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鹃专利>正文

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54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包括底壳和托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内罐的外壁呈网孔结构,茶叶在进入到内罐内部后会暂时停留在内罐的内部,当罐体内注入清水后,随着罐体内部水位的提高,水逐渐穿过内罐的外壁进入到内罐内部与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浸泡即可,单次可以加工大量的茶叶原料,推杆的花键结构与皮带传动结构相连接,在保持推杆可以上下滑动的同时,确保皮带传动结构可以驱动推杆进行转动,当推杆推动密封塞上升后,内罐与联管暂时联通,此时内罐中的茶叶会自然滑落到联管内,此时通过转动的蛟龙推动茶叶沿联管加速移动,最后通过出料管排出即可,使得装置的进料及出料均可自动化完成,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恭城油茶加工关
,尤其涉及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恭城油茶是恭城瑶胞的一种传统食品,据说史料记载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后,“恭城油茶”传至桂林及广西各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快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在传统油茶的基础上恭城人民开发出了浓缩油茶和即食的预包装油茶,浓缩油茶为褐色粉末状需要配合开水冲泡,而即食的预包装油茶则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油茶生产装置。而目前在进行油茶加工时,大多数采用现场手工制作,一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这样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感觉味道已没有先前的浓烈,这正应验了油茶的“一杯苦、二杯呷(涩)、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说。随着到恭城旅游的人增多,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而且恭城油茶也走出恭城走向到全广西及全国,由于传统手工平制作效率低,且单位时间内的产能有限,而部分自动化加工装置,在进行加工时,会直接添加茶叶,由于茶叶的原浆苦味较大,因此会影响油茶的最终口感。部分非经常喝恭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和托架(20),所述的底壳(1)的顶部一端设有罐体(2),且底壳(1)的顶部另一端安装有活动架(3);所述的罐体(2)的内部上端设有内罐(4),且内罐(4)固定安装在联管(5)的顶端;所述的联管(5)安装在罐体(2)的内部下端,且联管(5)的下部贯穿罐体(2)的底部与底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联管(5)的内部设有蛟龙(10),且蛟龙(10)的顶端安装有密封塞(21),同时密封塞(21)的外壁紧贴内罐(4)的底部内壁;所述的蛟龙(10)的下部贯穿底壳(1)顶端延伸至出料管(9)的内部,且出料管(9)的顶端与底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料管(9)与联管(5)相连通,且出料管(9)的另一端贯穿底壳(1)的一侧;所述的底壳(1)的内部下端安装有内壳(11),且底壳(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气缸(15);所述的气缸(15)顶端安装有推杆(16),且推杆(16)依次贯穿底壳(1)底部、内壳(11)和出料管(9)外壁延伸至出料管(9)内部与蛟龙(10)固定连接;所述的托架(20)安装在底壳(1)外壁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壳(1)的外壁一侧上部上部安装有进水管(6),且底壳(1)的外壁一侧上部下部安装有排水管(7),同时排水管(7)上安装有控制阀(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壳(1)顶部内壁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7),且第二电机(17)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18),同时第二电机轴(18)与活动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活动架(3)顶部一端安装有输送带(19),且输送带(19)与活动架(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活动架(3)的底部一侧紧贴托架(20)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架(3)的顶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所述的立柱(25),且立柱(25)的顶端安装有顶座(26),同时顶座(26)的顶端安装有储料仓(27);所述的顶座(26)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28),且第三电机(28)转动连接有送料轴(29),同时送料轴(29)安装在顶座(26)内部;所述的立柱(25)远离罐体(2)的一侧安装有挡板(30),且挡板(30)的底部贴近输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鹃籍颖绮吴梓铭
申请(专利权)人:贺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