治疗时,必须要经常搬移患者,传统的做法是由多名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一起,用手将卧床患者侧翻或抬起,然后更换床单或转移到推车上,这种搬移方式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对腿骨、脊椎骨骨折、或手术后卧床的患者,一方面可能牵动患者未愈合的伤口,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再次损伤;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高,而且需要多人协助。现已有一些器械或设备被用来移送卧床患者的患者床车都是床脚上装上轮子的普通床架,在把卧床患者从病床上转移到床车上,或将患者从床车上转移到手术台上都要几个人合作用力才能完成,而且给患者造成不适。
[0003]在医院内行动不便的卧床患者在换床、做检查移动到检查床时十分困难,往往由家属或护工拉住褥单的四角拖拽患者,即不方便,更不安全,尤其是外伤,甚至怀疑脊柱损伤的患者,只能平行推移,转运搬动难度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患者床间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转移装置。
[0005]本技术的卧床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连接杆以及围拢结构,所述围拢结构由左右两幅可对开的鱼骨状骨架结构和底部的平板结构围合而成,所述围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配合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竖直立于所述底座之上,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为90度弯管结构,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其中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水平部连接所述围拢结构。
[0007]其中所述支撑杆高度可上下调节。高度调节的方式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已知的承重立杆的高度调节方式,例如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套管形式,可抽拉调节上下高度。
[0008]其中所述连接杆水平部长度可调节。长度调节的方式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已知的水平杆的长度调节方式,例如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套管形式,可抽拉调节前后长度。
[0009]其中所述围拢结构可手动或电动控制开合。根据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围拢结构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部位内部,设置有微型电动机结构,所述微型电动机通过机械传动杆分别与所述围拢结构的左右两幅骨架结构的一端相连接,在启动微型电动机后,传动杆带动所述骨架结构的一端分别向上方拉起,使得围拢结构张开,控制电动机可控制围拢结构的张开或闭合。控制电动机的方式可以采用手动机械按钮开关或者采用遥控电
动开关。在所述支撑杆内部,隐藏设置有电源结构,用于给微型电动机供电。
[0010]然后优选地,在所述底座下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为V型结构。
[0011]本技术的卧床患者转移装置,通过所述围拢结构围合后,底部形成平板结构,可以将患者稳定地放置于其中,侧面的骨架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转移时掉落;底部的平板结构可以将患者平稳地安置其中,所述平板结构也可以采用过床易结构,即在平板结构上设置有一转移布套,在将患者转移其中时拉动布套,更方便将患者转移到平板结构上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时,通过开关按钮或者遥控控制电动机启动,围拢结构张开,将装置底座推入病床底部,调整合适位置,将患者置于其中;再控制围拢结构闭合,然后移动底座到转移的位置,控制围拢结构再次张开后将患者转移至下一位置,完成转移过程。本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卧床患者在移位过程中的痛苦;2、方便护士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3、减轻护士为卧床患者搬运的难度;4、减少患者在移位过程中的管路脱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卧床患者转移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为图1的正视图;
[0015]图4为图1的侧视图;
[0016]图5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
[0017]图中:1

底座;2

支撑杆;3

连接杆;31

竖直部;32

水平部;4

围拢结构;41

骨架结构;42

平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床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连接杆3以及围拢结构4,底座1下设置有万向轮,底座1为V型结构。撑杆2竖直立于底座1之上,与连接杆3相连接;连接杆3为90度弯管结构,包括竖直部31和水平部32,其中竖直部32连接支撑杆2,水平部32连接围拢结构4。支撑杆2为套管形式,可抽拉调节上下高度,在适当部位采用旋紧螺钉固定。连接杆水平部32长度可调节,为套管形式,可抽拉调节前后长度,在适当部位采用旋紧螺钉固定。
[0021]围拢结构4由左右两幅可对开的鱼骨状骨架结构41和底部的平板结构42围合而成,围拢结构4的一端与连接杆3的水平部32配合连接。围拢结构4可手动或电动控制开合,图5即示出了围拢结构4的张开。在本实施例中,围拢结构在与连接杆连接的部位内部,设置有微型电动机结构(图中未示出),微型电动机通过机械传动杆分别与围拢结构的左右两幅骨架结构的一端相连接,在启动微型电动机后,传动杆带动骨架结构的一端分别向上方拉起,使得围拢结构张开,控制电动机可控制围拢结构的张开或闭合。控制电动机的方式可以
采用手动机械按钮开关或者采用遥控电动开关。在支撑杆内部,隐藏设置有电源(图中未示出),用于给微型电动机供电。电源可以为充电式电池或者是外接交流电源。
[0022]本技术的卧床患者转移装置,通过所述围拢结构围合后,底部形成平板结构,可以将患者稳定地放置于其中,侧面的骨架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转移时掉落。使用时,通过开关按钮或者遥控控制电动机启动,围拢结构张开,将装置底座推入病床底部,调整合适位置,将患者置于其中;再控制围拢结构闭合,然后移动底座到转移的位置,控制围拢结构再次张开后将患者转移至下一位置,完成转移过程。本装置可以减少卧床患者在移位过程中的痛苦;方便护士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减轻护士为卧床患者搬运的难度;减少患者在移位过程中的管路脱落。
[0023]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技术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患者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连接杆以及围拢结构,所述围拢结构由左右两幅可对开的鱼骨状骨架结构和底部的平板结构围合而成,所述围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竖直立于所述底座之上,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为90度弯管结构,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其中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水平部连接所述围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转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彬彬王欣然张静涛张毅高瑞乾段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