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71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3
一种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包括一门框本体、一电梯门组件、一衔接组件以及一遮挡结构。所述门框本体包含有一第一侧框以及一第二侧框;所述电梯门组件包括有一第一门体以及一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的一侧邻近所述第一侧框,所述第二门体的一侧邻近所述第二侧框;所述衔接组件设于所述门框本体与所述电梯门组件之间,所述遮挡结构用以阻塞所述门框本体与所述衔接组件之间的间隙,以及阻塞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之间的间隙,能提供遮挡浓烟传入电梯井道的效果,确保电梯厢内乘客生命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


[0001]本技术与电梯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目前公共场所或社区大楼都会设置电梯,主要提供载客的功能,方便使用者快速到达特定楼层。
[0003]目前常见的电梯门可分为对开式电梯门以及侧开式电梯门,就以对开式电梯门来说,请参考图1,传统对开式电梯门包含有一门框1以及两个门板2,由于各所述门板2与所述门框1间没有密合,所述两个门板2与所述门框1之间产生间隙;若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所述两个门板2与所述门框1没有阻挡浓烟的效果,火焰产生的浓烟容易自各所述门板2与所述门框1的间隙窜入电梯井道内,使得电梯井道产生烟囱效应,进而扩散到其他楼层,造成人员更多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能提供遮挡浓烟传入电梯井道的效果,达到延缓浓烟扩散的目的。
[0005]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包括一门框本体、一电梯门组件、一衔接组件以及一遮挡结构。所述门框本体包含有一第一侧框以及一第二侧框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电梯门组件活动设于所述门框本体,所述电梯门组件包括有一第一门体以及一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面以及一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邻近所述第一侧框,所述第二门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三端面以及一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邻近所述第二侧框,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相互靠近,且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间形成一中央间隙;所述衔接组件设于所述门框本体与所述电梯门组件之间,所述衔接组件包含一第一衔接件以及一第二衔接件,所述第一衔接件结合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一端面,且所述第一衔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框间形成一第一侧边间隙,所述第二衔接件结合所述第二门体的第三端面,且所述第二衔接件与所述第二侧框间形成一第二侧边间隙;所述遮挡结构包含有一第一侧遮烟条、一第二侧遮烟条以及至少一个中央遮烟条,所述第一侧遮烟条接触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一衔接件以阻塞所述第一侧边间隙,所述第二侧遮烟条接触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二衔接件以阻塞所述第二侧边间隙,所述中央遮烟条接触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以阻塞所述中央间隙。
[0006]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框具有一第一外勾部,所述第一衔接件具有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外勾部相互勾置,所述第一外勾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外勾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产生所述第一侧边间隙。
[0007]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遮烟条设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外勾部压抵所述第一侧遮烟条以阻塞所述第一侧边间隙。
[0008]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框具有一第二外勾部,所述第二衔接件具有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外勾部相互勾置,所述第二外勾部伸入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外勾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产生所述第二侧边间隙。
[0009]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遮烟条设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外勾部压抵所述第二侧遮烟条以阻塞所述第二侧边间隙。
[0010]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体设有一第一挡部凸出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门体设有一第二挡部凸出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一挡部与所述第二挡部之间产生所述中央间隙。
[0011]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部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容室,所述第一挡部设有一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室与所述中央间隙,所述第二挡部与所述第四端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容室,所述第二挡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室与所述中央间隙。
[0012]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中央遮烟条为两个,所述两个中央遮烟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挡部的第一容室以及所述第二挡部的第二容室,且所述两个中央遮烟条分别露出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使所述两个中央遮烟条能够靠抵在一起以阻塞所述中央间隙。
[0013]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电梯门组件的顶缘还包含有两个上补强板,所述两个上补强板分别结合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各所述上补强板靠近所述门框本体的顶框,所述遮挡结构还包含两个上遮烟条,所述两个上遮烟条分别设于所述两个上补强板且接触所述门框本体的顶框。
[0014]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电梯门组件的底缘还包含有两个下补强板,所述两个下补强板分别结合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各所述下补强板靠近所述门框本体的底框,所述遮挡结构还包含两个下遮烟条,所述两个下遮烟条分别设于所述两个下补强板且接触所述门框本体的底框。
[0015]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所述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在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之间,以及所述门框本体与所述衔接组件之间均设有遮挡结构,有效地阻塞所述门框本体、所述电梯门组件与所述衔接组件所产生的间隙,将浓烟阻挡在所述电梯门组件的外侧,让火焰产生的浓烟无法从所述门框本体、所述电梯门组件以及所述衔接组件传入电梯井道内,确保电梯厢内乘客生命安全,达到延缓浓烟扩散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对开式电梯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2B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2C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的侧视图。
[0022]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B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的打开状态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现有][0027]1:门框
[0028]2:门板
[0029][本技术][0030]100: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
[0031]10:门框本体
[0032]11:第一侧框
[0033]12:第二侧框
[0034]13:第一外勾部
[0035]14:第二外勾部
[0036]15:顶框
[0037]16:底框
[0038]20:电梯门组件
[0039]21:第一门体
[0040]211:第一端面
[0041]212:第二端面
[0042]22:第二门体
[0043]221:第三端面
[0044]222:第四端面
[0045]23:第一挡部
[0046]231:第一开口
[0047]24:第二挡部
[0048]241:第二开口
[0049]25:上补强板
[0050]26:下补强板
[0051]30:衔接组件
[0052]31:第一衔接件
[0053]311:第一弯折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门框本体,包含有一第一侧框以及一第二侧框彼此相对设置;一电梯门组件,活动设于所述门框本体,所述电梯门组件包括有一第一门体以及一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面以及一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邻近所述第一侧框,所述第二门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三端面以及一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邻近所述第二侧框,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相互靠近,且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之间形成一中央间隙;一衔接组件,设于所述门框本体与所述电梯门组件之间,所述衔接组件包含一第一衔接件以及一第二衔接件,所述第一衔接件结合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一端面,且所述第一衔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形成一第一侧边间隙,所述第二衔接件结合所述第二门体的第三端面,且所述第二衔接件与所述第二侧框之间形成一第二侧边间隙;以及一遮挡结构,包含有一第一侧遮烟条、一第二侧遮烟条以及至少一个中央遮烟条,所述第一侧遮烟条接触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一衔接件以阻塞所述第一侧边间隙,所述第二侧遮烟条接触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二衔接件以阻塞所述第二侧边间隙,所述中央遮烟条接触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以阻塞所述中央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框具有一第一外勾部,所述第一衔接件具有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外勾部相互勾置,所述第一外勾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外勾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产生所述第一侧边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遮烟条设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外勾部压抵所述第一侧遮烟条以阻塞所述第一侧边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防烟电梯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侧框具有一第二外勾部,所述第二衔接件具有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形成一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忠方廷钟江金源
申请(专利权)人:崇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