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257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巡检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所述承接圆柱位于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正上方,其中巡检机器人本体上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承接圆柱的下端一侧,其中承接圆柱中端贯穿开设内置槽,所述承接圆柱上方两侧对称设置地震防护板,其中地震防护板一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伸出板,所述内置槽的内部下侧放置有缓冲弹簧,其中内置槽的内端上侧放置与承接圆柱进行螺钉连接的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中端贯穿设置T形做功柱。置T形做功柱。置T形做功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巡检机器人
,具体为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智慧化园区、智能化社区的建设为人们带了一系列的便利。人工智能将成为其新的竞争热点,巡检机器人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传统巡检安防工作走向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智能巡检”及“立体巡检”,用巡检机器人来代替其安保人员工作。从现在的物业智能化管理建设来看,目前社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有很多高新技术园区及特殊场所对巡检机器人是有硬需求的。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智能机器人已由研究进入产业化,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很大的机器人应用和消费国,而作为特种机器人代表的巡检机器人更是目前机器人行业发展领域的主打产品,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0003]现有技术下的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巡航,并且现有技术下的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夜间防护能力得到加强,可以更好的对无人库房进行监视,但现有的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的,十防巡检机器人中的十防之一的防地震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工作,因为防护机构离十防巡检机器人过近,会阻碍十防巡检机器人的正常工作,离十防巡检机器人过远,又不能在地震来临时,对十防巡检机器人进行保护,因此会造成十防巡检机器人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所述承接圆柱位于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正上方,其中巡检机器人本体上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承接圆柱的下端一侧,其中承接圆柱中端贯穿开设内置槽,所述承接圆柱上方两侧对称设置地震防护板,其中地震防护板一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伸出板,所述内置槽的内部下侧放置有缓冲弹簧,其中内置槽的内端上侧放置与承接圆柱进行螺钉连接的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中端贯穿设置T形做功柱。
[0006]优选的,所述承接圆柱上端两侧对称设置固定立块,其中固定立块中端贯穿设置转轴连接的增距柱。
[0007]优选的,所述两个地震防护板同侧的伸出板相互错开设置,其中伸出板均套在增距柱上,所述伸出板与增距柱之间进行转轴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地震防护板一端一侧设置螺钉连接的卡位杆,其中卡位杆的一端向下倾斜十五度布置,所述卡位杆一端一侧设置一体成型的锁位块,其中锁位块向上倾斜十五度布置。
[0009]优选的,所述地震防护板下端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拉簧,其中拉簧的另一端与承接圆柱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T形做功柱上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下拉杆,其中下拉杆的一端贴合锁位块设置,所述T形做功柱上端中侧设置螺钉连接的增高柱,其中增高柱上端设置螺钉连接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呈现锥形板布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对本实用的设置,可使得地震防护板在地震未发生时,离巡检机器人本体较远,进而不会影响到巡检机器人本体的正常工作,而一旦发生地震,地震防护板在拉簧的作用下,靠近巡检机器人本体,达到全面防护巡检机器人本体的作用,有效的避免巡检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本体出现损坏的现象;
[0013]2、通过对本实用的设置,可使得保护板具备减震作用,进而会降低碎石对地震防护板的冲击力,有效的对地震防护板的连接部位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承接圆柱半剖立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地震防护板立体示意图。
[0017]图中:巡检机器人本体1、L形连接杆11、承接圆柱2、固定立块201、增距柱202、内置槽21、地震防护板22、卡位杆2201、锁位块2202、拉簧2203、伸出板23、缓冲弹簧24、限位圆环25、T形做功柱26、下拉杆2601、增高柱2602、保护板260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巡检机器人本体1与承接圆柱2,承接圆柱2位于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正上方,其中巡检机器人本体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L形连接杆11,L形连接杆11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承接圆柱2的下端一侧,承接圆柱2上端两侧对称设置固定立块201,其中固定立块201中端贯穿设置转轴连接的增距柱202,其中承接圆柱2中端贯穿开设内置槽21,承接圆柱2上方两侧对称设置地震防护板22,两个地震防护板22同侧的伸出板23相互错开设置,其中伸出板23均套在增距柱202上,伸出板23与增距柱202之间进行转轴连接,地震防护板22一端一侧设置螺钉连接的卡位杆2201,两个卡位杆2201之间相互错开设置,同时两个卡位杆2201分别位于增高柱2602的两侧,这样当地震防护板22转动时,两个卡位杆2201之间不会受到影响,其中卡位杆2201的一端向下倾斜十五度布置,卡位杆2201一端一侧设置一体成型的锁位块2202,其中锁位块2202向上倾斜十五度布置,两个地震防护板22在完成拼接之后,地震防护板22之间存在的间隔为L形连接板11的宽度相同,有效避免L形连接板11对地震防护板22的位置造成影响,地震防护板22下端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拉簧2203,其中拉簧2203的另一端与承接圆柱2之间进行固
定连接,其中地震防护板22一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伸出板23,内置槽21的内部下侧放置有缓冲弹簧24,其中内置槽21的内端上侧放置与承接圆柱2进行螺钉连接的限位圆环25,限位圆环25中端贯穿设置T形做功柱26,T形做功柱26上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下拉杆2601,其中下拉杆2601的一端贴合锁位块2202设置,T形做功柱26上端中侧设置螺钉连接的增高柱2602,其中增高柱2602上端设置螺钉连接的保护板2603,保护板2603呈现锥形板布置。
[0020]工作原理:当巡检机器人本体1处于安全状态时,两个地震防护板22会向两侧支起,此时下拉杆2601会利用锁位块2202对卡位杆2201进行拉动,拉簧2203处于形变蓄力状态,进一步的当巡检机器人本体1处于地震状态中时,因为地震落下的碎石会对保护板2603进行击打,此时在缓冲弹簧24的作用下,T形做功柱26会在内置槽21的内部向下运动,进一步的下拉杆2601会离开锁位块2202,此时拉簧2203会对地震防护板22拉动,随后利用固定立块201,伸出板23会在增距柱202上进行转动,地震防护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包括巡检机器人本体(1)与承接圆柱(2),其特征在:所述承接圆柱(2)位于巡检机器人本体(1)的正上方,其中巡检机器人本体(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L形连接杆(11),所述L形连接杆(11)的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承接圆柱(2)的下端一侧,其中承接圆柱(2)中端贯穿开设内置槽(21),所述承接圆柱(2)上方两侧对称设置地震防护板(22),其中地震防护板(22)一端两侧对称设置螺钉连接的伸出板(23),所述内置槽(21)的内部下侧放置有缓冲弹簧(24),其中内置槽(21)的内端上侧放置与承接圆柱(2)进行螺钉连接的限位圆环(25),所述限位圆环(25)中端贯穿设置T形做功柱(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圆柱(2)上端两侧对称设置固定立块(201),其中固定立块(201)中端贯穿设置转轴连接的增距柱(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人库房十防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地震防护板(22)同侧的伸出板(23)相互错开设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伟齐少华李燕强张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云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