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可转换功能建筑修建方法及建筑技术

技术编号:320304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改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可转换功能建筑修建方法及建筑,根据改建前后建筑各部件的存在与否以及功能变动状况,对各建筑部件进行分类处理,使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使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拆除和增添部件都十分快捷;采用BIM技术进行干涉检查与4D施工模拟,并根据干涉检查结果以及4D施工模拟结果,对初步图纸进行深化,确保基础部件与预留部件不会因为可能造成干涉或碰撞而不得不拆除,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改建前的部件;应拆部件与周边部件之间留有用于避免拆除过程中施工机械及破碎材料造成二次破坏的安全距离,确保拆除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坏。拆除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坏。拆除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可转换功能建筑修建方法及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改建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可转换功能建筑修建方法及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为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而进行改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尽可能多地利用到旧有建筑中的部件,使之在转换后继续发挥作用。目前的建筑改建过程中,为避免新加的部件与原有的部件发生干涉,通常会将旧有建筑内部除框架以外所有部件全部拆除后再进行改建,这个过程中无法用到大型施工器械,只能靠人力一点点拆除,后续改建过程中还无法像新建那样利用地板上的施工洞口转运物料,物料转运十分困难,整个改建过程工期极长,劳动量极大,成本往往比新建还要高。
[0003]因此,目前的建筑改建是有很大限制的,改建前后建筑的功能不能有明显的差异,最好不涉及对房间布局的改造,否则改建是得不偿失的。
[0004]最典型的建筑改建场景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病房改建为负压病房,另一类是诸如运动会临时宿舍这样的临时使用的建筑改作它用。前者由于其本身的困难,一般很少进行,而是在负压病房不够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可转换功能建筑修建方法,用于修建在使用期间需进行功能转换的永久性建筑;组成建筑的部件包含墙体(1)、管道、以及电气线路(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功能转换前的建筑记作前形态,功能转换后的建筑记作后形态,分别设计前形态与后形态并绘制初步图纸,比较前形态与后形态中的各部件,并按以下规则对各部件进行分类:前形态与后形态中均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基础部件;前形态中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拆除的部件记作应拆部件;前形态中存在但不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预留部件;前形态中不存在而后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应加部件;步骤二:分别对前形态和后形态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干涉检查与4D施工模拟;步骤三:根据干涉检查结果以及4D施工模拟结果,对初步图纸进行深化,得到施工图纸;步骤四: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其中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步骤五:待前形态使用完毕,根据施工图纸拆除应拆部件并安装应加部件,使整个建筑转换到后形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可转换功能建筑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步骤如下:步骤2.1:分别对前形态和后形态建立三维模型;步骤2.2:根据三维模型对前形态与后形态中装配完成后的部件进行干涉检查;步骤2.3:未施工时建筑的状态记作零形态,设置从零形态到前形态过程中,基础部件、应拆部件、以及预留部件这三类部件的装配顺序以及装配轨迹,对从零形态到前形态的装配过程中各部件进行碰撞检查;步骤2.4:设置从前形态到后形态过程中,应加部件的装配顺序和装配轨迹、以及应拆部件的拆除顺序和拆除轨迹;对从前形态到后形态的装配过程中,各应拆部件与基础部件、拆除顺序在自身之后的应拆部件、预留部件、以及装配顺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俊邢辉汪安乐丁明华陶亮荣产伟周禹尹凡崔永王鹏闫希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