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WT太阳能电池及生产方法、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MWT太阳能电池及生产方法、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MWT太阳能电池是通过贯穿电极,将位于硅基底向光面的正面电极导电连接至背光面,进而减少光学遮挡,以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0003]MWT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性能、内阻损耗,对MWT太阳能电池或组件的输出功率具有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钝化性能越好输出功率越大,内阻损耗越小输出功率越大。
[0004]但是,现有的MWT太阳能电池通常存在钝化性能差、内阻损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MWT太阳能电池及生产方法、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MWT太阳能电池钝化性能差、内阻损耗大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WT太阳能电池,所述MWT太阳能电池包括:
[0007]硅基底;所述硅基底包括至少两个子电池区域、以及位于相邻所述子电池区域之间的空开区域,各个所述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所述硅基底包括至少两个子电池区域、以及位于相邻所述子电池区域之间的空开区域,各个所述子电池区域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硅基底的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中填充有贯穿电极;第一掺杂层,形成在所述硅基底的子电池区域的向光面上,且在所述空开区域对应的位置断开;所述第一掺杂层与所述硅基底的掺杂类型相反;正面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掺杂层的向光面上,且与所述子电池区域对应设置;以及背面电极,形成在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所述背面电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正面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所述贯穿电极导电连接所述正面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MWT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空开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电池单元,每个所述子电池单元为所述MWT太阳能电池中与一个子电池区域对应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的内部串联介质,所述内部串联介质导电连接MWT太阳能电池中一个子电池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相邻子电池单元的第二电极,以将MWT太阳能电池中相邻的子电池单元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开区域的宽度为500-5000u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开区域的体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ohm〃cm,所述空开区域的宽度为2000-5000um;或所述空开区域的体电阻率大于或等于3ohm〃cm,所述空开区域的宽度为500-2000u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硅基底的子电池区域的背光面和所述背面电极之间的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掺杂层的掺杂类型相反;所述第二掺杂层在所述空开区域对应的位置断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掺杂层位于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上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空开区域沿所述MWT太阳能电池的一边间隔平行分布,且所述空开区域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串联介质由非烧穿型的电极浆料烧制而成,或,所述内部串联介质为导电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部串联介质为导电线的情况下,一个MWT太阳能电池中一个子电池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相邻子电池单元的第二电极的连线,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的一个边平行。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硅基底和所述正面电极之间的正面钝化层;和/或,位于所述硅基底和所述背面电极之间的背面钝化层;所述正面钝化层、所述背面钝化层覆盖所述空开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串联介质为直线、折线或波浪线中的一种。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WT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MWT太阳能电池还包括:位于两侧的边缘连接电极,所述两侧为沿各个子电池单元的排布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玉鹏,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