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源-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212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沉积物源分析
,尤其涉及一种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源

汇系统是从剥蚀地貌区形成的剥蚀产物搬运到沉积区或汇水盆地中最终沉积下来的完整过程。源

汇系统研究作为跨多学科的方向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领域。该研究需将剥蚀物源区、搬运区、最终沉积区及其沉积物的侵蚀、溶解、搬运、沉积的转换过程、动力学过程、伴生的反馈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综合分析,建立较为准确的源

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揭示地球系统动力学过程并进一步指导经济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起源于国外海相盆地源

汇系统研究已取得相对丰富、系统的研究成果,而以陆相盆地为主的国内沉积盆地源

汇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大陆边缘源

汇系统,陆相盆地受源

汇系统要素多样、构造幕式多期活动以及沉积过程复杂的影响,致使沉积体系变化频繁,油气储层定量预测困难。
[0003]另外,国内外源

汇系统及理论的研究中,分析方法仍主要处于定性—半定量分析阶段。一方面受研究资料限制,古源

汇系统研究中重矿物组合及重矿物指数分析、锆石U

Pb定年、Nd同位素分析等物源分析法均基于岩心、露头数据,在无井或少井地区无法开展相关工作。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分析可一定程度弥补钻井、露头数据不足,但研究资料同样受限于地震资料品相及数量。另一方面,同一盆地(凹陷)内通常存在多个源

汇系统。对于如何区分盆地内部来自不同母岩区沉积物的问题,传统地质手段难以给出定量化的回答。
[0004]中国专利CN112051626A公开了一种源汇系统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钻井岩心、薄片、锆石的测试资料及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精细刻画古近系基岩组成及分布;S2、在古近系基岩组成及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古地貌刻画古近系重点层段分水线分布及凸起边缘边界样式差异划分汇水区;S3、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刻画物源搬运通道类型、方向及搬运能力大小,分析古近系各三级层序内物源通道平面组合特征及其与沉积砂体间的配置关系;S4、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将测井

岩心

地震相综合刻画,结合区内古地理背景分析识别沉积体系;S5、通过对源汇系统定量参数的分析,在分析沉积体积、地形高差、汇水面积、沟谷截面积四个参数的基础上,得到计算公式。
[0005]然而,上述表征方法需要大量钻井、露头及地震资料,无法在无井、少井地区开展工作,且不可定量化区分盆地内部来源于不同物源的沉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源

汇系统评价方法需要大量钻井、露头及地震资料,无法在无井、少井地区开展工作,且不可定量化区分盆地内部来源于不同物源的沉积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定量评价源

汇系统中不同时间段内来自盆地内部不同母岩区沉积物的相对贡献量,结合基准面升降、古气候变化以
及构造活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可有效分析其对盆内任意位置处,从源到汇过程中对于不同物源体系沉积物贡献量的影响的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0007]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构建概念模型,包括基于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详细刻画研究区沉积特征,构建概念模型;
[0010]建立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包括在概念模型指导下,确定包括模拟时间、海平面变化、物源条件的模拟参数,通过基于水动力学原理的地层正演模拟建立沉积地层定量模型;
[0011]提取沉积厚度数据,包括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结合真实地质资料验证所述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合理后,改变物源输入方式对比改变前后模型,利用所述改变物源输入方式后的模型,提取不同时间步长来自不同物源的沉积厚度数据;
[0012]分析不同物源沉积物贡献量,包括计算并处理模拟时间步长内来自不同物源沉积物的厚度,分析不同物源沉积物贡献量。
[0013]优选的,所述构建概念模型具体包括:
[0014]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资料以及钻井地震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特征刻画,通过地质要素分析整合后建立所述概念模型,为源

汇系统分析提供地质背景。
[0015]优选的,所述建立沉积地层定量模型的过程遵循沉积过程理论和物质守恒原理。
[0016]优选的,所述提取沉积厚度数据具体包括:
[0017]以模拟时间为主线,将数值模拟物源条件中多个物源的沉积物释放依次滞后5万年,用于区分井位位置处不同物源在不同时间步长的相对贡献量;
[0018]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得到可与所述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对比的物源条件;
[0019]改变所述物源条件,将改变所述物源条件的近似模型中的沉积物厚度对比所述沉积地层定量模型中的沉积物厚度,若结果一致,则验证所述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合理。
[0020]优选的,计算根据地层正演模拟结果中输出文件所记录覆盖沉积充填过程的沉积物体积数据,得到可与所述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对比的物源条件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1]S
r
=E
o
+E
r
+E
n
[0022]S
r
为物源处释放沉积物的量;E
o
为通过流体元素搬运出汇聚区的沉积物的量;E
r
为流体元素中残余沉积物的量;E
n
为通过流体元素净沉积的沉积物的量。
[0023]优选的,还包括增大沉积物浓度c以及携沙水体流量Q。
[0024]优选的,所述分析不同物源沉积物贡献量包括:将所述来自不同物源沉积物的厚度根据所需模拟精度划分若干层,通过对模拟结果数据分析得到每一层沉积物的厚度,在此基础上,以大于模拟时间步长的时间为周期,分析周期内各物源沉积物在任意汇聚的沉积物贡献量。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其基于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无需大量钻井、露头及地震资料,可在在无井、少井地区开展工作,可定量化区分盆地内部来源于不同物源的沉积物,本方法基于沉积过程的约束,记录了盆地内任意位置处的沉积物信息,可有效分析源汇系统与构造沉降、湖/海平面变化、气候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耦合关系。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概念模型,包括基于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详细刻画研究区沉积特征,构建概念模型;建立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包括在概念模型指导下,确定包括模拟时间、海平面变化、物源条件的模拟参数,通过基于水动力学原理的地层正演模拟建立沉积地层定量模型;提取沉积厚度数据,包括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结合真实地质资料验证所述沉积地层定量模型合理后,改变物源输入方式对比改变前后模型,利用所述改变物源输入方式后的模型,提取不同时间步长来自不同物源的沉积厚度数据;分析不同物源沉积物贡献量,包括计算并处理模拟时间步长内来自不同物源沉积物的厚度,分析不同物源沉积物贡献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概念模型具体包括: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资料以及钻井地震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特征刻画,通过地质要素分析整合后建立所述概念模型,为源

汇系统分析提供地质背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沉积地层定量模型的过程遵循沉积过程理论和物质守恒原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

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沉积厚度数据具体包括:以模拟时间为主线,将数值模拟物源条件中多个物源的沉积物释放依次滞后5万年,用于区分井位位置处不同物源在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禹高建磊刘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