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及加固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2007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及加固结构,用于厂房设备密集区施工,施工快,质量可靠,所述加固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挖工作坑,现场开挖三个作业坑;步骤2、压桩,通过三个坑进行补桩,在三个开挖孔内坑底上方压桩;步骤3、设备基础顶升,待压桩施工完成后,再进行设备基础顶升,将千斤顶置入设备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桩段之间,对设备基础进行顶升;步骤4、托换,待设备基础顶升复位后,立即用托换钢管进行托换并焊接牢固;步骤5、混凝土封桩头,在托换钢管部位用砼进行浇筑,使钢筋混凝土桩段与设备基础连成一体;步骤6、回填,设备基础底部脱空部分用2:8灰土或水泥土回填填充处理,填充完成后,将作业坑坑口用砼修复。将作业坑坑口用砼修复。将作业坑坑口用砼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及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基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及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原始地面标高较低时,因建筑物地面标高的要求,通常在原有场地上做一层回填土,再做基础和上部结构,对建筑物内的设备基础,当基底压力较小且无震动载荷时,一般以压实的回填土作为地基,回填土材料及压实系数由设计者提出要求,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填,但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认为设备载荷不大,未能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结果往往产生重大损失。
[0003]通过对一设备基础沉降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导致沉降的原因在于回填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满足压实填土地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及加固结构,通过静压拖换桩加固、工程量小,施工快,质量可靠,能彻底地基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适用于施工环境比较狭窄,工作面少的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其步骤包括:步骤1、挖工作坑,现场开挖三个作业坑;步骤2、压桩,通过三个坑进行补桩,在三个开挖孔内坑底上方压桩;步骤3、设备基础顶升,待压桩施工完成后,再进行设备基础顶升,将千斤顶置入设备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桩段之间,对设备基础进行顶升;步骤4、托换,待设备基础顶升复位后,立即用托换钢管进行托换并焊接牢固;步骤5、混凝土封桩头,在托换钢管部位用砼进行浇筑,使钢筋混凝土桩段与设备基础连成一体;步骤6、回填,设备基础底部脱空部分用2:8灰土或水泥土回填填充处理,提高回填土的承载力,填充完成后,将作业坑坑口用砼修复,完成设备基础加固处理。
[0006]优选的,所述作业坑的开挖坑口800mm
×
700mm,深度至

2.5m。
[0007]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开挖作业坑时,为防止在开挖过程中因扰动造成设备基础突然下沉,砼地面开孔时采用小型风镐或电镐开孔。
[0008]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压桩时在三个开挖孔内坑底上方600mm处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桩段放入,利用千斤顶将其直接压入设备基础以下地基中去,多个钢筋混凝土桩段之间焊接连接,压桩过程全程记录压力值大小,直到压力表显示压力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0009]优选的,上述步骤3中在顶升过程采用水平仪进行监测,确保设备基础整体顶升,防止出现偏斜。
[0010]优选的,压桩前还包括根据设备情况计算压桩数目以及压桩终止压力。
[0011]另一方面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设备基础底部的钢梁、钢板、托换钢管、多个钢筋混凝土桩段,所述多个钢筋混凝土桩段之间焊接连接,所述钢梁、钢板、托换钢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钢梁、钢板、托换钢管、最上方的钢筋混凝土桩段、设备基础之间通过砼浇筑为一体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减少了施工土方工作量及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施工质量可靠,适用于厂房设备密集区,环境比较狭窄,工作面少的施工;通过静压拖换桩加固、工程量小,施工快,质量可靠,能彻底地基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从而满足设备载荷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达到加固、稳定的目的。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工作量小、工期短、施工快、质量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钢筋混凝土桩段,2、托换钢管,3、钢板,4、钢梁,5、设备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1

2所示,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适用于施工环境比较狭窄,工作面少的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其步骤包括:步骤1、挖工作坑,现场开挖三个作业坑;步骤2、压桩,通过三个坑进行补桩,在三个开挖孔内坑底上方压桩;步骤3、设备基础5顶升,待压桩施工完成后,再进行设备基础5顶升,将千斤顶置入设备基础5和钢筋混凝土桩段1之间,对设备基础5进行顶升;步骤4、托换,待设备基础5顶升复位后,立即用托换钢管2进行托换并焊接牢固;步骤5、混凝土封桩头,在托换钢管2部位用砼进行浇筑,使钢筋混凝土桩段1与设备基础5连成一体;步骤6、回填,设备基础5底部脱空部分用2:8灰土或水泥土回填填充处理,提高回填土的承载力,填充完成后,将作业坑坑口用砼修复,完成设备基础5加固处理,使设备基础5不再继续下沉,保障设备今后正常使用。
[0017]优选的,所述作业坑的开挖坑口800mm
×
700mm,深度至

2.5m。
[0018]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开挖作业坑时,为防止在开挖过程中因扰动造成设备基础5突然下沉,砼地面开孔时采用小型风镐或电镐开孔。
[0019]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压桩时在三个开挖孔内坑底上方600mm处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桩段1放入,钢筋混凝土桩段1的截面200mm
×
200mm,长1.5m,利用千斤顶将其直接压入设备基础5以下地基中去,多个钢筋混凝土桩段之间焊接连接,压桩过程全程记录压力值大小,直到压力表显示压力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0020]优选的,上述步骤3中在顶升过程采用水平仪进行监测,确保设备基础5整体顶升,
防止出现偏斜。
[0021]优选的,压桩前还包括根据设备情况计算压桩数目以及压桩终止压力。
[0022]真空泵地基长4950mm,宽1350mm,厚1500mm,重量约25.1 T、设备等重约6T,经荷载计算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该真空泵基础下可压桩六根,设计压桩终止压力不小于195KN,单位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N,平均入土深度为12m左右(从自然地面起算)荷载计算:1)经计算原砼基础恒载:4.95
×
1.35
×
1.66
×
2.5=27.8T;2)设备、管道等恒载共计:6T;3)系统投运后,介质及动载:介质估约2T,设备运行后的载荷约2T,共4T;恒荷载共计:27.8+6+4=37.8T4)单桩设计特征值130KN(即13T),单桩施工终止压力195KN(即19.5T);5)经计算及规范要求基础底布置6根桩可满足使用功能要求:13Tx6=78T>37.8T施工终止压力:19.5Tx6=117T>37.8Tx1.5=56.7T。
[0023]本专利技术减少了施工土方工作量及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施工质量可靠,适用于厂房设备密集区施工,处理完成后,设备投运正常,通过3个月8次沉降观测,观测到最大沉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施工环境比较狭窄,工作面少的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其步骤包括:步骤1、挖工作坑,现场开挖三个作业坑;步骤2、压桩,通过三个坑进行补桩,在三个开挖孔内坑底上方压桩;步骤3、设备基础顶升,待压桩施工完成后,再进行设备基础顶升,将千斤顶置入设备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桩段之间,对设备基础进行顶升;步骤4、托换,待设备基础顶升复位后,立即用托换钢管进行托换并焊接牢固;步骤5、混凝土封桩头,在托换钢管部位用砼进行浇筑,使钢筋混凝土桩段与设备基础连成一体;步骤6、回填,设备基础底部脱空部分用灰土或水泥土回填填充处理,提高回填土的承载力,填充完成后,将作业坑坑口用砼修复,完成设备基础加固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坑的开挖坑口800mm
×
700mm,深度至

2.5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厂房内设备基础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中开挖作业坑时,为防止在开挖过程中因扰动造成设备基础突然下沉,砼地面开孔时采用小型风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渭河热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