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结构、其形成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其形成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技术介绍
[0002]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和易于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器件制备工艺已经逼近其物理极限,单纯减小器件尺寸增加电路集成度的方法逐渐失效。另一方面,传统的金属互连方式是在器件的顶部进行的,虽然工艺成熟,但是占据很多空间,也限制了器件密度的进一步提升。
[0003]为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亟需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其形成方法及半导体器件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其形成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用以实现增加电路集成度的目的。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6]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K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与K+1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隔离材料交替堆叠的第一鳍型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K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与K+1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隔离材料交替堆叠的第一鳍型结构;在所述第一鳍型结构底部的第一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上形成1_1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形成与所述1_1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1_1金属互连线;在所述第一鳍型结构底部的第二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上形成1_2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形成与所述1_2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1_2金属互连线;按需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共形成K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与所述K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金属互连线;去除所有场效应晶体管沟道隔离材料,同时制备K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栅介质层,根据每个场效应晶体管阈值电压的要求由下至上分层制备栅极金属,最终形成第一堆叠半导体器件结构,K为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鳍型结构底部的第一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上形成1_1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之前,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形成金属埋线结构;形成与所述1_1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1_1金属互连线之前,还包括:在1_1场效应晶体管周围形成1_3金属互连线,其中,所述1_1金属互连线通过所述1_3金属互连线与金属埋线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与所述1_2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1_2金属互连线之前,还包括:在1_2场效应晶体管周围形成1_4金属互连线,其中,所述1_2金属互连线通过1_4金属互连线与所述金属埋线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形成L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与L+1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隔离材料交替堆叠的第二鳍型结构;在所述第二鳍型结构底部的第一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上形成2_1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形成与所述2_1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2_1金属互连线;在所述第二鳍型结构底部的第二层场效应晶体管沟道材料上形成2_2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和漏区;形成与所述2_2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相接触的2_2金属互连线;按需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共堆叠形成L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以及形成与所述L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荣正,俞少峰,朱小娜,朱宝,尹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