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复合胶件注塑装置及成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18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软硬复合胶件注塑装置及成型方法,装置包括软、硬胶模具,软胶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形成软硬复合胶件的型腔,在上模上设置有锥形孔,锥形孔用于紧密配合注塑接头;该方法的步骤包括:注塑成型硬胶件并置于软胶模具的型腔中,就位,合模;将注塑接头接入软胶供料系统;开启冷却流体循环系统,确保冷却流体循环运行;开启注塑料进料通道,确保注塑料顺利进入型腔,根据预设进料速率开始充型;充型即将结束时,关闭进料阀,静置预设时间后移走注塑接头;加热软胶模具,待软胶件热固成型后拆模、取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成型过程中不会产生注塑料头能够实现软硬胶注塑的灵活切换,注塑时不受供料系统中存料的影响,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硬复合胶件注塑装置及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软硬复合胶件注塑装置及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软硬复合胶件,通常是指由各自成型的软胶件和硬胶件粘固在一起而形成的产品,如用于电子设备上的支撑垫、脚垫。
[0003]目前,软硬复合胶件的硬胶件成型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注塑料头。以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条形脚垫为例,每成型一个条形脚垫会产生10

20cm长的料头,这种料头属于废料,必须集中收集起来后做一些列后续处理;而且,这些料头都是留存在模具中,每次注塑成型后都必须将其取出来,为此,每套注塑机还需配置一套机械手或者借助于机器人配合专门用于取出料头,尽管现有文献公开了一些无料头注塑设备,但其都无法适用于软硬复合胶件的成型;此外,现有方法中通常是采用两套独立的设备分别成型软胶件和硬胶件,成型工序较多、繁琐;显然,这不仅严重浪费注塑材料和资源,而且大幅增加了软硬复合胶件的生产成本。若采用的软胶为硅胶,相应的软胶件通常是采用油压成型。更关键地是,受限于一些硅胶的热固性能,而用注塑成型必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复合胶件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胶模具和硬胶模具,软胶模具的上模(1)与下模(2)合模后形成软硬复合胶件的型腔(4),在上模(1)上设置有锥形孔(3),锥形孔(3)用于紧密配合注塑接头,硬胶模具的注料孔也适配于该注塑接头;其中,所述注塑接头包括内管一(22),在内管一(22)上部套设有内管二(27),在内管一(22)中、下部套设有外管(23),外管(23)上部呈空腔结构;内管二(27)与内管一(22)密封连接,内管二(27)下端抵紧在外管(23)的空腔底壁,由内管二(27)外壁,外管(23)的空腔底壁和侧壁,以及设置在内管二(27)和外管(23)顶部的端盖(32)共同围合成冷却流体腔室(38),冷却流体腔室(38)通过进液阀(25)和出液阀(33)连通冷却流体循环管路;由内管一(22)的轴向通孔一(21)和内管二(27)的轴向通孔二(29)共同构成注塑料进料通道,端盖(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注塑料进料通道开闭的进料阀(34);外管(23)下部外轮廓呈适配于锥形孔(3)的锥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管二(27)外壁缠绕有电加热丝(28),电加热丝(28)的接线头(30)从端盖(32)上穿过并向外伸出,电加热丝(28)外接电加热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管二(27)外壁设置有螺旋环槽,电加热丝(28)置于螺旋环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一(22)和外管(23)采用钨管,内管二(27)采用铜管。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通孔一(21)和轴向通孔二(29)的直径相同,外管(23)中部和上部呈圆柱形,外管(23)下部外轮廓的最大直径等于外管(23)中部的外径。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松王永强李志喻喜辉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精渝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