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电子设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69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连接座、充电控制电路以及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壳体设置有适于供充电连接线的插头插入的充电插孔,插头设置有连接触点以及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充电插孔限定插孔轴线。连接座包括外壳和用于与连接触点电性接触的触点,外壳设置于壳体内,外壳围成连接腔连通充电插孔,触点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点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且在沿插孔轴线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无线传输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并靠近充电插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降低充电插孔被腐蚀或磨损导致的接触不良的概率。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线以及充电设备组件。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线以及充电设备组件。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线以及充电设备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对于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而言,多是采用外设的充电线进行充电,这类充电线通常在端部设置一个金属材质的接头结构,接头内设置有多根pin针,由于连接线除充电作用外,还兼具数据传输作用,因此接头内设置的pin针较多,pin针除了充电pin针外还会有数据传输pin针。同时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与接头配合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与插头的pin针对应的pin针机构,由于pin针数量较多,且裸露在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孔处,外部的水汽一旦进入,pin针结构存在电解腐蚀的可能性,导致接触不良,严重时还会出现短路、甚至起火现象,不利于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充电设备组件,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连接座、充电控制电路以及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壳体设置有适于供充电连接线的插头插入的充电插孔,插头设置有连接触点以及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充电插孔限定插孔轴线。连接座包括外壳和用于与连接触点电性接触的触点,外壳设置于壳体内并靠近充电插孔,外壳围成连接腔,连接腔连通充电插孔,触点包括彼此电性绝缘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点设置于内壁,且在沿插孔轴线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充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触点,并用于在触点与连接触点接触时向电池充电。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用于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数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并靠近充电插孔。
[000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线,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座和第一无线传输装置,连接座包括外壳和触点,外壳围成连接腔,触点设置于外壳的内壁。充电连接线包括插头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插头包括连接部,连接部限定插接方向,连接部适于沿插接方向插接于电子设备的连接腔,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触点电性接触的连接触点,连接触点包括彼此电性绝缘的第一连接触点、第二连接触点以及第三连接触点,第一连接触点、第二连接触点以及第三连接触点沿插接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无线传输装置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传输数据,第二无线传输装置设置于插头。
[000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组件,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以及上述的充电连接线。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充电设备组件,在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孔或者充电连接线的接头仅需设置数量较少的触点,降低了被腐蚀导致的接触不良的
概率。通过设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与充电连接线的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传输数据。并且,由于触点的数量少,因此在插拔充电连接线的过程中,不易产生磨损,也可以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设备寿命缩短。
[0008]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3中沿A

A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线中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连接线中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目前,相关技术中,对于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而言,多是采用外设的充电线进行充电,这类充电线通常在端部设置一个金属材质的接头结构,接头结构例如可以是Micro USB接头、Type

c接头、Lighting接头等。这类接头内设置有多根pin针,由于连接线除充电作用外,还兼具数据传输作用,因此接头内设置的pin针除了充电pin针外还会有数据传输pin针。同时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与接头配合的连接座,连接座同样设置pin针结构,而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孔是开放的,因此存在水进入连接座的可能,在充电过程中,水发生电解对pin针造成腐蚀,引起接触不良。同时在接头与连接座多次插拔的过程中,金属接头会逐渐磨损,也会导致接触不良,严重时还会出现短路、甚至起火现象,不利于设备的寿命。
[0025]基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充电连接线以及充电设备组件,以期改善上述缺陷。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0026]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组件10,包括电子设备100和充电连接线200,其中充电连接线200用于与电子设备100连接,以对电子设备100进行充电,或者与电子设备100进行数据传输。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2以及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显示屏120、主板130、电池140、连接座160、充电控制电路(图未示出)以及第一无线传输装置170(图5中示出)等。主板130、电池140设置于壳体110内,连接座160以及充电控制电路与电池140电性连接向电池140充电,第一无线传输装置170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数据。
[0028]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壳体110包括中框111、前壳112以及后盖113,中框111包括中板1111和边框1112,边框1112围设于中板1111的边缘,边框1112突出于中板1111,并且边框1112在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均突出于中板1111。前壳112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适于供充电连接线的插头插入的充电插孔,所述插头设置有连接触点以及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所述充电插孔限定插孔轴线;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外壳和用于与所述连接触点电性接触的触点,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围成连接腔,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充电插孔,所述触点包括彼此电性绝缘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且在沿所述插孔轴线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触点,并用于在所述触点与所述连接触点接触时向电池充电;以及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用于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靠近充电插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孔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外壳围成的连接腔的横截面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点为电源信号对应的触点,所述第三触点设置于所述内壁的远离所述充电插孔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为接地信号对应的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设置于所述内壁的靠近所述充电插孔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为检测信号对应的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为弹片,所述弹片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部贴设于所述内壁,所述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第二端沿所述插孔轴线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内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包括PCB板和设置于所述PCB板的无线收发装置,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PCB板,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连接腔并电性连接所述PCB板以向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供电。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环形触点,且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彼此间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中板的边缘,所述充电插孔开设于所述边框,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及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中板的相背的两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开设有邻近于所述充电插孔的通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良辜国栋崔超万世铭张加亮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