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87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5
本申请涉及涵洞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包括涵洞,涵洞的底壁沿涵洞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槽,第二排水槽与第一排水槽连通,第一台阶的顶壁上阵列开设有第一滤水孔。当有雨水或泄洪排水时,雨水进入到涵道的第一排水槽内,并从第一排水槽流到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中,行人则使用第一台阶进行通行,当有部分雨水涌上第一台阶的顶壁时,第一滤水孔将涌上第一台阶的雨水排到第二排水槽内,然后从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的连通处流到第一排水槽内,提高第一台阶的排水性能,有效防止雨水涌上第一台阶后形成积水导致行人无法通行的情况,提高了涵洞的排水性能。排水性能。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涵洞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涵洞建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涵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涵洞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773916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其包括预制装配体、基座和底板,基座铺设于地基上表面,底板设置于涵洞的底部,预制装配体包括顶板和侧墙板,侧墙板位于基座上表面且构成涵洞的两侧壁,顶板安装于两个侧墙板顶端且构成涵洞的顶部;相邻的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包括分别位于顶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相邻顶板的第一钩槽和第二钩槽安装时相互卡合;相邻的侧墙板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涵道平时可以用作人行通道,但是在下雨天时,涵洞容易被淹,使人们出行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涵洞的排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涵洞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涵洞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包括涵洞,所述涵洞的底壁沿涵洞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连接的第一排水槽、另一侧设置有供行人通行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与第一排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台阶的顶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与第二排水槽连通的第一滤水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雨水或泄洪排水时,雨水进入到涵道的第一排水槽内,并从第一排水槽流到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中,行人则使用第一台阶进行通行,当有部分雨水涌上第一台阶的顶壁时,第一滤水孔将涌上第一台阶的雨水排到第二排水槽内,然后从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的连通处流到第一排水槽内,提高第一台阶的排水性能,有效防止雨水涌上第一台阶后形成积水导致行人无法通行的情况,提高了涵洞的排水性能。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槽靠近涵洞的两端开口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拦截杂物的拦截框,所述拦截框的底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第二滤水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涵道的第一排水槽时,拦截框将雨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雨水则通过拦截框上的第二滤水孔下落到第一排水槽的底部,然后从第一排水槽排出,有效防止杂物将第一排水槽进行堵塞,提高了第一排水槽的排水性能。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槽的侧壁靠近拦截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平面与拦截框的上平面水平,所述固定块的下平面与拦截框的下平面水平,所述固
定块的顶部设置有拦截网。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过大时,涌入涵道的部分雨水直接越过拦截框进入到第一排水槽,使第一排水槽堵塞,拦截网可以有效拦截越过拦截框的雨水中的杂物,使被拦截网拦截的杂物下落到拦截框内,提高了第一排水槽的排水性能。
[0013]可选的,所述拦截框靠近固定块的侧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第三滤水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三滤水孔连通的第四滤水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拦截框的部分雨水除了从拦截框的底壁上的第二滤水孔上通过外,还可以从拦截框的侧壁上的第三滤水孔和固定块的第四滤水孔,排到第一排水槽内,有效提高了拦截框的排水性能。
[0015]可选的,所述拦截框的顶壁且靠近第一排水槽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放置块,所述第一排水槽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放置块适配的放置槽,所述放置块与第一排水槽的放置槽卡接,所述拦截框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把手。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框通过放置块卡接在第一排水槽的放置槽的顶壁上,使拦截框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排水槽上,工作人员清理拦截框内的杂物时,通过把手将拦截框的放置块与第一排水槽的放置槽分离,方便工作人员清理拦截框内的杂物。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槽位于拦截框的正下方的底壁上开设有积沙槽,所述积沙槽内设置有收集框。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拦截框内的雨水中淤泥通过第二滤水孔下落到积沙槽上的收集框内并进行沉淀,有效防止淤泥将第一排水槽进行堵塞,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排水槽的排水性能。
[0019]可选的,所述收集框的顶壁且靠近积沙槽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积沙槽的顶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与积沙槽的连接槽卡接,所述收集框的顶壁上设置有提手。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清理收集框内的淤泥时,通过拉升提手使收集框的连接块与积沙槽的连接槽分离,从而将收集框提升,方便工作人员对收集框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台阶的顶壁上设置有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在第一台阶的顶壁上,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有效阻碍因第一台阶被雨水浸湿产生的青苔的生长,有效防止行人在通过第一台阶时因踩到青苔发生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第一台阶的安全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当有雨水或泄洪排水时,雨水进入到涵道的第一排水槽内,并从第一排水槽流到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中,行人则使用第一台阶进行通行,当有部分雨水涌上第一台阶的顶壁时,第一滤水孔将涌上第一台阶的雨水排到第二排水槽内,然后从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的连通处流到第一排水槽内,提高第一台阶的排水性能,有效防止雨水涌上第一台阶后形成积水导致行人无法通行的情况,提高了涵洞的排水性能;
[0025]2.当雨水进入涵道的第一排水槽时,拦截框将雨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雨水则通过拦截框上的第二滤水孔下落到第一排水槽的底部,然后从第一排水槽排出,有效防止杂物将第一排水槽进行堵塞,提高了第一排水槽的排水性能;
[0026]3.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在第一台阶的顶壁上,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有效阻碍因第一台阶被雨水浸湿产生的青苔的生长,有效防止行人在通过第一台阶时因踩到青苔发生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第一台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涵洞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涵洞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涵洞;2、第一排水槽;21、放置槽;3、第一台阶;31、第二排水槽;311、连通槽;32、第一滤水孔;4、拦截框;41、第二滤水孔;42、第三滤水孔;43、放置块;44、把手;5、固定块;51、第四滤水孔;6、积沙槽;61、连接槽;7、收集框;71、连接块;72、提手;8、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9、拦截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涵洞(1),所述涵洞(1)的底壁沿涵洞(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连接的第一排水槽(2)、另一侧设置有供行人通行的第一台阶(3),所述第一台阶(3)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槽(31),所述第二排水槽(31)与第一排水槽(2)连通,所述第一台阶(3)的顶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与第二排水槽(31)连通的第一滤水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2)靠近涵洞(1)的两端开口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拦截杂物的拦截框(4),所述拦截框(4)的底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第二滤水孔(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2)的侧壁靠近拦截框(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上平面与拦截框(4)的上平面水平,所述固定块(5)的下平面与拦截框(4)的下平面水平,所述固定块(5)的顶部设置有拦截网(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框(4)靠近固定块(5)的侧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第三滤水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世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渝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