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00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线架,包括移载车架,所述移载车架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移载车架的底面通过立柱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包括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和活动梁,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梁垂直连接,所述活动梁与第二固定梁平行设置,活动梁的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梁与第二固定梁上均设有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卷料的自定心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放线架换料快捷,机动灵活,集上料、起重、移动为一体,能直接对接弯箍机的调直机构,避免钢筋进料时扭曲,从而提升生产品质和效率。升生产品质和效率。升生产品质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线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筋加工设备
,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放线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各种建筑的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筋骨架,组成钢筋骨架的箍筋以前主要由人工通过杠杆工具弯曲成形,工人的劳动量非常大且效率低下,如果是大型的楼房建筑,则需要大量工人从事弯箍工作才能保证每天的需要量,而且人工弯成的箍筋的形状、大小具有差异,用其组成的钢筋骨架外形会发生扭曲,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下降。目前,为提高箍筋弯曲成形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机械化的自动箍筋弯曲机已逐渐普及。
[0003]弯箍机在加工盘螺钢筋时,现有的放料架通常将卷料竖直放置,将卷料装载至上放料架上是靠人工使用叉车起重将卷料叉放至放料架或由行吊起重位移至放料架。一方面,大部分生产场地不具备安装行吊的条件,全靠人工上料操作难度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钢筋以圆形离线方式调直需放线笼横向挤压,达到调直目的,存在钢筋扭曲问题,严重时更会使得钢筋进料时卡机停机,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载车架(1),所述移载车架(1)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11),移载车架(1)的底面通过立柱(2)连接有横梁(3),所述横梁(3)包括第一固定梁(31)、第二固定梁(32)和活动梁(33),所述第二固定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梁(31)垂直连接,所述活动梁(33)与第二固定梁(32)平行设置,活动梁(33)的一端与立柱(2)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立柱(2)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梁(33)与第二固定梁(32)上均设有轴承座(34),两个所述轴承座(34)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卷料的自定心支架(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心支架(4)包括设于两个轴承座(34)之间的转轴(41),所述转轴(41)上设有固定铰接法兰(42)和活动铰接法兰(43),所述固定铰接法兰(42)和活动铰接法兰(43)上分别均匀设有至少三组铰接点,每组铰接点上均交接有剪刀叉(44),所述剪刀叉(44)的另一端连接有定心杆(45),所述转轴(41)的两端均设有沿其径向方向设置的交叉架(46),所述定心杆(4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交叉架(46)滑动连接,所述转轴(41)内设有用于驱动活动铰接法兰(43)沿转轴(41)轴向方向往复滑动的驱动装置(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叉(44)包括第一张紧杆(441)和第二张紧杆(442),所述第一张紧杆(44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铰接法兰(42)及定心杆(45)铰接,所述第二张紧杆(442)的一端与活动铰接法兰(43)铰接,另一端与定心杆(45)滑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线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华王文浩王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