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82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其包括燃烧器和多个燃气阀,燃烧器包括分气盘,分气盘包括上盖、下盖,上盖的上部形成有依次环绕的内环上通道以及多个外环上通道,外环上通道具有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下盖的下部形成有依次环绕的内环下通道以及多个外环下通道,内环下通道连通内环上通道,多个燃气阀用于控制内环下通道以及多个外环下通道的燃气流量,且至少两个外环下通道受控于不同的燃气阀,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有分气腔,同一外环上通道中的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分别通过分气腔来连通不同的外环下通道,外环下通道通过分气腔连通至少两个外环上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燃气灶用以解决现有燃气灶所存在的不能适应加热区域多变且需要均匀加热的技术问题。加热的技术问题。加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气灶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烹饪食物,现有燃气灶所采用的燃烧器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火盖,从而利用多个火盖形成多环火。
[0003]但是,不论燃烧器具有几个火盖,其所形成的多环火均由同一燃气阀控制流量,多环火只能同时调节火力,在烹饪食物时,虽然整个锅底可均匀加热,但是加热区域单一,不能适应加热区域多变的场景,而加热区域的不匹配,则会造成食物受热不均,以致影响烹饪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气灶所存在的不能适应加热区域多变且需要均匀加热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和多个燃气阀,所述燃烧器包括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上部形成有内环上通道以及环绕所述内环上通道的多个外环上通道,所述外环上通道具有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下盖,所述下盖的下部形成有内环下通道以及环绕所述内环下通道的多个外环下通道,所述内环下通道连通所述内环上通道,多个所述燃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内环下通道以及多个所述外环下通道的燃气流量, 且多个所述外环下通道中至少两个所述外环下通道受控于不同的所述燃气阀;分气腔,形成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同一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分别通过不同的所述分气腔来连通不同的所述外环下通道,所述外环下通道通过不同的所述分气腔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部形成有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所述下盖的下部形成有两个所述外环下通道,所述分气腔包括:第一分气腔,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分气腔连通一个所述外环下通道,第二分气腔,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外侧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分气腔连通另一个所述外环下通道。
[0007]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火盖,所述内火盖形成有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孔连通所述内环上通道;中火盖,所述中火盖形成有中环内侧火孔、中环外侧火孔,所述中环内侧火孔、中环外
侧火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外火盖,所述外火盖形成有外环内侧火孔、外环外侧火孔,所述外环内侧火孔、外环外侧火孔分别连通另一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包括:第一点火针,形成在所述中火盖、外火盖之间;第二点火针,形成在所述中火盖、外火盖之间;第一热电偶,形成在所述内火盖、中火盖之间;第二热电偶,形成在所述中火盖、外火盖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的上部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分气盖,所述分气盖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分气腔、第二分气腔,所述分气盖形成有下分隔筋和/或所述上盖的下部形成有上分隔筋,所述下分隔筋和/或所述上分隔筋将所述第一分气腔、第二分气腔隔开。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气盖包括:分气盖底,由内朝外延伸;第一分气盖侧壁,形成在所述分气盖底的一侧;第二分气盖侧壁,形成在所述分气盖底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分气盖侧壁、第二分气盖侧壁的周向间距由内朝外逐渐变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气盖侧壁的外端形成有第一外扩段,所述第一外扩段朝远离所述第一分气盖侧壁的方向外扩,所述下分隔筋延伸至所述第一外扩段。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分隔筋包括:第一直线段,由内朝外延伸;第一内弧段,由所述第一直线段周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分气盖侧壁;第一外弧段,由所述第一直线段周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分气盖侧壁。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形成有空气补充通道,所述空气补充通道位于所述内环上通道与所述外环上通道之间和/或位于任意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之间。
[0014]进一步地,一个所述燃气阀具有两个出气口,两个所述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内环下通道与一个所述外环下通道。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燃气灶中,分气盘的上盖所形成的内环上通道以及多个外环上通道可用于形成依次环绕的多环火,在烹饪食物时能够实现足够的加热区域。在保证加热区域足够的前提下,采用多个燃气阀来控制内环下通道以及多个外环下通道的燃气流量,且使得至少两个外环下通道由不同的燃气阀控制燃气流量,能够利用多个燃气阀组合出多种出气方式,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的加热区域,因此,能够有效适应加热区域多变的烹饪场景。
[0016]在增加加热区域变化的多样性的同时,为了确保加热的均匀性,本专利技术中每个外环上通道均具有两个出气环: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同一外环上通道中的两个出气环由不同的外环下通道供气,每个外环下通道至少连通两个外环上通道,所以,由同一外环下通道供气的至少两个出气环,可以形成具有一定间距且可以同步调节火力的至少两环火,有利于扩大加热区域、增加加热的均匀性。
[0017]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
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燃气灶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燃烧器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火盖组件与分气盘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中火盖组件与分气盘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中分气盘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下盖的俯视图;图7是图1中下盖的仰视图;图8是图1中上盖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分气盘1;上盖11;内环上通道11-1;第一外环上通道11-2;第一内侧环通道11-2-1;第一外侧环通道11-2-2;第二外环上通道11-3;第二内侧环通道11-3-1;第二外侧环通道11-3-2;分气框11-4;分气框外壁11-4-1;第一分气框侧壁11-4-2;第二分气框侧壁11-4-3;第二外扩段11-4-3-1;上分隔筋11-5;第二直线段11-5-1;第二内弧段11-5-2;第二外弧段11-5-3;第一内侧环通气口11-6;第一外侧环通气口11-7;第二内侧环通气口11-8;第二外侧环通气口11-9;第一空气补充口11-10;第二空气补充口11-11;下盖12;内环下通道12-1;第一外环下通道12-2;第二外环下通道12-3;分气盖12-4;分气盖底12-4-1;第一外环下通气口12-4-1-1;第二外环下通气口12-4-1-2;第一分气盖侧壁12-4-2;第二分气盖侧壁12-4-3;第一外扩段12-4-3-1;下分隔筋12-5;第一直线段12-5-1;第一内弧段12-5-2;第一外弧段12-5-3;第一分气腔A;第二分气腔B;火盖组件2;内火盖21;内环火孔21-1;中火盖22;中环内侧火孔22-1;中环外侧火孔22-2;中火盖内侧通道22-3;中火盖外侧通道22-4;中环传火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和多个燃气阀,所述燃烧器包括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上部形成有内环上通道以及环绕所述内环上通道的多个外环上通道,所述外环上通道具有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下盖,所述下盖的下部形成有内环下通道以及环绕所述内环下通道的多个外环下通道,所述内环下通道连通所述内环上通道,多个所述燃气阀用于控制所述内环下通道以及多个所述外环下通道的燃气流量, 且多个所述外环下通道中至少两个所述外环下通道受控于不同的所述燃气阀;分气腔,形成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同一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分别通过不同的所述分气腔来连通不同的所述外环下通道,所述外环下通道通过不同的所述分气腔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部形成有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所述下盖的下部形成有两个所述外环下通道,所述分气腔包括:第一分气腔,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分气腔连通一个所述外环下通道,第二分气腔,两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外侧环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分气腔连通另一个所述外环下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火盖,所述内火盖形成有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孔连通所述内环上通道;中火盖,所述中火盖形成有中环内侧火孔、中环外侧火孔,所述中环内侧火孔、中环外侧火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外火盖,所述外火盖形成有外环内侧火孔、外环外侧火孔,所述外环内侧火孔、外环外侧火孔分别连通另一个所述外环上通道中的所述内侧环通道、外侧环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玉苑善通方松青贺立军王书春张蒙恩陈雄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