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及换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63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材料生产收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及换卷方法,包括换卷缓冲机构、传输包覆机构和旋转换卷机构,所述换卷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包覆机构的一侧,所述旋转换卷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包覆机构的另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能满足连续性加工需求的无胶带换卷装置,使材料能在连续生产条件下不停机换卷,且通过传输包覆机构实现无胶带接膜,进而实现金属薄膜、弹性薄膜、光学膜卷底无印痕的需求;而所采用的换卷方法可以对无胶带接膜材料能在连续生产条件下不停机换卷,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因传统作业中胶带厚度和材料厚度在接头处的累积过大所导致的卷底印痕问题。处的累积过大所导致的卷底印痕问题。处的累积过大所导致的卷底印痕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及换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材料生产收卷
,具体涉及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及换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电池、光学、光伏、屏蔽及电子等材料的快速发展,薄膜已成为柔性材料不可或缺的材料。高透明、高平坦、无折痕、无瑕疵的外观需求已成为当前高端材料的技术核心,实现这些材料的高品质外观,降低卷状薄膜因卷底材料厚度、胶带厚度引起的转印痕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卷状薄膜类材料在涂布、分切、复合等相关过程中,其材料与卷芯的固定方式无论是手动换卷还是自动换卷均采用胶带固定的方式来实现材料的粘贴或定位,该方法有方便、易操作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卷材工艺中。然而,卷底材料在固定时受材料本身厚度以及胶带厚度影响,使得接头处材料与卷芯的段差增大,导致材料在此处的卷底印痕较深,在持续卷曲过程中,该印痕会逐步向外圈转移,严重金属薄膜、弹性薄膜、光学膜等高端材料的外观,造成产品不良。
[0004]因此,如何解决或减轻高端材料卷底接头转印痕,提高材料的外观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各个加工过程的损失成为必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卷缓冲机构、传输包覆机构和旋转换卷机构,所述传输包覆机构包括机架、传动盘组件、第一压紧轮组件、第一直线气缸、第二直线气缸和包覆机构,所述传动盘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机架的上端,所述第一压紧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传动盘组件的一侧,所述包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传动盘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直线气缸横向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包覆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直线气缸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包覆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另一出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换卷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包覆机构的一侧,所述旋转换卷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包覆机构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朝向远离旋转换卷机构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倾斜朝向旋转换卷机构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胶带换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胶辊、压制辊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三气缸可驱动第二连接件绕第一连接件端部转动,所述压制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胶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利陈耀仓
申请(专利权)人: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