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崖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23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崖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摘鲜叶,然后进行鲜叶分级,养青处理,养青中置于湿度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崖茶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崖茶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
ǎ
),茗,荈(chu
ǎ
n)。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0003]现有的绿茶加工产品过程中,存在不易长期存放与花香不明显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提高焙火温度,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点:香气单一;还有一种方法是焙低火,但是又存在香气浑浊的缺点。茶叶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将妙古金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撰写了论文《妙古金茶的品质化学密码》,公开了妙古金绿茶的制备工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还缺乏新型崖茶产业化制备工艺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创新的崖茶生产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崖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采摘鲜叶,然后进行鲜叶分级,养青处理,养青中置于湿度为10

20%,温度为22

28℃下存放处理;
[0008]步骤二,将鲜叶摊放在贮青间萎凋槽内进行萎凋处理,然后再进行杀青处理,杀青和萎凋工序重复六次,每次间隔5

6小时,使得茶叶的失水量为18

20%;
[0009]步骤三:然后再进行揉捻,揉捻之后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细胞破壁,然后重复进行三次炒制,每次炒制间隔两小时,然后再进行烘焙,烘焙温度70度,烘焙时间7

8小时。
[0010]步骤四:随后做青,做青中采用红黄蓝白光进行组合照射,温度为30

35℃,湿度为30

35度;
[0011]步骤五:最后再将揉捻叶进行均匀解块,然后采用干燥机进行干燥,最后摊晾,包装,即可。优选地,所述细胞破壁采用6

8MP的压力将茶叶压制12

13s。
[0012]优选地,所述细胞破壁采用7MP的压力将茶叶压制12.5s。
[0013]优选地,所述炒制温度为80

120℃。
[0014]优选地,所述烘焙温度70

80℃,烘焙时间7

8h。
[0015]优选地,所述烘焙温度75℃,烘焙时间7.5h。
[0016]优选地,所述红黄蓝白光进行组合照射中,红黄蓝白光的波长均为300

400nm,光
照强度为60

100mW/cm,照射时间分别为1

2min。
[0017]优选地,所述养青处理中还采用保鲜剂浸泡10

20min,浸泡后取出,晾干,保鲜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柠檬酸铁铵、柠檬酸钠、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2:1:2混合配制而成。
[0018]优选地,所述保鲜剂浸泡中浸泡温度为35

45℃。
[0019]优选地,所述保鲜剂浸泡中浸泡温度为40℃。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突出三个创新点,1变温变温阶梯做青;2加工过程光补偿;3茶叶细胞可控破壁技术。
[0022]1变温变温阶梯做青:茶叶加工做青时,茶叶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最主要是酶促氧化反应。不同的温度、湿度及含水量,酶促氧化反应的类型及反应的程度有别。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及检测,得到了合适的茶叶不同含水量下的不同加工温度湿度的工艺组合,并采取技术措施进行调控,从而得到了优异的茶制品成分。
[0023]2.加工过程光补偿:本专利技术申请人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光谱会对茶叶中某些酶产生作用,申请人通过口感和茶香来判断作用,经过长期的积累,制定了独有的茶叶加工光补偿工艺。白,红,蓝,绿,紫五种光源,控制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用于萎凋、摇青、细胞破壁等工艺过程,
[0024]3.茶叶细胞可控破壁技术:本专利技术发现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下,再通过调整设备压力及时间控制茶叶细胞破壁率,提高了崖茶有益成分的比例,改善了成分比例,大幅提升了产品品质,使得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崖茶的脂型儿茶素比例高,含量比乌龙茶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二十以上;茶氨酸含量比我国乌龙茶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咖啡碱含量比我国乌龙茶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三十以上,可可碱含量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0025]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与乌龙茶加工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绿茶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集约化程度不够,不易长期存放与花香不明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节省加工的成本;使绿茶加工工艺标准化,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等;采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与乌龙茶加工工艺相结合,加工工艺标准化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不易长期存放与花香不明显问题,进而达到了绿茶易长期存放,花香明显,加工工艺标准化,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到了高脂型儿茶素、高茶氨酸,高氨基酸,高咖啡碱,高可可碱的崖茶。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崖茶的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渠道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0029]实施例1
[0030]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崖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步骤一:采摘鲜叶,然后进行鲜叶分级,养青处理,养青中置于湿度为10%,温度为22℃下存放处理;
[0032]步骤二,将鲜叶摊放在贮青间萎凋槽内进行萎凋处理,然后再进行杀青处理,杀青和萎凋工序重复六次,每次间隔5小时,使得茶叶的失水量为18%;
[0033]步骤三:然后再进行揉捻,揉捻之后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细胞破壁,然后重复进行三次炒制,每次炒制间隔两小时,然后再进行烘焙,烘焙温度70度,烘焙时间7小时。
[0034]步骤四:随后做青,做青中采用红黄蓝白光进行组合照射,温度为30℃,湿度为30度;
[0035]步骤五:最后再将揉捻叶进行均匀解块,然后采用干燥机进行干燥,最后摊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崖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摘鲜叶,然后进行鲜叶分级,养青处理,养青中置于湿度10

20%,温度为22

28℃的条件下存放处理;步骤二,将鲜叶摊放在贮青间萎凋槽内进行萎凋处理,然后再进行杀青处理,杀青和萎凋工序重复六次,每次间隔5

6小时,使得茶叶的失水量为18

20%;步骤三:然后再进行揉捻,揉捻之后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细胞破壁,然后重复进行三次炒制,每次炒制间隔两小时,然后再进行烘焙,烘焙温度70度,烘焙时间7

8小时;步骤四:随后做青,做青中采用红黄蓝白光进行组合照射,温度为30

35℃,湿度为30

35度;步骤五:最后再将揉捻叶进行均匀解块,然后采用干燥机进行干燥,最后摊晾,包装,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崖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破壁采用6

8MP的压力将茶叶压制12

13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崖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破壁采用7MP的压力将茶叶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功平
申请(专利权)人:湘西自治州春秋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