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0328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包括依次设置于基布层表面的胶膜层和表皮层;所述表皮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100份,聚氯乙烯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内饰在现代生活中不仅在要求美观,更要求耐磨且轻量。
[0003]CN106393890A公开了一种超软质环保型TPO汽车内饰材料,TPO表皮层包括:10

40份低密度聚乙烯,10

40份聚丙烯,10

40份增粘树脂,30

60份橡胶,1

5份助剂,0

10份无机填料,2

5份色母粒,海绵层包括:35

60份聚丙烯,40

55份增韧材料,15

25份橡胶,20

30份发泡剂。其公开的用软质TPO表皮、软质海绵配方,提升了内饰材料的柔软手感,增加了产品的舒适度,并且用软质水性聚氨酯油漆进行表面涂覆,复合软质海绵,三层结构均提高了材料的柔软性能,降低了产品的密度,满足产品轻量化的需求,降低了车内材料VOC含量,提高了产品的环保性。
[0004]CN210116236U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顶棚的轻量化层级结构及顶棚,依次包括:面料层(1),第一玻璃纤维毡层(2),第一成型胶层(3),PU板(4),第二成型胶层(5),局部加强玻璃纤维毡(6),第二玻璃纤维毡层(7),无纺布层(8);其中,第一玻璃纤维毡层(2)采用100g/m2的玻璃纤维毡;第二玻璃纤维毡层(7)采用200g/

的玻璃纤维毡;局部加强玻璃纤维毡(6)采用200g/m2的玻璃纤维毡制作,放在第二玻璃纤维毡层(7)上两侧的位置,采用该层级结构生产的顶棚重量降到3平方米顶棚2.7kg。
[0005]目前,关于轻量化且使用性能优异的汽车内饰材料越来越重要,开发更多种的性能优异且轻量化的汽车内饰材料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汽车内饰表皮材料质轻、耐磨且成本低廉。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所述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包括依次设置于基布层表面的胶膜层和表皮层;
[0009]所述表皮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
[0010][0011]所述耐磨剂包括双

(3

三乙氧基硅烷丙基)

四硫化物、硅酮粉和聚四氟乙烯。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表皮材料中的表皮层,采用特定范围添加量的特定组分的耐磨剂,在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较好的耐磨性能,减少高密度填料的使用,提升了表皮材料的轻质化特性;除此之外,本体系中,直接使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不影响产品的性能,节约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0013]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份数为100份。
[0014]所述聚氯乙烯的重量份数为50

80份,例如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等。
[0015]所述发泡聚氨酯的重量份数为30

50份,例如35份、40份、45份等。
[0016]所述耐磨剂的重量份数为5

10份,例如6份、7份、8份、9份等。
[0017]所述助剂的重量份数为2

40份,例如5份、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等。
[0018]优选地,所述耐磨剂中,双

(3

三乙氧基硅烷丙基)

四硫化物、硅酮粉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5

8):(2

4):1,其中,5

8可以为5.5、6、6.5、7、7.5等,2

4可以为2.2、2.4、2.6、2.8、3、3.2、3.4、3.6、3.8等。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特定配比的三种原料作为耐磨剂,能最大程度提升汽车内饰表皮材料的耐磨性。
[0019]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稳定剂、流平剂、增塑剂或抗老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稳定剂和流平剂的组合,流平剂、增塑剂和抗老剂的组合,稳定剂、流平剂、增塑剂和抗老剂的组合等。
[0020]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包括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或丙烯酸4

羟基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锌的组合,硬脂酸锌和丙烯酸4

羟基丁酯的组合,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和丙烯酸4

羟基丁酯的组合等。
[0021]优选地,所述流平剂包括有机硅类流平剂。
[0022]优选地,所述增塑剂包括富马酸二丁酯、磷酸三苯酯或N

丁基苯磺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富马酸二丁酯和磷酸三苯酯的组合,磷酸三苯酯和N

丁基苯磺酰胺的组合,富马酸二丁酯、磷酸三苯酯和N

丁基苯磺酰胺的组合等。
[0023]优选地,所述抗老剂包括碳化二亚胺、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N,N

二仲丁基对苯二胺或3,9

双十八烷氧基

2,4,8,10

四氧

3,9

二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碳化二亚胺和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的组合,N,N

二仲丁基对苯二胺和3,9

双十八烷氧基

2,4,8,10

四氧

3,9

二磷的组合,N,N

二仲丁基对苯二胺和3,9

双十八烷氧基

2,4,8,10

四氧

3,9

二磷的组合等。
[0024]优选地,所述稳定剂的重量份数为3

15份,例如4份、6份、8份、10份、12份、14份等。
[0025]优选地,所述流平剂的重量份数为2

10份,例如4份、6份、8份等。
[0026]优选地,所述增塑剂的重量份数为2

8份,例如3份、4份、5份、6份、7份等。
[0027]优选地,所述抗老剂的重量份数为3

7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包括依次设置于基布层表面的胶膜层和表皮层;所述表皮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所述耐磨剂包括双

(3

三乙氧基硅烷丙基)

四硫化物、硅酮粉和聚四氟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剂中,双

(3

三乙氧基硅烷丙基)

四硫化物、硅酮粉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5

8):(2

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稳定剂、流平剂、增塑剂或抗老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包括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或丙烯酸4

羟基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流平剂包括有机硅类流平剂;优选地,所述增塑剂包括富马酸二丁酯、磷酸三苯酯或N

丁基苯磺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抗老剂包括碳化二亚胺、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N,N

二仲丁基对苯二胺或3,9

双十八烷氧基

2,4,8,10

四氧

3,9

二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的重量份数为3

15份;优选地,所述流平剂的重量份数为2

10份;优选地,所述增塑剂的重量份数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毅黎庆彬胡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