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85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43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电连接器及安装于第二电路板的与第一电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的两排第一导电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基座及舌部,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的两排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基座、一对纵向侧壁及一对端壁,一对侧壁与一对端壁围成供舌部插入的插槽,第一导电端子具有嵌固于舌部的对接表面的第一板状接触面及自第一板状接触面的下端向外延伸出第一基座的第一焊接部,第二导电端子具有嵌固于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二板状接触面、自第二板状接触面的下端向外延伸出第二基座的第二焊接部,当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彼此对接后,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仅第一板状接触面与第二板状接触面抵接。两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简单且导电端子之间的连接路径短,不仅可有效减少高频插入损耗,还可以有效缩减电连接器的体积,符合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嵌固的第一、二板状接触面配接时彼此不易被插垮。配接时彼此不易被插垮。配接时彼此不易被插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到电路板的彼此嵌合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技术第CN106329248B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的沿纵向排布的两排第一导电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座、自基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部及围设于舌部的周侧且与舌部之间构成环形插槽的周壁。第二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的沿纵向排布的两排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上突伸形成的构成插槽的周部,两排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排布于周部的一对侧部,两电连接器对接时,舌部插置于插槽,周部插置于环形插槽。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焊接部、自第一焊接部延伸的设置于周壁的侧壁的“n”形第一固持部及设置于环形插槽内具有双侧接触部的“u”形弹性接触臂,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焊接部、自第二固持部延伸的固持于侧部具有双侧接触部的“n”形对接部。然而,当两电连接器对接时,“n”形对接部插入“u”形弹性接触臂,两者彼此之间为双侧接触,此两电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导通路径较长,增加的高频插入损耗,并且导致了两电连接器体积较大,不符合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短端子连接路径、结构简单且配接稳定可靠的互配导电端子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沿纵向排布的两排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舌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沿纵向排布的两排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基座、自所述第二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沿纵向延伸的侧壁及将一对所述侧壁的纵向两端相连的一对端壁,一对所述侧壁与一对所述端壁围设形成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插槽,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嵌固于所述舌部的横向两侧的对接表面的第一板状接触面及自所述第一板状接触面的下端横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焊接部,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嵌固于一对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二板状接触面、自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的下端横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焊接部,当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彼此对接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仅第一板状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抵接。
[0006]进一步地,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第一
导电端子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板状接触面的上端向所述舌部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弧形引导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大致呈“Z”字形,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还具有自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的上端向所述侧壁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弧形引导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大致呈
“コ”
字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围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周侧并与所述舌部之间构成环形插槽的周壁,所述周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部及将一对所述侧部的纵向两端相连的一对端部,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别位于一对所述侧部的内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还设有一对将所述侧部的纵向两侧下端彼此相连的底板,一对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纵向两端的一对板状嵌入部,一对所述底板之间在纵向方向上形成贯通框口,一对所述板状嵌入部位于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纵向两端的外侧。
[0009]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端部包括与所述侧部中之一者一体相连第一半端部及与所述侧部中另一者一体相连的第二半端部,所述第一半端部的自由端凸伸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二半端部的自由端凹设形成凹槽部,所述凸起部与凹槽部卡合固定,所述底板纵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对位于所述端部的下方的限制部,所述第一半端部与所述第二半端部向下分别向下延伸形成位于一对所述限制部之间的延伸部,所述金属外壳为由一单一板体弯折形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一板状接触面或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中之一者凸伸形成接触凸部,另一者凹设形成供所述接触凸部扣入的接触凹部,所述接触凸部的上端形成引导斜面,所述第一板状接触面或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于所述接触凸部的相反侧凹设形成凹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或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成型时嵌入所述凹槽内的嵌入凸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一对所述侧壁的外侧面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区域向内凹设形成贯通所述侧壁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间,从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与所述金属外壳抵接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侧壁的外侧面的一对板状侧墙,一对所述侧壁的外侧面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排布区域向内凹设形成贯通所述侧壁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间,从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板状侧墙的内侧,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嵌合时,所述金属外壳的一对所述侧部位于所述板状侧墙的外侧且与所述板状侧墙抵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板状侧墙包括遮挡所述容置空间的挡板部及延伸自所述挡板部的纵向两侧的嵌固于所述侧壁的外侧面的侧板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部的外表面的上缘形成导引面,所述侧板部向内撕裂形成有嵌设于所述端壁的第一焊脚,一对所述板状侧墙纵向两侧的所述侧板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嵌固于所述端壁的上表面的顶板,一对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部的连接处形成弧形导引部,所述顶板向下延伸形成嵌固于所述端壁的端面的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
形成弧形导引部,所述端板部向内撕裂形成有嵌设于所述端壁的第二焊脚,所述挡板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三焊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端子结构简单以使第一、二导电端子之间的连接路径短,不仅可有效减少高频插入损耗,还可以有效缩减电连接器的体积,符合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第一、二导电端子嵌固的第一、二板状接触面配接时彼此不易被插垮,并且第一、二导电端子刚性的第一、二板状接触面结构稳定性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分离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沿纵向排布的两排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舌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沿纵向排布的两排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基座、自所述第二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沿纵向延伸的侧壁及将一对所述侧壁的纵向两端相连的一对端壁,一对所述侧壁与一对所述端壁围设形成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插槽,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嵌固于所述舌部的横向两侧的对接表面的第一板状接触面及自所述第一板状接触面的下端横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焊接部,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嵌固于一对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二板状接触面、自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的下端横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焊接部,当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彼此对接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仅第一板状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板状接触面的上端向所述舌部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弧形引导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大致呈“Z”字形,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还具有自所述第二板状接触面的上端向所述侧壁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弧形引导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大致呈
“コ”
字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围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周侧并与所述舌部之间构成环形插槽的周壁,所述周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部及将一对所述侧部的纵向两端相连的一对端部,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别位于一对所述侧部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还设有一对将所述侧部的纵向两侧下端彼此相连的底板,一对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纵向两端的一对板状嵌入部,一对所述底板之间在纵向方向上形成贯通框口,一对所述板状嵌入部位于两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纵向两端的外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部包括与所述侧部中之一者一体相连第一半端部及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威达陈明庆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