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变压器事故油应急存储方法及存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变压器应急处理
,尤其是一种主变压器事故油应急存储方法及存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收集主变压器等含油设备发生事故时排放的事故油,事故油池可参考CN201922238777.2
‑
一种用于事故油池的蓄水量监控系统、事故油池、CN201920169663.4
‑
异形事故油池、CN201922335976.5
‑
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事故油池等现有技术。事故油是危险废物,若未妥善收集存储,将污染周边土壤、水环境。在含油设备更换、事故油池改造等工程场景下,需拆除原有事故油池并另行新建事故油池,施工作业期间,既有事故油池拆除至新建事故油池投运的过程长约15
‑
45天,存在缺失事故油集储设施的空窗期。若在此期间发生事故排油,事故油将在站内漫流并通过雨水管道排入外环境,导致站区内油污染以及站区外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在现有工程中,往往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尽量缩短事故油集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变压器事故油应急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事故油池施工过程中,设备事故排油时,将事故油抽至气囊式储油罐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压器事故油应急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式储油罐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包括防漏内层膜(6)和高压充气囊(5),所述防漏内层膜(6)位于高压充气囊(5)的内侧,且高压充气囊(5)外侧壁设置有多根柔性的环状抗拉索(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变压器事故油应急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的中心设置有竖直的升降柱(4),所述升降柱(4)的下端与罐体(2)的底壁固定连接,升降柱(4)的上部与罐体(2)的顶壁固定连接,升降柱(4)的上端伸至罐体(2)之外,且升降柱(4)的上端与罐体(2)的顶壁之间设置有多根斜拉绳(10);气囊式储油罐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设备事故排油时,先向高压充气囊(5)内部充气,同时控制升降柱(4)上升,使罐体(2)逐渐展开并伸长;然后将事故油抽至罐体(2)中;事故油池施工完成后,再将罐体(2)中的事故油抽出,然后将高压充气囊(5)中的气体抽出,同时控制升降柱(4)下降,将罐体(2)压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变压器事故油应急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缩状态的气囊式储油罐存放在正方体形的可折叠箱(3)中,所述可折叠箱(3)由底板(31)、顶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围成腔体,所述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均包括内层板和外层板,且内层板与对应的外层板铰接,所述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均与底板(31)铰接,所述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中的一个与顶板(32)铰接;将压缩状态的气囊式储油罐运输至施工场地后,转动顶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使顶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平铺在地面上,再转动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第三侧板(35)和第四侧板(36)的内层板,将内层板铺在外层板的一侧,使底板(31)、第一侧板(33)的内层板和外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笠,何清怀,王琳杰,文兴,丁少华,王恺,代海波,陈迪,陈晓琳,严青,张体强,曾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