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LED芯片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26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包括PCB板、Mini LED芯片、微透镜、反射纸、扩散片、扩散板、量子点膜、棱镜片、液晶屏;所述PCB板上表面设置有Mini LED芯片、微透镜,微透镜围绕在Mini LED芯片的外侧;所述微透镜在PCB板上表面呈圆环形,微透镜的中心轴与Mini LED芯片中心轴重合;微透镜由多个同心楔形圆环构成,多个同心楔形圆环由内到外,高度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升该背光模组的能效和亮度,提升混光路径,降低混光高度OD,对背光模组减薄,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能,提升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度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尤其是一种具有提升该背光模组的能效和亮度,提升混光路径,降低混光高度OD,对背光模组减薄,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能,提升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度的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更轻、更薄、更大的柔性显示屏的追求日益强烈。传统的TFT

LCD是采用的玻璃衬底以及固定曲率的刚性背光,因此其不能满足柔性显示。OLED由于是自发光器件,本身没有液晶,因此实现柔性显示比较容易,但是OLED具有寿命短、可靠性差和成本高的缺点,因此其不能实现大尺寸的柔性显示。因此,小尺寸LED应运而生,其继承了OLED的高色域和高对比度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轻薄,拼接大尺寸等优点,
[0003]但是,现有的小尺寸LED背光模组因为包覆的半球面透镜,对Mini LED 芯片出光扩散能力有限,需要足够的混光高度OD,需要在PCB板上设置支架,无法实现比较薄,且出光均匀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该背光模组的能效和亮度,提升混光路径,降低混光高度OD,对背光模组减薄,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能,提升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度的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包括PCB板、Mini LED芯片、微透镜、反射纸、扩散片、扩散板、量子点膜、棱镜片、液晶屏;
[0007]所述PCB板上表面设置有Mini LED芯片、微透镜,微透镜围绕在Mini LED 芯片的外侧;
[0008]所述微透镜在PCB板上表面呈圆环形,微透镜的中心轴与Mini LED芯片中心轴重合;微透镜由多个同心楔形圆环构成,多个同心楔形圆环由内到外,高度逐渐增大;
[0009]所述微透镜的高度为1.5~3.0mm,微透镜的面积为10~20mm;微透镜内的楔形圆环斜面倾斜角度为30~60
°
;微透镜内的同心楔形圆环相邻高度差为 0.1~0.5mm;
[0010]所述微透镜内楔形圆环顶端设置有遮光涂覆;
[0011]若干所述Mini LED芯片在PCB板表面呈矩阵排列,Mini LED芯片的尺寸为0.05~0.30mm,相邻两个Mini LED芯片间距为2~4mm;
[0012]所述PCB板上表面覆盖有反射纸,PCB板上方依次设置有扩散片、扩散板、量子点膜、棱镜片、液晶屏,扩散片被微透镜支撑起;
[0013]该背光模组内含有多个PCB板,相邻两个PCB板边缘拼接固定在背板上;拼接处的
相邻两个PCB板上表面设置有荧光油墨;
[0014]所述PCB板上的荧光油墨覆盖处和Mini LED芯片覆盖处、微透镜覆盖处表面的反射纸设置为镂空;
[0015]所述PCB板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驱动模组,PCB板上表面的驱动模组分布在多个微透镜之间的PCB板间隙内。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具有提升该背光模组的能效和亮度,提升混光路径,降低混光高度OD,对背光模组减薄,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能,提升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度的特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Mini LED芯片替代传统透镜包裹住Mini LED芯片的方式,使Mini LED芯片射出的光必须穿透包裹住的透镜,光能被透镜吸收减弱较大;该背光模组采用Mini LED芯片两侧设置支撑型透镜的方式,提升该背光模组的能效和亮度;
[0017]Mini LED芯片为倒装结构,Mini LED芯片的底面发光,部分侧出光进入微透镜中,经微透镜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同心楔形圆环,保证由内到外均起到将散射的光折射入扩散片中,经微透镜改变光线方向,提升混光路径,降低混光高度OD;
[0018]通过硬度较高的邵氏D60透镜材质替代传统支架,降低混光距离OD高度,对背光模组减薄,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能;
[0019]所述微透镜最层的楔形圆环顶端直接与扩散片接触支撑,微透镜与扩散片接触支撑点的光未经空气介质,直接进入扩散片中,容易长产生亮斑;通过遮光涂覆,降低经微透镜、扩散片接触支撑点光的能量,避免扩散片上的亮斑出现,提升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度;
[0020]遮光涂覆中的TiO2粉末对光具有散射和吸光作用,降低遮光涂覆处的光能量;
[0021]相邻两个PCB板拼接接缝处上方的显示容易出现偏色的缺陷,故通过荧光油墨覆盖在PCB板接缝处上表面,利用荧光油墨吸收Mini LED芯片发出的部分蓝光,调整PCB板接缝处上方蓝光和激发出量子点膜的红光、绿光的混光比例,提升背光模组出光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的微透镜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的微透镜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实施例1微透镜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实施例1的PCB板、Mini LED芯片、微透镜、反射纸的照度分布图;
[0028]图6为实施例1的对照组PCB板、Mini LED芯片、反射纸的照度分布图。
[0029]图中:1、PCB板;2、Mini LED芯片;3、微透镜;31、第一楔形镜;311、第一楔形镜近斜面;312、第一楔形镜远斜面;32、第二楔形镜;321、第二楔形镜近斜面;322、第二楔形镜远斜面;33、第三楔形镜;331、第三楔形镜近斜面;332、第四楔形镜远斜面;4、反射纸;5、扩散片;6、扩散板;7、量子点膜;8、棱镜片;9、液晶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31]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LED芯片背光模组,参见图1~3,包括PCB板1、MiniLED芯片2、微透镜3、反射纸4、扩散片5、扩散板6、量子点膜7、棱镜片8、液晶屏9;
[0032]所述PCB板1上表面设置有MiniLED芯片2、微透镜3,微透镜3围绕在MiniLED芯片2的外侧;MiniLED芯片2发出的光经微透镜3反射、折射后,均匀从背光模组上表面射出;采用MiniLED芯片2替代传统透镜包裹住MiniLED芯片2的方式,使MiniLED芯片2射出的光必须穿透包裹住的透镜,光能被透镜吸收减弱较大;该背光模组采用MiniLED芯片2两侧设置支撑型透镜的方式,提升该背光模组的能效和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包括PCB板(1)、Mini LED芯片(2)、微透镜(3)、反射纸(4)、扩散片(5)、扩散板(6)、量子点膜(7)、棱镜片(8)、液晶屏(9),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1)上表面设置有Mini LED芯片(2)、微透镜(3),微透镜(3)围绕在Mini LED芯片(2)的外侧;所述微透镜(3)在PCB板(1)上表面呈圆环形,微透镜(3)的中心轴与Mini LED芯片(2)中心轴重合;微透镜(3)由多个同心楔形圆环构成,多个同心楔形圆环由内到外,高度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3)的高度为1.5~3.0mm,微透镜(3)的面积为10~20mm;微透镜(3)内的楔形圆环斜面倾斜角度为30~60
°
;微透镜(3)内的同心楔形圆环相邻高度差为0.1~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3)内楔形圆环顶端设置有遮光涂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Mini 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李泉涌彭友吴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