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溶胶
‑
凝胶杂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杂化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溶胶
‑
凝胶杂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稀土发光材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材料是以稀土离子作为发光中心,以无机纳米晶体作为基质,兼具纳米材料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稀土离子良好的发光性能两方面的优势,比稀土有机配合物、量子点(QDs)和有机染料分子有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更尖锐的发射谱、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化学/光学稳定性、更低的毒性、更少的光漂白等优点。随着稀土掺杂发光纳米粒子的不断发展,其在3D显示、光信息存储、太阳能电池、集成光通讯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提高稀土掺杂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能、并将其掺杂到溶胶
‑
凝胶、聚合物等基质中。
[0003]溶胶
‑
凝胶法是一种实验条件比较温和的实验方法,在化学材料的合成实验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有机配体改性硅氧烷将间氨基苯甲酸和3
‑
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60~70℃下反应,合成有机配体改性硅氧烷;S2、制备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将S1制备的有机配体改性硅氧烷、可溶性La盐、可溶性Tb盐溶于乙二醇中,升温至120~150℃,搅拌混合,然后加入氟源溶液,继续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离心、干燥,得到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其中,氟源溶液是将氟源溶于乙二醇中得到的;有机配体改性硅氧烷、可溶性La盐、可溶性Tb盐、氟源的摩尔比为0.15~0.2:0.95:0.05:2.3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间氨基苯甲酸与3
‑
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2:4~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可溶性La盐为LaCl3·
6H2O;所述可溶性Tb盐为TbCl3·
6H2O;所述氟源为NaF。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铽掺杂氟化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加入氟源溶液后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