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
技术介绍
[0002]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和EMI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压大功率场合,例如:船舶电力推进、高压直流输电和大功率快速充电等领域,与常规三相整流器相比,它能消除输入电流中的5、7次谐波,但输出电流中仍含有大量的12n
±
1次谐波,仍然会给电路带来较严重的谐波污染,不能满足工业应用和IEEE519或IEC
‑
6的谐波标准要求。
[0003]为了进一步抑制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产生的谐波,当前有多种方法被提出。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有源、无源和混合型滤波器来补偿整流器产生的谐波。无源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无源滤波器的谐波补偿能力有限,只能补偿某些低次谐波,而且无源滤波器的谐波补偿效果与电路的运行参数具有较大关系,当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其谐波抑制效果也会产生较大变化。有源滤波器具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相变压器(1)、第一整流桥(2)、第二整流桥(3)、辅助单相变压器(4)、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平衡电抗器(7)、负载电流采样电路(8)、减法器(9)、同步信号采样电路(10)、12倍频三角波生成电路(11)、输入电流采样电路(12)、注入电流给定电路(13)、PWM信号驱动电路(14)、滞环比较器(15)、电容C1和电容C2;移相变压器(1),用于对电网输出的三相电压移相后,产生两组相位互差30
°
的三相电压,所述两组相位互差30
°
的三相电压分别作为第一整流桥(2)和第二整流桥(3)的输入电压;第一整流桥(2)的正极性输出端与电容C1的一端和负载(6)的正极性端同时连接;第一整流桥(2)的负极性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桥(3)的正极性端、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出侧正极性端M和辅助单相变压器(4)原边绕组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二整流桥(3)的负极性端与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出侧负极性端N、电容C2的一端和负载(6)的负极性端同时连接;辅助单相变压器(4)原边绕组的另一端与平衡电抗器(7)的中心抽头输出端D相连接,辅助单相变压器(4)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和输入侧负极性端B连接;平衡电抗器(7)的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平衡电抗器(7)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同步信号采样电路(10)用于同步采集u
a1
和u
b1
,并将同步采集的u
a1
和u
b1
送到12倍频三角波生成电路(11)后,生成三角波信号发送至注入电流给定电路(13);其中,12倍频三角波生成电路(11)生成的三角波信号与辅助单相变压器(4)副边绕组输出的三角波信号同频、同相且同步;u
a1
为从移相变压器(1)输入至第二整流桥(3)中三相电压中的a相电压;u
b1
为从移相变压器(1)输入至第二整流桥(3)中三相电压中的b相电压;负载电流采样电路(8)用于采集流经负载(6)的负载电流信号i
d
,并将采集的负载电流信号i
d
送至注入电流给定电路(13);注入电流给定电路(13)用于对接收的生成三角波信号和负载电流信号i
d
进行相乘后,生成的给定信号i
sref
送至减法器(9)的正输入端;输入电流采样电路(12)用于采集输入至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中流过电感L
s
的电流信号i
sf
,并将采集的电流信号i
sf
送至减法器(9)的负输入端;减法器(9)将给定信号i
sref
与电流信号i
sf
进行作差,差值结果送至滞环比较器(15);其中,给定信号i
sref
作为被减数,电流信号i
sf
作为减数;滞环比较器(15)用于根据接收的差值结果和预设的环宽,生成控制信号对PWM信号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控制,使PWM信号驱动电路(14)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PWM驱动信号对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中的开关管S1的门极进行驱动控制;其中,预设的环宽等于预设的滞环边界上限与预设的滞环边界下限的差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为辅助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辅助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二极管D1至D5、电感L
s
和开关管S1;
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后,作为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后,作为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负极性端B;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感L
s
的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开关管S1的阳极连接后,作为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出侧负极性端N;电感L
s
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和开关管S1的阴极同时连接;开关管D5的阴极作为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出侧正极性端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包括4种工作模式,具体如下:工作模式Ⅰ:在t0时刻,二极管D1、开关管S1和二极管D4导通,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5关闭,流经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的电流i
s
的传播方向为正向,具体为:电流i
s
依次流经二极管D1、电感L
s
、开关管S1和二极管D4,此时,输入至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和其输入侧负极性端B间的电压u
s
加在电感L
s
上,流经电感L
s
上的电流i
sf
线性上升,电感L
s
储存能量;在t1时刻,流经电感L
s
的电流i
sf
达到预设的滞环边界上限,开关管S1关断,该种工作模式结束;t1>t0;工作模式Ⅱ:在t1时刻,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开关管S1关断,二极管D1、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导通,此时,流经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的电流i
s
的传播方向依然为正向,具体为:电流i
s
依次流经二极管D1、电感L
s
、开关管D5、负载(6)和二极管D4续流,并且流经电感Ls的电流i
sf
线性下降;如图3中,在t1至t2时段内,电感L
s
和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与其输入侧负极性端B间的电压u
s
一起为负载(6)充电;在t2时刻,流经电感L
s
的电流i
sf
达到设定的滞环边界下限,开关管S1开通,该种工作模式结束;t2>t1;工作模式Ⅲ:在t3至t4时段内,二极管D2、开关管S1和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1、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关闭,流经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负极性端B的电流i
s
的传播方向为正向,具体为:电流i
s
依次流经二极管D2、电感L
s
、开关管S1和二极管D3,此时,输入至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和其输入侧负极性端B间的电压u
s
加在电感L
s
上,流经电感L
s
的电流i
sf
线性上升,电感L
s
储存能量;在t4时刻,流经电感L
s
的电流i
sf
达到设定的滞环边界上限,开关管S1关断,此种工作模式结束;t4>t3>t2>t1>t0;工作模式Ⅳ:在t4时刻,二极管D1、二极管D4和开关管S1关断,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开关管D5导通,流经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负极性端B的电流i
s
的传播方向为正向,具体为:电流i
s
依次流经二极管D2、电感L
s
、开关管D5、负载(6)和二极管D3续流;其中,流经电感L
s
的电流i
sf
线性下降;如图3中,在t4至t5时段内,电感L
s
和输入至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的输入侧正极性端A与其输入侧负极性端B间的电压u
s
一起为负载(6)充电;
在t5时刻,流经电感L
s
的电流i
sf
达到设定的滞环边界下限,开关管S1开通,此种工作模式结束;t5>t4>t3>t2>t1>t0。4.带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相变压器(1)、第一整流桥(2)、第二整流桥(3)、第一辅助单相变压器(4)、辅助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第二辅助单相变压器(7)、负载电流采样电路(8)、减法器(9)、同步信号采样电路(10)、12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芳,于天龙,吕雨生,姚绪梁,李磊,赵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